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永远的 在一起才是永远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国产的文艺片是被观众所忽略的电影类型,《观音山》在同周上映的几部电影中杀出重围,票房也比较可观,同时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夺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艺术贡献奖两个大奖。此次成功不仅让电影市场重新审视文艺片的票房价值,也让喜欢文艺片的观众对文艺片产生了希望,更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碰撞 信仰 纪实性 明星效应
  
  《观音山》这部影片受到大多数的人追捧,不管是从票房的号召力还是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该片跟以往的文艺片相比,都有所提高,对细节的把握和情节设置方面也有所加强,尽管最终也难免会落入俗套,但导演在主题把握、人物角色安排以及拍摄手法上下了苦功。
  一、角色的选定——两个群体的碰撞
  影片将主题锁定在以高考落榜生为代表的失意的年轻群体与失意的中老年群体之间价值观的冲撞和摩擦。以南风和丁波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反映了一部分在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虽然不优越,但是为之而努力赚钱;生活虽然日夜颠倒,但并不糜烂。这部分情节在剧中表现得积极向上并且值得崇尚,导演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残忍和现实。影片中的三个年轻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必须学会孤独地面对生活。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孤独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牢固,他们只能互相依赖,惺惺相惜。前途对于他们来说,远不如潇洒生活追求温饱来得实在和痛快。镜头一次次地在火车和铁轨之间穿梭,声嘶力竭地宣告这是走在生死边缘的一群人,他们勇于活在当下,并非因为坚强,而是无路可走。
  影片安排常月琴这个角色并不是毫无道理,她的出现是必然的,代表着与年轻群体相斥的中老年群体,这两个群体在生活和思想上截然不同。丧子之痛让常月琴精神崩溃,整天对着这三个年轻的租客,不禁让她想到了死去的儿子,这让她对这些年轻人又恨又爱。恨的是她的儿子为什么会离开,爱的是她可以将自己的爱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寻求寄托。影片对这个人物的设定也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模式,刚开始跟这三个年轻人是单纯的金钱利益关系,之后变成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引发争执导致的矛盾关系,最后随着一次次的接触和她的自杀,常玉琴的秘密被逐渐地揭开,痛苦索性全部释放,她也还原成一个有爱并且善良的女人,和这三个年轻人一起玩乐,一起疯狂。
  这两个群体的设定分别代表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而在电影院观看的观众同时也会对自我进行审视。在电影院内,观众是一个隐没了自己的身份而披着别人外衣“入画”的“人物”。他时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叙事体内的观察者,一个电影中的主体。[1]电影中所代表的群体必定是与现实观众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电影里的人物也是观众身边的人甚至是自身的写照,观众与银幕交流,与演员交流,必定会形成统一。
  二、主题的界定——信仰的倒塌和重建
  影片中每个人在压力下痛苦地喘息,男主角丁波不满父亲再婚大闹父亲的婚礼,女主角不满父亲酗酒在病房中暴饮白酒,常月琴在发生车祸的破碎的车里割腕自杀,都是在用报复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对伤心记忆的不满,不管他们走在哪里,家庭的阴影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令他们痛不欲生。对他们来说,心目中早已没有信仰,有的只是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如同地震废墟上倒塌的观音像,信仰早已倒塌。这时影片的主题逐渐开始明朗,前面做了很好的铺垫,比如之前胖子说特别喜欢杰克逊,后来杰克逊死了,胖子发酒疯说的话——“杰克孙死了,还买什么单?”这句话当时觉得挺突兀,不知道导演安排这段戏的意图何在,直到后面出现汶川地震,然后到观音庙的倒塌和重建,心理的疑惑终于被打开,主题开始渐渐地显现。倒塌的东西必须重建,那么倒塌的心灵呢?当观音庙再次建起,菩萨重塑金身,代表着倒塌的心灵也应该重新拾起信仰和希望。有了希望,人就变得简单很多,生活也变得明朗化。南风可以和心爱的丁波在一起,常月琴也可以放下失去儿子的痛苦。
  《观音山》拍出了青春的味道,却是一部很走心的电影,而且走得很沉重。它与之前《唐山大地震》那样的催泪弹不同,看完之后并没有一种宣泄感,沉重得令人绝望,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口。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在不断地失去,失去亲人,失去工作,失去偶像。常玉琴被丧子之痛啮噬的心与三个年轻人的残酷青春不断走近,流淌着世俗的温暖和包容。影片有一个镜头,南风半夜跑去抱着常玉琴一起睡觉,寻找家的感觉,此时处理得很温情,让人觉得在冷酷中得到了一丝暖意。影片的后半部分,四个人帮助和尚一起重建观音像,三个年轻人逐渐走出了心灵的困境,勇敢正视自己的问题。唯独常月琴,在与和尚夜谈之后,片段式的镜头和常月琴的表情,让我明白,她似乎已经做好了决定。第二天清晨她望着川流直下的瀑布,又向山下的年轻人微笑招手,然后突然消失。她始终还是如和尚所说,放下了人世间的牵绊。本以为她的生命得到了救赎和重生,没想到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影片的最后,三个年轻人在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伤感气氛中依偎在火车车厢上,在一个长镜头中渐渐远去,在过渡曝光的青春迷茫之下,驶进了黑暗之中。
  三、表现手段——镜头拼接式、纪实性手法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马塞尔
