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化学学科特点,若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本文从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展示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巧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巧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效率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信息技术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139-02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也在逐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思想,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化学是一门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巧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感受到多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巧用信息技术也可优化演示实验,规避实验危险,提高教学效率;巧用信息技术可使抽象化学问题具体化,化繁为简,轻松突破重难点;巧用信息技术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也能提升教师成长,优化教学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即使上课铃已响可能还是很难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因此想要立马吸引学生的眼球,把他们游离的眼神带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在新课导入上下足工夫。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得法,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其学习情绪高涨,快速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时,就在新课教授之前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在意大利有一个‘死狗洞’,狗一过去就会死亡,人走过去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接下来的学习,有了这个问题的牵引,学生会像侦探福尔摩斯一般認真听课,试图在新知识中找寻到答案,然后在讲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及具有不能支持呼吸的性质之后,又用多媒体放出山洞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解释这奇怪现象的原因,在前后呼应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这个巧设的情境中检验了自己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笔者的这节课的新课导入就巧用了信息技术,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整节课用这个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新知找寻答案,构建高效课堂。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展示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只会使学生变得愚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源泉。课堂展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能力、分析实验过程能力和推理实验结论能力,它的成功与否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有些实验教学中,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不能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感官体验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演示实验现象明显,但由于一些原因,现象只有前排的学生看得到,而后排的学生看不见,后排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官冲击,只是在看热闹罢了,更别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高效的,因为它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此时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实验教学,发挥课堂亲自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的各自的优势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化学因为实验而极具魅力,课堂上大量的演示实验,容易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提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在某些时候,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融入实验教学,明显比苍白的语言讲解更生动易懂,更直观形象,更能形成高效课堂。
三、巧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微粒和过程,若只通过教师讲解去想象微观粒子,粒子的运动及粒子的变化,这些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微观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使他们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更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四、巧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效率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较强,而且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场所限制,方便学生学习。
若是能将微课与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既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爱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N].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高玉磊、徐帆.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5(20):84-84
[3]王熳.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导学,2013(2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139-02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也在逐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思想,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化学是一门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巧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感受到多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巧用信息技术也可优化演示实验,规避实验危险,提高教学效率;巧用信息技术可使抽象化学问题具体化,化繁为简,轻松突破重难点;巧用信息技术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也能提升教师成长,优化教学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即使上课铃已响可能还是很难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因此想要立马吸引学生的眼球,把他们游离的眼神带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在新课导入上下足工夫。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得法,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其学习情绪高涨,快速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时,就在新课教授之前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在意大利有一个‘死狗洞’,狗一过去就会死亡,人走过去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接下来的学习,有了这个问题的牵引,学生会像侦探福尔摩斯一般認真听课,试图在新知识中找寻到答案,然后在讲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及具有不能支持呼吸的性质之后,又用多媒体放出山洞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解释这奇怪现象的原因,在前后呼应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这个巧设的情境中检验了自己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笔者的这节课的新课导入就巧用了信息技术,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整节课用这个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新知找寻答案,构建高效课堂。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展示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只会使学生变得愚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源泉。课堂展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能力、分析实验过程能力和推理实验结论能力,它的成功与否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有些实验教学中,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不能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感官体验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演示实验现象明显,但由于一些原因,现象只有前排的学生看得到,而后排的学生看不见,后排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官冲击,只是在看热闹罢了,更别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高效的,因为它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此时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实验教学,发挥课堂亲自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的各自的优势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化学因为实验而极具魅力,课堂上大量的演示实验,容易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提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在某些时候,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融入实验教学,明显比苍白的语言讲解更生动易懂,更直观形象,更能形成高效课堂。
三、巧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微粒和过程,若只通过教师讲解去想象微观粒子,粒子的运动及粒子的变化,这些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微观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使他们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更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四、巧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效率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较强,而且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场所限制,方便学生学习。
若是能将微课与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既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爱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N].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高玉磊、徐帆.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5(20):84-84
[3]王熳.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导学,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