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文学界之中,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师,他们写作的意境和思路都有较大的突破,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余秋雨作为当代文坛的代表,其发表的散文有着其独特的地方,语言优美,所描绘出的意境让人久久回味。余秋雨擅用自然万物来表现,从而来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同时用山水之物来表现中国的文人魅力,给人留下许多印象。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引言:
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以及散文家,这里要谈的是余秋雨的散文,其中有散文作品《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等等,这些作品的特色以唯美著称,同时在这些作品当中,哲思性相当强,耐人寻味,尤为重要的是,在文献价值上也有一定的贡献,在受到读者喜欢的同时,又得到了学术界的尊崇。本文主要从余秋雨的散文当中,来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余秋雨散文对小说艺术形态的影响
(一)散文主题化
对于大多数的散文来说,给人的感觉就是散漫,使人很难抓到一个主题,使读者失去阅读的重点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这是散文一大缺点,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兴趣并加以关注,最主要的还是余秋雨打破了散文一贯的写作手法,将散文的散进行一个汇聚,让散文中有小说的影子,但又不是小说的一个题材,这样的融合对于散文来说有许多优点,它既避开了散文的漫散,又避开了小说的长篇大论,吸收了散文的意境,又采纳了小说突出主题的优点,从而让读者在读余秋雨的散文时能從情境中感知平实事情的诗意,又能从诗意当中感知事情的事实。[1]像他的作品《文化苦旅》《行者无彊》等多部作品,就有这方面的显著特色,开创了另外一种散文文风,究其原因,还是余秋雨在散文中利用了小说的创作手法,在散文中采用小说的艺术形态来表达事情的过程,但是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又利用散文的语言来起到唯美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写作手法能够很大程度上使读者的兴趣更浓,同时也能提高作为散文一个艺术上的层次。
(二)散文故事化
在传统散文创作过程当中,散文的故事性并不强,而是注重意境,作者会将大量的笔墨花在对周围环境以及自然物质的描述当中,通过对万物的描绘来勾勒出作者的心情,是以重情感而创作的文体。余秋雨在作品中将大量的故事性题材融入其中,这种写作手法如果把握不当,会形成像故事会那样的文章,如果再深入一点的话,也可以变成一短篇小说,但无论演变成故事会还是小说,都是散文形式的演变失败,从而不能称作真正的散文。在余秋雨的散文当中,抓住人物形象塑造就如传统散文抓住花草树木一样,通过将人物的自然化,而达到一种唯美的效果,另外对故事情节的讲述,也将散文的语言特色贯穿其中,避开枯燥的小说表达,使这种表现手法更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
二、创新的散文模式
(一)议论性表现手法
传统的散文定义是,以记叙抒情为主要的写作手法,以短篇为主,同时以情感交流作为散文的一个主要特色,然而余秋雨的散文完全打破了这种惯有的写作手法,首先余秋雨的散文字数一般都很多,有些甚至达到了中篇小说的字数,这是其打破传统散文的一大特色,另外,在余秋雨的散文当中,也避开了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方法,而是穿插以议论的方法来表达,如《文化苦旅》中,在都江堰的描述当中,字数达到3600字左右,而在《风雨天一阁》散文当中,甚至达到了一万六千字左右,这种长篇散文,对内容的描述方面会更加地充实,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加多元化以及在内容信息量方面也向读者呈现了更多的一面。
(二)抒情议论相结合
散文的特色便是抒情,如果以单纯的故事性或议论性作文文章的主题,就偏离了散文的精髓所在,所以在余秋雨的散文当中,抒情加议论就成了一大特色,利用抒情加议论的写作手法,一方面使散文有情趣化,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散文更有智慧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会跟着作者有一个思考与认知的过程,使人读来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如余秋雨的散文《阳关雪》,在这篇散文当中,作者有抒情,但是也有许多议论的部分,感叹阳关的坍塌,后有议论阳关坍塌成荒原的一种后果,全文有一种婉叹的情绪,同时又有对后果的议论,这篇文章在描述的过程当中,向读者呈献了悲剧性的命运,在讲述文明遗落的同时,就使得整篇文章者有了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得读者能够从历史的角度以及现实的角度来思考分析,从而提高了文章的魅力。
三、打破传统观念的余秋雨散文
