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氏911》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手记: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上关注它的。
   电影节带领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两年———美国遭遇9.11袭击,于是,恐怖头子拉登和美国总统布什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两代“恩怨情仇”———这是电影中最具轰动的一幕。迈克尔·摩尔声称,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揭露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真相。
   那么,如何解读迈克尔·摩尔所揭露的“真相”?
  
  布什家族与拉登家族的两代“恩怨情仇”
  
   电影片段一 许多人并不知道,在过去的25年里,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这两大家族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比如,老布什是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集团———卡莱尔集团高薪聘请的顾问,而卡莱尔集团的一个股东便是拉登家族的一支,该家族至少持有200万美元的股金。拉登家族与美国的不少大公司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向老布什的母校哈佛大学已经捐助200万美元,还在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和马萨诸塞拥有自己的房产。
  
   栏目主持 布什与拉登的两代家族“恩怨情仇”,早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就在国外一些媒体上被渲染得沸沸扬扬。既然现在这个话题又成为《华氏911》中最具轰动效应的内容,电影又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今年又值美国大选年,我们不妨借此机会追问一下布什政府四年来的所作所为。就让我们从认识布什和拉登这两大家族开始吧。
  
  布什家族的发迹不清不楚
   张国庆 布什家族是从现任布什总统的祖父普雷斯科特·布什———不妨称他为老老布什———开始起家的。但老老布什也不是白手起家的,他的父亲是个企业家。老老布什在华尔街从事银行生意。他曾跟纳粹德国做过生意,其合伙人更是与纳粹过从甚密。这就等于是发战争财,当然不光彩,从严格意义上说,还违背了美国的战争法案,战争法规定不能跟敌对国有贸易往来,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不过这段“历史”后来就被“封杀”了。
   布什家族是一个很现实的家族,老老布什的生意做大了,他就要得到荣誉上、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开始从政。他从1950年开始锲而不舍地竞选参议员,两年后终于成功,变成一个体面的政治家和慈善家。他还成功地混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身边,成了他的高尔夫球友。老老布什的政治理念给他的儿子和孙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小布什在很多的场合提过他的祖父和他的家族的政治精神就是要为美国服务,弘扬美国精神,实现美国人的梦想。老布什还比较谦和一些,而小布什则体现了很强的牛仔式的个人主义,在他的骨子里有很深的宗教意识和家族的政治精神。
  
   布什家族的根据地在得克萨斯州,以米德兰小镇为中心,势力非常庞大。如果现在有人在得州说小布什的坏话,仍会惹麻烦。小布什在工业化程度比较深的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他更多地代表了这方面的利益,也善于跟这方面的人打交道。所以他在大选时的筹款业绩非常好。小布什与军火商、能源商、工商业人士、金融业人士以及媒体领袖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私下里的社交活动很多,尤其是他在得州当州长时,许多媒体和商界人士都是他家的家庭舞会、烧烤晚会的座上客,这也是布什家族的传统习惯和长期的经营重点。
  
   小布什本人的组织能力也比较强,从小就组织了俱乐部、球队等。他想得到的东西不是钱,而是他的影响力、关系网。他的俱乐部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关公司,利用这一公司可以做成很多事情,为竞选州长乃至竞选总统服务。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看看布什的政府就会发现,里面很多人不是跟他父亲关系密切,就是跟他关系密切,要不就是他们互相之间关系密切,像拉姆斯菲尔德、切尼,他们本来就是老相识。布什的团队特别团结,面对困难,都会奋不顾身。他们的团队精神就是互相忠诚。
   应该说,布什家族是政治和经济结合得比较成功的一个家族。一方面经济基础非常雄厚,另一方面就是有庞大的人脉基础。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布什家族在美国政界、商界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网络,这些对老布什的发迹、小布什的迅速成长都有很大的关系。
   布什家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能源色彩”。人们常说老布什和小布什打伊拉克是为了能源,而他自己当然从来不说这样的话,但这些又是不可忽视的。老布什从政前就在得州经营石油公司,成了著名的石油大亨,小布什继承父亲的衣钵,也从事石油生意。而且,据说他还卷入一些与能源有关的“灰色事件”中。有人披露,布什兄弟曾经为了获得阿根廷的某项重要能源生意而替安然公司向阿根廷施压,要求阿方把一笔几亿美元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交给美国的安然公司,弄得阿方叫苦不迭。这是披露出来的事,没披露的事情可能还很多。比如说他家族背后的东西,像与中东的石油商的关系。这个家族的发达一直有很大的疑问,结果,人们对小布什的内外政策也充满了疑问。《华氏911》获奖以后小布什为什么那么愤怒?也许这部影片真的戳到了痛处。如果这个事情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不会着急。如今正值大选,是比较微妙的时候,《华氏911》以这种方式“丑化”他,揭他伤疤,小布什的反响是可想而知的。
  
