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以人为本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入实验区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画廊”,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这样一段分析:“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这段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告诉我们要通过分析本文的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再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而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三者之中的重点和关键。传统的教法体现“以文本为本”的理念,学生死抠书本,教师则进行所谓的补充完善,结果学生在大谈特谈孔乙己的可笑之处后,却再也无法深入到他的扭曲的灵魂深处。虽然老师卖力地补充前人对孔乙己的形象分析,但收效甚微,学生已经味如嚼蜡。这就是传统教育的“瓶颈”,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本冲突的。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并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改变旧观念,不做仅“以文本为本”、人云亦云的“孔乙己”式的教师,而要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走“以人为本”的策略;其次要改变教学手段,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回”字的四样写法非要叫学生写会吗?
  笔者在教学《孔乙己》时,让学生对人物形象作了这样的探讨:
  课堂实录如下:
  师:鲁迅先生用语极其简练,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极为丰满。现在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描述孔乙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体会作者的用意。谈谈你所感受到的孔乙己形象。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孔乙己的好喝懒做的坏脾气。
  (从文本阅读走向个性阅读,这一步必不可少)
  生:我找到了这句“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这里也是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孔乙己的诚信。
  生:我找到的语句是“你读过书么?”至“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孔乙己的好炫耀,好为人师,同时也很善良。
  (这样的教法眼下最流行,“以文本为本”,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里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否则讨论就不能深入下去)
  师:请回顾我们在九年级上册学的《范进中举》,刚得到中举消息后的范进有什么表现?
  生:(笑)疯了。
  师:是的,那他为什么会疯呢?“疯”是因为喜极所致,这个细节就很好地揭示了他的热衷功名、醉心功名的丑陋灵魂。由此,对刚才这位同学提到的,孔乙己教“小伙计”并不实用的“回”字的四样写法的细节,你想到作者有何用意?
  (这里宕开一笔,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与联系自己旧知识的能力)
  生:(思考后)我认为“回”字有四样写法,是孔乙己的自我陶醉。因为“回”字有四样写法,“短衣帮”不知道;掌柜不知道;“伙计”就更加不知道了。这一刻,孔乙己终于找到了读书人的尊严,身边人谁有这样的学问呀?恍惚间“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
  生:真的,老师,我有个发现:无论是中举的范进,还是落第的孔乙己,他们一“疯”一“痴”,真是演尽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丑态。
  师:说得好。把人物的灵魂深处都揭示出来了。
  (学生受到启发后,再次陷入沉思)
  生:老师,我找到了一组描写语句,“孔乙己着了慌”至“多乎哉?不多也”。这里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我觉得这个情节让我想起《天龙八部》中的一个片段:慕容复投靠段延庆,终于为朋友所不齿,落得个复国无望,孤家寡人一个,也疯了。于是表妹王语嫣编排了一个游戏,让表哥身穿龙袍戏服,坐在一个土堆上,招来一群孩子跪拜磕头,三呼“万岁”,那一刻,慕容复如梦如幻,满意极了。孔乙己在自己受到众人的嘲笑后,于是转而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孩子们的欢快表情和贪婪的神态让他很满足。从中,我感受到的是孔乙己孤寂的心灵和渴望受人尊敬的心态。
  师:有人说,这里写出了孔乙己的善良,可这位同学的发言却让我们领略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说得太好了,你能把自己课外所学的知识用到课内,可以看出你的语言感悟能力很强呀。
  师:我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很受启发。让我们像刚才发言的同学学习,调动你的联想和你的知识库存,读出小说为我们揭示的人物孔乙己更为丰富的内涵吧!(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笔写下来,等会儿进行全班交流)
  …………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个性化的阅读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环节的处理,笔者以前在处理孔乙己这个艺术形象时碰到的难题迎刃而解了,教后的获益良多。
  首先,它是一次“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的有益尝试。课堂始终关注的是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己在进行积极的对话,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次,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初窥文学赏析门径。立足文本,而又不满足于文本,形成个人的独特认识。第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学有兴趣,思维是积极主动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鲜活的,思维和语言也是鲜活的。
  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让我们更多的教师走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摒弃知识第一、教师权威等旧的思想,这也是语文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要的、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的话。”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思维的方向。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导语虽占时间不长,但能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问题,起到
期刊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发下、时代思潮的冲击下自主创作而成的。而如今要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该怎样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
期刊
现今的职校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差,平时对基础课不重视,一提到写作文更是叫苦连天,对应用文写作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应用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一个症结。要解开这个症结,应先让学生产生学习写的应用文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它很有用”。  兴趣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主体产生某种需要的时候。就会对周围环境中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优先注意。美国心理学家和教
期刊
“批注法”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在中国古今有之。谓之评点,是将自己的疑问、点评、心得等用精炼的语言写在原文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处。“批注法”在语文教学领域很受推崇。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哪种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呢?  目前学生听惯了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了“洗耳恭听”,要改变现状。让学生主动阅
期刊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年第1期)刊出了刘方老师《(烛之武退秦师)注释指瑕》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苏教版该文的几处注释提出了质疑。细读之余。笔者实不敢苟同:文中所举五例,除一例“指瑕”值得肯定之外。其余四例实“无瑕”可指,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1 敢以烦执事刘文认为课文把“敢”译作“冒昧地”不够妥帖,不如译为“不敢、岂敢”更为合理;并对前半文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作了这样的翻译:如
期刊
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主要采取专题训练的形式,尽管不少专家围绕每个专题提出了许许多多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策,但对于文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本身的认真阅读的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然而事实上却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心态、教师训练方式的不当、文章的理解和试题的解答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等,致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最终导致这样的训练长期
期刊
在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13年间,有8年同时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协调统一好语文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对更顺利地实施课堂教学和更到位地进行等量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  心得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产生班主任影响的原动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句古语石破天惊地点出为人师者身教的重要性。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身教呢?我认为
期刊
传统的观点把《归园田居》主旨总结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风光的追求。笔者认为,不够深入,不够精确;应该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和对本色人生的心驰神往。笔者之所以这样说,理由如下:  一是从诗眼可以看出。《归园田居》的诗眼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久”和“复”,因为它们是这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最能充分体现诗歌主旨的精彩字眼。“久”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压抑人性的官场生活不是一
期刊
新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四的“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选用了传统篇目《窦娥冤》。不同的是,以往的人教版教材只节选了《窦娥冤》的第三折,而新人教版教材则选取第一到三折,只删去了第四折,即窦天章做了高官后到楚州为窦娥平反昭雪的情节。  我个人认为新人教版节选的《窦娥冤》更接近关汉卿的创作意图,也更具有现实的启迪,不禁为之叫好。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旧人教版节选的《窦娥冤》的特点和不足
期刊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杰作,沈从文先生也因为《边城》和其他众多作品闻名中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边城》的第13至15章,教材和教参谈的基本上是主题和情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我以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文本、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边城》,光让高中生理解其深刻的主题是片面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鉴赏它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