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提供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已成为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设计适宜的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呢?
第一,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幼儿在学习一项新的内容或技能时,常需要反复尝试和练习,充足的材料会使幼儿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尽量不用,因为材料属于形式范畴,是为内容服务的,材料过多,致使形式干扰内容,幼儿的兴趣和注意不得不在材料之间穿梭,难以静下心来。另外,操作活动材料还要考虑到安全卫生。特别是利用旧物或自然物制作的操作活动材料,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锐利的棱角或锯齿,无毒性。此外,还能经常洗涤消毒。
第二,提供的同一类活动的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这既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同时又可以引导幼儿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总之,材料的提供应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求。
第三,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也就是说,同一数学内容而活动要求层次不同,同一性质而具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活动。例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标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以下几种材料:①火柴棍(用来拼梯形,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形特征);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和剪刀(用来变梯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③用各种图形拼组成的实物图形(找出其中的梯形并涂色,感知梯形的运用)。幼儿可以从不同的操作材料中获得有关“梯形”这个概念的多种经验,其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
第四,提供的材料要生活化。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因此,有时可让幼儿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在寻找时,幼儿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经过这一过程,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如:让幼儿寻找排序操作活动材料时,幼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所以,幼儿寻找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从家里带来有关学习内容的材料,这些材料种类繁多,包含的数学关系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操作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交换操作,可用材料极其丰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学中去。
总之,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是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它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产生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让幼儿学习数学更加主动,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有效的建构数学概念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
[2]《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策略》,袁月娥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第一,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幼儿在学习一项新的内容或技能时,常需要反复尝试和练习,充足的材料会使幼儿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尽量不用,因为材料属于形式范畴,是为内容服务的,材料过多,致使形式干扰内容,幼儿的兴趣和注意不得不在材料之间穿梭,难以静下心来。另外,操作活动材料还要考虑到安全卫生。特别是利用旧物或自然物制作的操作活动材料,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锐利的棱角或锯齿,无毒性。此外,还能经常洗涤消毒。
第二,提供的同一类活动的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这既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同时又可以引导幼儿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总之,材料的提供应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求。
第三,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也就是说,同一数学内容而活动要求层次不同,同一性质而具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活动。例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标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以下几种材料:①火柴棍(用来拼梯形,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形特征);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和剪刀(用来变梯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③用各种图形拼组成的实物图形(找出其中的梯形并涂色,感知梯形的运用)。幼儿可以从不同的操作材料中获得有关“梯形”这个概念的多种经验,其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
第四,提供的材料要生活化。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因此,有时可让幼儿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在寻找时,幼儿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经过这一过程,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如:让幼儿寻找排序操作活动材料时,幼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所以,幼儿寻找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从家里带来有关学习内容的材料,这些材料种类繁多,包含的数学关系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操作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交换操作,可用材料极其丰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学中去。
总之,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是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它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产生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让幼儿学习数学更加主动,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有效的建构数学概念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
[2]《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策略》,袁月娥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