  拉登家族与本·拉登关系不明不白
  
   达 巍 拉登家族是沙特阿拉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可以算是除了王室以外沙特最大的家族之一。他们主要以建筑起家。拉登的父亲穆罕默德·拉登于20世纪30年代在沙特建立“本·拉登建筑公司”,并成为沙特重要的建筑商。他通过为沙特国王在利雅得修建王宫而与沙特王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50年代,拉登的父亲又拿下了沙特议会大楼和连接麦地那与吉达的高速公路两个项目,沙特机场、很多道路以及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清真寺的重建工程大多由“本·拉登建筑公司”承建,美军在沙特的军事基地也有很多工程是拉登集团承建的。当然,拉登家族后来也逐渐实现了产业多元化经营,涉及房地产、出版、运输、银行产业等,其名下大大小小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据说在世界各国有5000名雇员,资产达300多亿美元。
   拉登家族人丁兴旺。人们现在常说的那个恐怖分子本·拉登,叫奥萨马·本·拉登,他的父亲有50多个孩子。1993年,拉登家族宣布断绝了与奥萨马·本·拉登的关系。但是很多人不相信他们真的断绝了关系。至少奥萨马从这个家族继承了很大一份遗产,这个数字有的说是5000万美元,有的人说是3亿美元,总之,这是一笔可直接用于恐怖主义活动的巨资。此外,拉登家族的其他成员跟他有没有资助关系?他们在精神上是否支持他?恐怕也无法完全排除。实际上,沙特的豪门里支持宗教极端主义的大有人在。
   目前拉登家族的事业仍在发展,9.11事件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最近还有报道说拉登家族要竞标世界第一高楼的工程。
   众所周知,奥萨马·本·拉登是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参加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并从此步入“圣战”的道路。很快,他成为在阿富汗参战的阿拉伯人的领袖,成千上万的阿拉伯青年来到阿富汗,加入到拉登的训练营地进行训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而且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1989年苏联撤军后,拉登带着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由于拉登指责沙特政权允许不信真主的美国人驻军是玷污了沙特神圣的领土,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被取消。他便靠着他在建筑业中所积累下来的数十亿美元的家财,开始了新的活动。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1993年他制造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1998年制造了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爆炸事件,美国悬赏500万美元通缉拉登。
  
  9.11与反恐战争:两大家族的私仇?
  
   栏目主持 布什家族和拉登家族都有庞大的资产,家族成员众多,业务遍及世界各地,经营领域互有交叉,难免会有某些合作或冲突。一个说法是,老布什曾经担任凯雷集团“伙伴二号”基金的顾问,这个基金的一个股东就是拉登集团,通过凯雷公司,老布什与拉登家族建立了关系,并在沙特会见了拉登家族成员;拉登集团参与的一家合资公司是美国哈里·博顿公司的子公司,而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担任哈里·博顿公司的总裁,并且至今还拿着公司的退休金……民间还“流传”许多类似的说法。
   还有一个更让人胆战心惊的传说:拉登的父亲(一说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总之是拉登家族的负责人)死于布什家族的暗杀。1998年5月29日,此人的座机从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起飞后不久失事,飞机撞上了几条高压线,机毁人亡。拉登家族在得州经营石油业务,而得州又是同样经营石油业务的布什家族的根据地,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这两大家族发生了利害冲突,而布什家族就在自己家门口干掉了对手。
   那么,拉登发动9.11袭击、布什发动剿灭拉登的战争,与家族之间的恩怨有什么关系吗?
  
