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二”中的作文的款款亮相,似乎刺痛了以高考满分范文为备战蓝本的高三师生的心。无论是喝彩还是贬低都难以掩盖它对目前考场应试作文所带来的意义昭示。
其原文是:
目前,“戏说”“大话”之风盛行。有《戏说乾隆》、《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甚至还有戏说《孔雀东南飞》等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从阅卷情况看,这次作文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已深陷于按套路作文的思维漩涡而不可自拔。在他们铺纸研墨的空隙间,大脑皮层已调遣出亲情、变通、高洁和不屈服等多种主题备选,李白、苏轼和陶渊明等“大腕”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一展雄姿。
但是面对这次作文,我们准备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弟子却不知如何落笔了。只能使足力气继续邀请“大腕”强撑门面或生硬地展开了一道政治论述题。这无异于给我们一个警示:我们的作文如果再踏着所谓的优秀模式起舞,恐怕一不留神就会滑下崖去。
除众多面目呆板或华而不实的作文外,也偶有文章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这样的开头:
“无法阻止一场雨的降临,无法阻止一场雪的发生,正如我无法阻止你绝美的容颜被糟践。”
此段简练入文,未成曲调先有情,对惨遭践踏的经典文化一诉衷肠。在两个段落铺陈“你”的绝美之后,文章陡转:
“你饮一口盛唐的花雕酒,那幽香的气息依然让今人沉醉,而他们却用滚热的沸水‘煮’你心爱的三国。
你哭了,我看到你的泪水无休止地流下。”
且不说作者谋篇布局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趣,单就文章中作者决然抛却泛流行的作文审美标准,不落窠臼的独特风采,就足以给人耳目一新、如饮甘醴之感。再加上发自肺腑的至理真情,想不得高分都难。
这次质检二作文不仅验证了只吃历史、名人的老本很难应对未来作文征程上的风雨侵袭,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学生在作文中情与理的缺失。笔者不揣浅陋,试谈一下自己在实践中一些略有收益的做法。
一、让名人更好地发挥“余热”。历史名人的巨大威力不容小觑,但是写李白就只能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大声呐喊我们不太提倡。李白诗篇无数,可彰显其才情人品者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将这个空间拓展,将一系列名人的其他较有价值的诗句名言以每日一抄的形式传送给学生,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审美疲劳。
二、做阅读题要多做“文章”。高考一天天逼近,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培养熏陶,力争有质的飞跃等诸如此类计划似乎已不可行。大家手头的高考金题及各省市模拟纷至沓来,充塞着我们的复习生活。踏踏实实做题不应成为我们在战前的唯一底色,利用好诗歌阅读与现代文阅读部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一箭数雕的效果。
如我们在做2007年福建卷第9题《武夷山中》的诗歌鉴赏题时就多做了点“文章”。此诗作者是宋朝诗人谢枋得,我们针对题后的注释做了更详细的拓展,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品读感悟,还让学生将谢枋得请入了他们笔记本上的作文素材库。在作文辅导课上,我们以诗歌《武夷山中》为文本,让学生做了一个片段作文,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景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等使语言细腻生动,并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议论感悟。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有话可写,并且也不乏生动细腻之作,效果不错。
三、高举“与时俱进”的旗帜。质检二作文中反映出的理的严重缺失植根于复习只能闭门做学问这块过度贫瘠的土地。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和时代时尚接轨,对这种现状加以改善。比如和他们一起品读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系列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网络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小人物素材,探讨《道德观察》、《大家看法》中的焦点事件,关注报纸杂志、网络上值得人思考的可供挖掘的热门新闻……每周占用一节课的时间精细地分析其中的一个材料,训练学生寻找适宜的思维支点。同时在学生还未学会打渔的情况下要每天给他一条新鲜的“鱼”加以练习,不到高考结束,决不终止“与时俱进”的步伐。这样我们给他们的不只是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打开了行将生锈的思维之锁。他们在面对质检二中的这类作文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前方终点依稀可见,千钧重担依然在肩,步履蹒跚。带我们的作文回家,让理性的光芒冲破层层铺染层层干瘪的老茧,让真诚的歌唱温暖重重包装重重粗糙的心灵,让“我手写我心”的畅快在字里行间尽情地舞动。谨以此文唤醒在作文殿堂迷路的前行者,回头未晚!
