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不是最重要的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似乎在减弱,但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而当一国面对汇率贬值的压力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突如其来的国际收支危机。然而,国际收支危机就像SARS一样,来得急,去得也快。和汇率贬值压力不同的是,一国所面对的汇率升值压力却像慢性病一样,将长期存在。能否处理好汇率升值压力,对于一国保证宏观稳定和持续增长、顺利地实现经济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国际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三难选择”,它讲的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宏观政策面临着维护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维护汇率稳定和维持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政策目标,但一国政府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同时以放弃第三个政策目标为代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和西德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持续的贸易顺差,而在这一崛起过程中,汇率升值也都曾经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对升值压力,日本和西德采用了不同的对策,对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日本和西德在政策选择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到底以货币政策自主性还是以汇率稳定为首要目标。1960年~1990年,日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358∶1升到134∶1,升值2.67倍。同期内,日元经过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升值2.27倍。汇率升值引起了国内贸易品部门的反对,正如日产公司财务总监所言:“日本公司辛辛苦苦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节省成本,日元升值一夜之间就让这些努力全都白费了。”为了减缓日元升值压力,日本货币当局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但其实际效果是,不仅无法在长期内阻挡日元的升值,反而给国内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通胀率最高达到了接近25%的水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元汇率突然急剧升值。1985年~1987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日元升值75%。汇率的调整要求原来在贸易品部门的投资大量转向非贸易品部门。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当贸易品部门突然难以为巨大的资本创造利润时,资本流向何处呢?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这些过剩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于是,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紧要关头,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由此而生。
  196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1.49∶1,升值2.79倍。同期内,马克经过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升值2.43倍。与日本政府不同的是,西德政府旗帜鲜明地维护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把国内物价稳定和产出稳定作为首要的目标,马克汇率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其在二战之前深受恶性通货膨胀之苦,甚至可以说,希特勒的上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有关。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目标,西德和日本的结果也大相径庭。1960年~1990年期间,西德较日本保持了较低的通胀率,日本30年当中平均通胀率为5.6%,西德仅为3.4%。更可贵的是,西德的物价、产出相对日本更加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欧洲区域内的货币联动机制,马克汇率较少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欧洲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马克升值的压力。当市场普遍预期马克相对美元要升值的时候,投机资本并不直接冲击马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相对马克较弱的里拉、英镑或者是其他欧洲国家的货币身上。
  通过以上日本、西德三十年间汇率波动历史的回顾,我们看到,在一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必然需要随着这种趋势进行调整。的确,在一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些大国指手画脚,这就需要向外界给出坚决维护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明确信号,同时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如果在非常严重的时期也可以诉求于突然的资本管制)缓解国际压力。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教训就是,决不能牺牲国内货币政策保汇率政策,毕竟,汇率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他文献
编者手记: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
期刊
明年是台湾“大选”年,现在台湾的主要政党阵营有两个,一个是“泛蓝”阵营,即国民党和亲民党的“连宋合作”,另一个是“泛绿”的民进党阵营。这两个阵营的主要分歧点是,在两岸问题上,“泛蓝”承认“九二共识”,主张“三通”。而民进党则明目张胆地推行“一边一国”,企图推动台独。所以明年的“选举”就是以“一个中国”和“一边一国”的对立为主题。依我的看法,如果明年民进党继续当政,则两岸关系在往后四年内会出现很大麻
期刊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相处,往来不断,互通有无。两国人民的相互迁徙也非常多。  据统计,历史上中国在韩国的华侨最多时曾达到20万,目前仍有3万人左右,他们主要聚居在汉城、釜山、仁川、大邱、永登浦、水源、光州和大田等城市,多数人的祖籍地为山东省。    难入韩国籍    韩国政府对外侨归化入籍控制很严。根据法律规定,即使是生在韩国、受韩国教育、与韩国女子
期刊
俄军怎样打太空战?    面对美军企图垄断太空的野心,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俄武装力量在综合发展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发展太空兵,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化军队的基础。    对抗“星球大战”的劲旅    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苏联开始试验发射地地导弹时,就有一支专门从事服务和保障的部队,这就是后来的军事航天部队。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为保障人造卫星顺利升空,苏军正式组建了航天部
期刊
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名字几天之内家喻户晓,“感觉良好”四个字也成了不少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字不多,但分量重得真的是无法计算。因为它来自太空。41年前,也有一位宇航员在太空向地球宣告“感觉良好”,他又是谁呢?   一位了不起的宇航前辈。1998年10月29日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准备升空。现场观看发射的有三千多人,其中有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在火箭助推器点燃的刹那间,
期刊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悼辞中说:“赛义德向西方介绍阿拉伯和伊斯兰,又给阿拉伯和伊斯兰推引西方。他的辞世,对美国和中东都是损失。  9月25日,美籍巴勒斯坦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我认作巴勒斯坦“鲁迅”的爱德华·赛义德(又译萨义德)先生,在纽约因白血病去世,终年67岁。从互联网上看到噩耗,我顿感悲戚怆然,心中不是滋味。    “我穿越了东西方之间专横武断的分界线,进入到西方的生活中……”    赛
期刊
重访纽约有感    天高云淡,清风送爽,金秋时节我重访纽约。  18年前,我曾在纽约工作过三年。这三年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后我一直无缘重访。  此番重访,乃为出席一国际会议。说来凑巧,与会时机竟恰好是9.11事件两周年刚过了没几天。  两年前,纽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一个月后,我赴华盛顿开会,在那里度过了触目惊心的一周。只见美国人惶惶不可终日,CNN新闻的通栏大标题是“
期刊
爱德华·W.萨义德(1935~2003),美籍巴勒斯坦裔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已于今年9月25日去世。本刊从其名著《东方学》中摘取若干片段,以志纪念。———编者手记  人们用许多词语来表达这一[东西方之间的]关系:贝尔福和克罗默[注1]就用过好几个。东方是非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不正常的”;而欧洲则是理性的,贞洁的,成熟的,“正常的”。要使这一简单对立关系不那么单调枯燥
期刊
2月4日,巴基斯坦“民族英雄”卡迪尔·汗向穆沙拉夫总统表示,他对向伊朗、利比亚和朝鲜转让核技术一事负全责,他坦承自己的违法行为。穆沙拉夫已决定宽恕他。其实,最后决定如何只是故事尾声,我们却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目睹了他从“民族英雄”到“国家罪人”的戏剧人生。  卡迪尔·汗1935年出生于印度中部的一个穆斯林家庭,后随父母移居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1956年从卡拉奇大学毕业后赴德留学。1972年在比利时鲁
期刊
●无论谁上台,有一点变化可以肯定:收敛单边主义,更多选择多边主义。  抓获萨达姆,布什并未表现出多少兴奋之情,他身上的负担实在太重。过去一年,世界形势跌宕起伏,纷乱无序。美国虽打赢了伊拉克战争,但面临着新的和更多的困难。为应对这些挑战,美国正调整其外交和安全政策。今后三五年,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势将如何?    美国遇到挑战增多    人们一度认为,冷战后美国可挟实力号令天下,未料想9.11事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