  个人恩怨难以解释复杂的国际事务
   达 巍 《华氏911》和有些书籍都有一些关于布什和拉登两大家族合作关系以及利害冲突的描述,但这些说法目前都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来证明。还有一些传说是说布什身边的一些人与拉登家族的关系。其实,即使确实有这种关系,与布什政府的政策有无因果关系也无法证明。
   解释一件事可以有很多的角度和层次,关于发动战争的缘由,也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对伊拉克战争,你可以从个人层次来解释伊拉克战争的原因,说是布什个人的性格问题,或是布什的宗教信仰问题,或者说是布什家族与萨达姆的私仇———老布什当年没有干掉萨达姆,他要替父亲出这口气。你也可以从美国经济结构来讲,说是美国国内的军火商推动的,美国国内的石油公司推动的,可以说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内一些利益集团的操纵;是美国看重中东的石油利益、地缘政治利益等。你还可以从整个国际体系的层次来分析,美国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基本没有挑战美国的意愿和能力,只有所谓“流氓国家”构成一种现实的非对称的威胁。这些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一般来说,搞研究的人比较倾向于从国家层次和体系层次来解释这些问题,而不倾向于从个人恩怨去解释,个人原因的解释往往是不充分的。伊拉克战争如此,以消灭塔利班和本·拉登为目的的阿富汗战争也如此。假如说美国不是现在这样的超级大国,只是一个一般的国家,即使布什家族再跟拉登家族或萨达姆有私仇,布什也不可能去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我更倾向于从别的角度去解释战争的原因,私仇最多是战争原因的补充而已。
   张国庆 的确,对战争的解释,国际问题专家、媒体和受众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各种有利于布什或不利于布什的版本。比如伊拉克战争的问题。如果战争打得顺利,战后重建又顺利,大家就不会去探究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开战时打得顺利,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了,结果战争结束后又遇到许多麻烦,人们从心理上接受不了,所以导致人们的心态发生一种变化,对战争的缘由在理性上有一个反思。还有人就是好奇,琢磨战争为什么变成这样,这场战争到底该不该打,是不是布什跟萨达姆有私仇、有恩怨,或者是布什为了连任,假借国家利益、全民利益,发动这场战争。从这场伊拉克战争,人们又回头去看阿富汗战争,提出是不是布什家族与拉登家族有什么个人恩怨之类的问题。布什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他在国内外受到的境遇可能是美国总统非常少见的。在历史上,很少有哪个美国总统被全球的大多数人所反对或反感。如果全球投票的话,估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希望布什下台。
   电影片段二 布什还是得克萨斯州州长的时候,他就与阿富汗的塔利班当权者建立了联系。他们在得克萨斯会晤,商讨修建一条从土库曼斯坦穿过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输入巴基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布什政府的代表还在2001年夏与塔利班的代表碰头。
   栏目主持 是否如摩尔所质问,“当时布什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了吗?他对塔利班威胁动武了吗?还是只与塔利班商讨修建输油管道的事?”是否如摩尔所说,布什只考虑石油利益,漠视本·拉登的问题?是否在与塔利班谈交易的时候错失了抓获本·拉登的机会?
  
  布什发动阿富汗战争有两面性
   张国庆 布什政府跟塔利班的关系是存在的。其实,当年塔利班在阿富汗上台跟美国支持也有关系,美国给钱、出人、帮助训练。在9.11事件之前,布什政府,还包括以前的政府,就有人准备跟塔利班政权商讨合作事宜,包括修建天然气管道。很难说这些合作对象里面是否有“基地”分子。这就说明布什发动阿富汗战争确实有两面性,在9.11之前他并不想推翻塔利班政权,只是9.11事件对美国人的刺激太大,使他必须打这场战争。此外,塔利班在能源方面跟美国不太合作,有消息说布什政府跟塔利班谈了很多次,但塔利班要么要价太高,要么不太合作。后来就出现了9.11事件。
   达 巍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能算不正常。当时阿富汗国内基本上被统一,国家安全形势也基本上安定下来,只是美国和国际社会对塔利班政权的态度还没有完全确定,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都有与塔利班建立一种正常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那时,毕竟9.11还没有发生,布什跟塔利班有所接触,我觉得也不能算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
   栏目主持 有人说,通过9.11事件,拉登“帮了”布什一把;而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又“救活”了拉登。
  