其原文是:
目前,“戏说”“大话”之风盛行。有《戏说乾隆》、《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甚至还有戏说《孔雀东南飞》等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从阅卷情况看,这次作文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已深陷于按套路作文的思维漩涡而不可自拔。在他们铺纸研墨的空隙间,大脑皮层已调遣出亲情、变通、高洁和不屈服等多种主题备选,李白、苏轼和陶渊明等“大腕”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一展雄姿。
但是面对这次作文,我们准备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弟子却不知如何落笔了。只能使足力气继续邀请“大腕”强撑门面或生硬地展开了一道政治论述题。这无异于给我们一个警示:我们的作文如果再踏着所谓的优秀模式起舞,恐怕一不留神就会滑下崖去。
除众多面目呆板或华而不实的作文外,也偶有文章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这样的开头:
“无法阻止一场雨的降临,无法阻止一场雪的发生,正如我无法阻止你绝美的容颜被糟践。”
此段简练入文,未成曲调先有情,对惨遭践踏的经典文化一诉衷肠。在两个段落铺陈“你”的绝美之后,文章陡转:
“你饮一口盛唐的花雕酒,那幽香的气息依然让今人沉醉,而他们却用滚热的沸水‘煮’你心爱的三国。
你哭了,我看到你的泪水无休止地流下。”
且不说作者谋篇布局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趣,单就文章中作者决然抛却泛流行的作文审美标准,不落窠臼的独特风采,就足以给人耳目一新、如饮甘醴之感。再加上发自肺腑的至理真情,想不得高分都难。
这次质检二作文不仅验证了只吃历史、名人的老本很难应对未来作文征程上的风雨侵袭,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学生在作文中情与理的缺失。笔者不揣浅陋,试谈一下自己在实践中一些略有收益的做法。
一、让名人更好地发挥“余热”。历史名人的巨大威力不容小觑,但是写李白就只能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大声呐喊我们不太提倡。李白诗篇无数,可彰显其才情人品者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将这个空间拓展,将一系列名人的其他较有价值的诗句名言以每日一抄的形式传送给学生,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审美疲劳。
二、做阅读题要多做“文章”。高考一天天逼近,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培养熏陶,力争有质的飞跃等诸如此类计划似乎已不可行。大家手头的高考金题及各省市模拟纷至沓来,充塞着我们的复习生活。踏踏实实做题不应成为我们在战前的唯一底色,利用好诗歌阅读与现代文阅读部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一箭数雕的效果。
如我们在做2007年福建卷第9题《武夷山中》的诗歌鉴赏题时就多做了点“文章”。此诗作者是宋朝诗人谢枋得,我们针对题后的注释做了更详细的拓展,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品读感悟,还让学生将谢枋得请入了他们笔记本上的作文素材库。在作文辅导课上,我们以诗歌《武夷山中》为文本,让学生做了一个片段作文,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景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等使语言细腻生动,并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议论感悟。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有话可写,并且也不乏生动细腻之作,效果不错。
三、高举“与时俱进”的旗帜。质检二作文中反映出的理的严重缺失植根于复习只能闭门做学问这块过度贫瘠的土地。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和时代时尚接轨,对这种现状加以改善。比如和他们一起品读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系列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网络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小人物素材,探讨《道德观察》、《大家看法》中的焦点事件,关注报纸杂志、网络上值得人思考的可供挖掘的热门新闻……每周占用一节课的时间精细地分析其中的一个材料,训练学生寻找适宜的思维支点。同时在学生还未学会打渔的情况下要每天给他一条新鲜的“鱼”加以练习,不到高考结束,决不终止“与时俱进”的步伐。这样我们给他们的不只是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打开了行将生锈的思维之锁。他们在面对质检二中的这类作文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前方终点依稀可见,千钧重担依然在肩,步履蹒跚。带我们的作文回家,让理性的光芒冲破层层铺染层层干瘪的老茧,让真诚的歌唱温暖重重包装重重粗糙的心灵,让“我手写我心”的畅快在字里行间尽情地舞动。谨以此文唤醒在作文殿堂迷路的前行者,回头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