在传统的散文当中,散文的特点往往会跟随着作者的心境而变化,如作者在对一种现象或一个自然物作散文描述时,往往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心境,如果作者当时心情愉悦,那整体的文风就会有欢快的语言,相反则会充满悲怨的情绪,使读者跟随着这样的情绪,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一段时间内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余秋雨的散文用理性的视角,往往会设定一个主题,然后从主题铺开去,展开抒情也好,议论也好,都能够很快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其中在余秋雨大多的散文中还会创造两个对立面,从而形成一种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如余秋雨的散文中,常常将野蛮与愚昧突出在文章当中,使得读者从自我认知中便悟出它的对立面是文明,这样的表述手法其实就是作者对文明的召唤,最终使作者的主题在表述中得到了一种升华,让读者获益匪浅。[2]余秋雨的散文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山水之中去寻找遗失的文明,这就使得许多读者在读到这样的散文时,不单单是在享受文字的优美,还能体会到对一些文明消失的担忧。余秋雨在对自然景观进行分析,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然后再去分析其中的历史文化,这种注重人文特色与历史价值的文章,对当代散文起到了创新作用。余秋雨散文对于传统散文来说,首先是打破了原有的框架,不再局限于抒情记叙,而是善于利用山水古风来表现文化历史,代表作有《一个王朝的背影》,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那就是在分析历史人物时不能受任何因素的影响,要用自己理性的视角得出客观的分析。
四、结语
余秋雨的散文在中国的文坛中是一股清流,他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散文的框架结构,还在散文的写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引入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在散文中利用小说化写作手法,将故事性与议论性相结合,使文学性与艺术性有效融合,达到传统散文所没有的对文明的思考,对文化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段瑞雪. 浅析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J]. 散文百家, 2019(5).
[2]李瑞龙. 极致的魅力——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浅谈[J]. 文教资料, 2007, No.415(35):28-30.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引言:
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以及散文家,这里要谈的是余秋雨的散文,其中有散文作品《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等等,这些作品的特色以唯美著称,同时在这些作品当中,哲思性相当强,耐人寻味,尤为重要的是,在文献价值上也有一定的贡献,在受到读者喜欢的同时,又得到了学术界的尊崇。本文主要从余秋雨的散文当中,来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余秋雨散文对小说艺术形态的影响
(一)散文主题化
对于大多数的散文来说,给人的感觉就是散漫,使人很难抓到一个主题,使读者失去阅读的重点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这是散文一大缺点,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兴趣并加以关注,最主要的还是余秋雨打破了散文一贯的写作手法,将散文的散进行一个汇聚,让散文中有小说的影子,但又不是小说的一个题材,这样的融合对于散文来说有许多优点,它既避开了散文的漫散,又避开了小说的长篇大论,吸收了散文的意境,又采纳了小说突出主题的优点,从而让读者在读余秋雨的散文时能從情境中感知平实事情的诗意,又能从诗意当中感知事情的事实。[1]像他的作品《文化苦旅》《行者无彊》等多部作品,就有这方面的显著特色,开创了另外一种散文文风,究其原因,还是余秋雨在散文中利用了小说的创作手法,在散文中采用小说的艺术形态来表达事情的过程,但是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又利用散文的语言来起到唯美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写作手法能够很大程度上使读者的兴趣更浓,同时也能提高作为散文一个艺术上的层次。
(二)散文故事化
在传统散文创作过程当中,散文的故事性并不强,而是注重意境,作者会将大量的笔墨花在对周围环境以及自然物质的描述当中,通过对万物的描绘来勾勒出作者的心情,是以重情感而创作的文体。余秋雨在作品中将大量的故事性题材融入其中,这种写作手法如果把握不当,会形成像故事会那样的文章,如果再深入一点的话,也可以变成一短篇小说,但无论演变成故事会还是小说,都是散文形式的演变失败,从而不能称作真正的散文。在余秋雨的散文当中,抓住人物形象塑造就如传统散文抓住花草树木一样,通过将人物的自然化,而达到一种唯美的效果,另外对故事情节的讲述,也将散文的语言特色贯穿其中,避开枯燥的小说表达,使这种表现手法更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