  拉登就像布什的影子
   张国庆 在9.11之前,布什的民意支持率是很低的,好多人都嘲笑他是白痴总统。突然一个9.11事件,莫名其妙地改变了布什的命运。阿富汗战争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得人心的一次战争,这也说明布什打这场战争有道理。尽管塔利班本身不是恐怖组织,但美国认为,如果阿富汗政权是被“基地”组织控制,那将非常可怕。但在拉登仍然逍遥法外的情况下又去发动伊拉克战争,收拾战争残局又这么费周折,结果就等于又“救活”了拉登和“基地”组织。那么,有没有可能说拉登再“帮”布什?很有可能,比如说大选之前两天,拉登突然被抓着了,这不就帮布什了吗?所以说拉登就像布什的影子似的。
   从媒体角度讲,《华氏911》也可谓是民意的一种积累。9.11之后,特别是阿富汗战争打完之后,美国国内对布什的支持是空前的,大家非常信任他,伊拉克战争刚打完,国内气氛也很好,包括伊拉克人也在盼望和平,那时批评布什是没有市场的。《华氏911》恰恰问世于伊拉克重建不顺利之际,于是勾起人们的许多怨言,人们开始反思。电影反映的内容可以不去对号入座,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它可以把老百姓猜疑的东西、媒体不好说的话、政客不便说的话,反映出来。
  
  布什政府反恐不力?
  
   电影片段三 9.11事件发生的那天上午,布什总统正在一所儿童教育中心摆出姿势让人录像。当他被告知第二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的双塔时,他的脸色没有任何惊讶之色。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布什仍在给孩子们读《我的宠物小山羊》,如果不是他的顾问们告诉他,他似乎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栏目主持 9.11之前,布什有没有意识到拉登的危险?对有关拉登的情报有没有重视?至于电影里所说的那个情节,似乎可以做不同的解读。张国庆在所著《一个人的世界———透视布什》一书中就认为,布什当时是强做镇定,不想让孩子们的情绪受到这个噩耗的影响。9.11发生后,布什是如电影所说那样反应“迟钝”,还是“临危不惧”?
  
  不能说由于布什对反恐重视不够而导致9.11的发生
   达 巍 即使坐在总统位子上的不是布什,9.11灾难也难以避免,因为这是恐怖分子蓄谋已久的袭击。人们可以批评布什对反恐不够重视,但不能说由于布什对反恐重视不够而导致9.11的发生。现在很多人关注不久前白宫被迫公开的那份情报,即中央情报局认为恐怖分子可能要袭击美国本土的情报。其实,这种情报被忽视也是正常现象。信息不明确是没有用的信息,说恐怖分子可能要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只是描绘了一种可能,人们无从防范。什么样的情报是好情报呢?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提出最准确的信息,包括时间地点都要准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9.11事件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恐怖袭击,无法想像用常规的飞机制造成了一个非常规的效果。其实,围绕9.11的调查不是针对布什的一个调查,而是要检讨美国政府在9.11事件里有什么教训,情报机构、政府的运作、沟通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怎样去弥补这些漏洞。这本身是一个客观的探讨,是一个“亡羊补牢”的努力,但在大选的背景下就被赋予了一种政治意义,似乎成了调查布什的案例。
  
  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执政前期反恐确实不坚决
   张国庆 对于听到9.11袭击噩耗时布什的表现,人们当然可以做各种解读。的确,美国情报工作不是很成功,这与它的帝国地位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不论是上一届的克林顿政府,还是布什就任前期,在反恐问题上确实不坚决。即使在发动阿富汗战争之后也不坚决。本该穷追猛打,把本·拉登一网打尽,把“基地”组织彻底铲平,但他们却在这个时候又去推翻萨达姆政权。事实上,萨达姆与恐怖主义有多少关系?
   客观地说,要布什在9.11之前如此加强反恐力度是不太现实的。从政治上讲,问题不出现,你就不能去解决,这是一个铁律。只有危机发生以后,才可能采取积极行动,才可以亡羊补牢。正是在9.11这种震荡性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才能够“顺理成章”地把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都做了,包括出台那些伤及人身自由的反恐防恐措施和法案。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反恐也有可能会被政客所利用,比如布什就可以利用反恐来转移民众视线。只有反恐战争长期存在,布什才能长期保持“战时总统”身份,生存空间才会宽广,民意基础才会雄厚。在美国人看来,萨达姆政权是个邪恶政权,可能跟恐怖主义有关系,可能威胁美国的安全。直到现在,美国国内对美国打伊拉克的支持率仍很高。
  