其他文献
[摘要]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拥有广泛的受众人群。日本动画作品取材广泛,除了注重对本国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广泛借鉴外国文化资源,并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再创造。其中,动画片《最游记》就取材于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日本动画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大胆创新意识,市场导向的动画运作方式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本土化改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 日本动画
[摘要] 根据德国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紧张的审美景象:看似至美的香水和看似至丑的人性,至美的人的生命和香水中所包含的至丑的罪恶。正如题所示,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香水展开,让人陷入沉思的至美与至丑在这部影片中不断碰撞,铺开了一幅蕴藉深远、意味绵长的画卷……  [关键词] 隐喻 蒙太奇 荒诞 艺术魅力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 在从2D到3D技术转变过程中纵观《黑衣人》三部系列影片,可以看出其在叙事上有以下变化特点:一、由“实”转“虚”的叙事空间,二、不断提速的叙事时间,三、更富于想象的角色设置。  [关键词] 《黑衣人》3D技术 叙事策略  经典好莱坞电影《黑衣人》系列是集科幻、喜剧、动作于一体的较为成功的商业大片。其中,威尔·史密斯风趣幽默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增色许多,而叙事上的处理也是影片极具影响的原因
【作者简介】  余 艳,女,四川富顺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韩寒执导的《后会无期》是一则关于人生的寓言。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亲人、友人,收获或失去亲情、爱情、友情;我们努力追求理想,艰难或快乐,失败或成功,失去或得到;我们每天都在告别昨天,有人将昨天得到的抛弃,有人将它珍藏为财富。如同《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平凡之路》中喻
[摘要]英文动画片可以用作大学英语授课的听力的补充材料是有理论依据的。作为语言材料,其互文性表现在横向互文性和纵向互文性两方面,也就是把英文动画片看成一个由若干个文本组成的大文本和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来研究其文本间的互文性这两方面。互文性编织着不同文本,使一个文本往往能联系到其他文本,以此来扩大语言信息量,利于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英文动画片 互文性 英语语言学习    在英语课堂的授课中,
[摘要] 影片《钢琴师》以犹太人受难之路为主题,导演在描述主人公受到战争残酷迫害个人求生过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德国军官对斯皮尔曼的帮助及其人性的复苏,使整部影片充满了宽恕和希望的寓意。影片以主观视点贯穿始终,通过空间场景的显著变化真切地展现了求生过程,用音乐的此起彼伏催化着人性的自我救赎,给予了观众一种对战争的理性审视和深思。  [关键词] 《钢琴师》 希望 救赎 主观视点 音
【作者简介】裴如意,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疯狂原始人》海报 电影技术的发展史也是电影文化的形成史,同时也是人们在母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与电影文化相触,从而开阔自身的语言视野和促进语言习得的历史。人类已经步入高速新媒体时代,对影视资源的需求可能无法估量,因为这些资源在不断挑动人们的好奇心,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或者供娱乐和休闲等等。
[摘要] 水墨动画艺术是中国动画艺术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虚实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使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有了突破性的创新。但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水墨动画艺术却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直到近些年来广告片《品牌的力量》,学院派电影《夏》等的出现,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水墨动画相结合,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水墨动画 艺术审美
[摘要] 软件技能类课程教学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促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不断趋向合理。当我们将动画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分析的话,会发现艺术熏陶、技能培养、创意启迪、人文素质积淀等都是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故各个要素间的合理配合与有机互动才是我们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动画模块化教育模式Maya教学课改  常州工学院
影片《白日焰火》是新锐导演刁亦男的一次突破与尝试,向观众呈现了发生在东北小城里关于爱、暴力与自我的故事。影片在2014年2月16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大众视线、编剧出身的导演,刁亦男这一次在《白日焰火》中找到了“黑色电影”和“侦探片”“文艺”的结合方式:故事主人公刑警张自力因为一桩碎尸案而丢了警察工作,却在五年后因为这桩案件而收获了一份阴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