二、创新的散文模式
(一)议论性表现手法
传统的散文定义是,以记叙抒情为主要的写作手法,以短篇为主,同时以情感交流作为散文的一个主要特色,然而余秋雨的散文完全打破了这种惯有的写作手法,首先余秋雨的散文字数一般都很多,有些甚至达到了中篇小说的字数,这是其打破传统散文的一大特色,另外,在余秋雨的散文当中,也避开了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方法,而是穿插以议论的方法来表达,如《文化苦旅》中,在都江堰的描述当中,字数达到3600字左右,而在《风雨天一阁》散文当中,甚至达到了一万六千字左右,这种长篇散文,对内容的描述方面会更加地充实,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加多元化以及在内容信息量方面也向读者呈现了更多的一面。
(二)抒情议论相结合
散文的特色便是抒情,如果以单纯的故事性或议论性作文文章的主题,就偏离了散文的精髓所在,所以在余秋雨的散文当中,抒情加议论就成了一大特色,利用抒情加议论的写作手法,一方面使散文有情趣化,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散文更有智慧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会跟着作者有一个思考与认知的过程,使人读来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如余秋雨的散文《阳关雪》,在这篇散文当中,作者有抒情,但是也有许多议论的部分,感叹阳关的坍塌,后有议论阳关坍塌成荒原的一种后果,全文有一种婉叹的情绪,同时又有对后果的议论,这篇文章在描述的过程当中,向读者呈献了悲剧性的命运,在讲述文明遗落的同时,就使得整篇文章者有了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得读者能够从历史的角度以及现实的角度来思考分析,从而提高了文章的魅力。
三、打破传统观念的余秋雨散文
在传统的散文当中,散文的特点往往会跟随着作者的心境而变化,如作者在对一种现象或一个自然物作散文描述时,往往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心境,如果作者当时心情愉悦,那整体的文风就会有欢快的语言,相反则会充满悲怨的情绪,使读者跟随着这样的情绪,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一段时间内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余秋雨的散文用理性的视角,往往会设定一个主题,然后从主题铺开去,展开抒情也好,议论也好,都能够很快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其中在余秋雨大多的散文中还会创造两个对立面,从而形成一种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如余秋雨的散文中,常常将野蛮与愚昧突出在文章当中,使得读者从自我认知中便悟出它的对立面是文明,这样的表述手法其实就是作者对文明的召唤,最终使作者的主题在表述中得到了一种升华,让读者获益匪浅。[2]余秋雨的散文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山水之中去寻找遗失的文明,这就使得许多读者在读到这样的散文时,不单单是在享受文字的优美,还能体会到对一些文明消失的担忧。余秋雨在对自然景观进行分析,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然后再去分析其中的历史文化,这种注重人文特色与历史价值的文章,对当代散文起到了创新作用。余秋雨散文对于传统散文来说,首先是打破了原有的框架,不再局限于抒情记叙,而是善于利用山水古风来表现文化历史,代表作有《一个王朝的背影》,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那就是在分析历史人物时不能受任何因素的影响,要用自己理性的视角得出客观的分析。
四、结语
余秋雨的散文在中国的文坛中是一股清流,他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散文的框架结构,还在散文的写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引入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在散文中利用小说化写作手法,将故事性与议论性相结合,使文学性与艺术性有效融合,达到传统散文所没有的对文明的思考,对文化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段瑞雪. 浅析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J]. 散文百家, 2019(5).
[2]李瑞龙. 极致的魅力——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浅谈[J]. 文教资料, 2007, No.415(35):28-30.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