  美国国内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政治思潮的较劲
   达 巍 最近美国联邦调查局又发布恐怖警报,称今年夏天将是恐怖袭击高危期。很多人批评布什政府总是制造恐怖气氛,并且怀疑这背后有政治玄机。其实我们几乎根本无法证明这些警报是否确实。恐怖主义警报往往只有在恐怖活动发生之后才能得到证实,但这就等于说是反恐行动失败了。警报也没有意义了。实际上,这种批评意见反映的是美国民众有很大一部分,担心布什在利用国家安全问题来制造恐怖气氛,钳制人民的自由,钳制媒体言论。这是美国国内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政治思潮较劲的反映。
   共和党的保守派倾向于把国家的敌人定位在国家政权这个层次上,他们也愿意去寻找这样的敌人。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成了国家的敌人,“稍不留神”,“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也成了国家的敌人。在追杀拉登的时候,美军会先把塔利班政权干掉。布什总想用战争的手段把敌对的政权消灭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这是他的思维定式。
   电影片段四 在电影里,迈克尔·摩尔问道:遭到恐怖袭击后,美国顿时成为“禁飞区”。但是,为什么布什允许一架沙特飞机在9.11之后的几天时间里,载着24名拉登家族成员,在未经联邦调查局调查的情况下,飞出了美国?难道24位‘拉登’中没有一位知道一些袭击内幕吗?”
   电影片段五 美国每天需要从沙特进口150万桶石油,可是,沙特王室一不高兴,就可以停止向美国供油,于是,不仅布什,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对沙特王室产生了依赖。沙特驻美国大使班达尔·本·苏丹王子因为与布什保持着密切关系,结果被人起了一个绰号,叫“班达尔·布什”。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9.11事件与沙特有关,但9.11发生两天后,布什仍然与班达尔王子共进晚餐。
   栏目主持 布什是否对在美国的拉登家族网开一面,放他们出境以逃避审查?这与美国和沙特的关系有关吗?
  
   从国家利益来讲,美国和沙特保持关系非常重要
   张国庆 9.11事件发生时,拉登家族有20多人生活在美国。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已无法在美国再呆下去,这跟反恐似乎没关系。当时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人与恐怖袭击有什么关系,没有理由不让他们离境。而且,布什政府毕竟还要考虑与沙特的关系。从国家利益来讲,美国和沙特保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原来有能源上的关系,还有军事上的、战略上的关系,所以美国一直比较重视美沙关系。9.11事件中有很多沙特人参与,拉登就是沙特人,这多少对美沙关系有些影响。
   达 巍 美沙关系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美沙关系,不仅在布什当政的时候是好的,实际上克林顿时期也非常好。在克林顿时期,也曾经发生过几起恐怖组织的袭击,沙特也无法完全摆脱与这些袭击的干系,但是美国仍希望跟沙特维持盟友关系,以实现它的能源、战略利益。只不过到了9.11事件发生以后,这种默契关系无法维持下去。美国觉得,能跟沙特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特殊关系,付出一些小的代价也是可以忍受的,况且沙特王室并没有公开支持恐怖分子,而是公开反对恐怖主义。也就是说,美国实际上还愿意继续维持美沙的特殊关系,只是9.11对美国的打击太大了。
   张国庆 但是9.11事件后,美国对自己的能源政策还是做了重大调整。切尼等人认为,再把美国的能源进口维系在沙特身上已不安全。美国的学术界也多次提到要能源产地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要考虑在保持美沙关系前提下寻找新的伙伴,这就必然降低美沙关系的核心价值。实际上,沙特扮演的角色让美国很尴尬———不仅9.11事件沙特难逃干系,据说在9.11之前,拉登和“基地”组织就在沙特得到过一些支持。沙特也是宗教色彩浓重的国家,美国的大中东政策将在沙特难以推行。
  
  布什在利用反恐战争达到个人政治目的吗?
  
