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是实现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要求。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理解中文素养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养成途径。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文素养”的内涵
“中文修养”就是在中文教育中,通过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中文素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和方法。包括:中文学习的方法、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还须注意的是:其一,虽然“中文素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但人的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不能机械地分割,中文教育应全面培养学生全面的中文素养;其二,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它需要在长期的中文教育中养成;其三,中文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个别教育或精英主义教育,它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中文素养。
二、“中文素养”的养成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中文素养,从操作层面讲,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的关键。优化的课堂教学是以中文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为基础的。在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其次,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必须注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学生,给学生的学习以正确的帮助与引导。教师还要营造激发潜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才华。再次,课堂教学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克服过去只重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最后,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重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转变学习方式是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活用教材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活用教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一种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或生成,绝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教学来教。第二,要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应该有所选择,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第三,灵活机动,扬长避短。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以及各种学情,教师应灵活机动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中,轻松自如地提高中文素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还应扬长避短,采用适于发挥自己长处的方式来处理教材。例如:有的教师普通话标准流利、擅长朗读,就不妨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朗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第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它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还可以增强社会的责任。教师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文化有利于学生中文素养的提高。
3.把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观点克服了以书本为中心或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提出在生活中学习中文。把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由于学校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发展学生的专长,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有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读物,指导学生选择版本、阅读序文和目录、查找参考书籍等,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提高中文素养。
(2)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文课外活动是联系生活与课堂的纽带,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阵地,更容易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中文课外活动可以从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可以组织辩论会、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比赛等。
(3)组织校外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社会是一所大学,在教师的正确带领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让他们不仅“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而且可以看到“旧落的光辉”。如组织学生到报社当小记者,在实践中加强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组织他们旅行、游览、远足、踏青,广泛地与大自然接触,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得到自然美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等等。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学习中文大大有利于学生中文素养的提高。
三、结束语
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要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必须积极探索多种途径。而它的养成不是单纯“蟹”的结果,更没有一种终结状态,所以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带领学生共同努力,随着中文教育过程不断进行下去,从而不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每一位中文教师都必须深刻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实现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中文素养”的内涵
“中文修养”就是在中文教育中,通过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中文素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和方法。包括:中文学习的方法、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还须注意的是:其一,虽然“中文素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但人的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不能机械地分割,中文教育应全面培养学生全面的中文素养;其二,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它需要在长期的中文教育中养成;其三,中文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个别教育或精英主义教育,它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中文素养。
二、“中文素养”的养成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中文素养,从操作层面讲,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的关键。优化的课堂教学是以中文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为基础的。在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其次,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必须注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学生,给学生的学习以正确的帮助与引导。教师还要营造激发潜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才华。再次,课堂教学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克服过去只重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最后,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重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转变学习方式是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活用教材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活用教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一种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或生成,绝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教学来教。第二,要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应该有所选择,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第三,灵活机动,扬长避短。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以及各种学情,教师应灵活机动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中,轻松自如地提高中文素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还应扬长避短,采用适于发挥自己长处的方式来处理教材。例如:有的教师普通话标准流利、擅长朗读,就不妨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朗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第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它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还可以增强社会的责任。教师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文化有利于学生中文素养的提高。
3.把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观点克服了以书本为中心或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提出在生活中学习中文。把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由于学校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发展学生的专长,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有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读物,指导学生选择版本、阅读序文和目录、查找参考书籍等,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提高中文素养。
(2)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文课外活动是联系生活与课堂的纽带,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阵地,更容易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中文课外活动可以从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可以组织辩论会、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比赛等。
(3)组织校外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社会是一所大学,在教师的正确带领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让他们不仅“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而且可以看到“旧落的光辉”。如组织学生到报社当小记者,在实践中加强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组织他们旅行、游览、远足、踏青,广泛地与大自然接触,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得到自然美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等等。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学习中文大大有利于学生中文素养的提高。
三、结束语
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要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必须积极探索多种途径。而它的养成不是单纯“蟹”的结果,更没有一种终结状态,所以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带领学生共同努力,随着中文教育过程不断进行下去,从而不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每一位中文教师都必须深刻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实现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