   电影片断六 摩尔在影片中指责布什有意创造了一种恐怖文化,从而使一些美国年轻人为他的战争卖命。摩尔把“派孩子们去打一场基于谎言的战争”称作“不道德的行为”。
   栏目主持 布什是否利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创造这种“恐怖文化”,以达到个人政治目的?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社会在改变
   张国庆 说“恐怖文化”可能有些绝对了,我觉得说成是“反恐政治”比较恰当。伊拉克战争可能会像当年的越战一样留下许多后遗症。9.11事件之后去美国的人,都感觉到美国跟以前的气氛不一样了,以前人们之间的那种信任关系和自在状态现在变了很多。
   设身处地想,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处于一种恐怖预警状态,会是什么情景。这种不正常状态对成年人不好,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伊拉克战争后,在军人中已经发生自杀事件、虐囚事件,很多人出现厌战情绪,他们回国后不可能不对他们的家属、对社会产生影响。
   美国文化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自由,包括宗教自由、个人自由、媒体自由,这对美国国民个人智能的发挥、良好性格的培养,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凝聚力及创造力都是有帮助的。如果说现在美国社会有变化,那就是人的自由受到了很多限制,笼罩了战争和恐怖的阴影,这些对年轻人的成长肯定是有影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需要时间去验证,也许十年、二十年以后人们才会发现这一代人受到了什么消极影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美国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取决于美国反恐战争打到什么程度、伊拉克战争怎么收尾、包括布什能不能连任,等等。
  
  《华氏911》的题外话
  
   电影片段六 美军士兵和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一起横躺在地上,血肉模糊。此外,4000多名伤兵在肯塔基州布兰菲尔德陆军医院接受治疗,面对摩尔的镜头,他们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这场战争的愤怒,许多人因为战争而遭受精神创伤,一些士兵被截肢后,躺在病床上,每天靠吗啡止痛。
   栏目主持 一年之前,当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的时候,他和所有美国人都没有想到,此后还会遇到那么多麻烦。伤亡门、情报门、虐囚门……不仅布什本人,而且整个美国的形象都受到莫大的损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了个《华氏911》,它正如火上加油一般直指布什痛处。如今美国大选即将进入关键时刻,这会影响到布什的政治前途吗?
  
  对大选的影响是有限的
   达 巍 现在要预测大选结果恐怕为时尚早,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三门”对布什的消极影响肯定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会不会影响到大选的结果,我是持怀疑的态度。我认为影响还是有限的。
   首先离大选还有一段时间,布什还有充分的时间去运作,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抓住了拉登,或伊拉克形势稳定了下来,情况会怎么样呢?如果在大选前美国再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最近正值伊拉克政权交接的关键时刻,布什在六个星期内六次发表关于伊拉克重建的讲话。他为什么不一次把话讲完呢?他是在利用可以发表全国讲话的机会讲六个星期,这六个星期报纸的头条都是布什的讲话,自然就把媒体和民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讲话上。6月30日移交政权以后的情况,媒体和民众自然也要关注一段时间,这样就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了。其次,布什有行政资源,美国大选因为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在一些州,民主党全得或者共和党全得是比较明确的,而一些两党势均力敌的关键州的作用就举足轻重。布什可以利用最后几个月给几个关键的州拨款,吸引这些州的选民,这些是克里无法做到的。另外,布什和克里的个人气质似乎也对克里不大有利。布什看起来更像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克里呢,一些美国人说,克里道德品质高尚,是个很不错的人,但是他像个“国王”,也就是说,离老百姓远了点。总之,我觉得不能说受这些因素影响,布什的连任前景就肯定不妙了。现在下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
  
  布什就有那么点邪劲
   张国庆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我觉得民主党应该觉得悲哀。布什面对的困难那么多,但在与克里的竞争中,民意支持率还没有“一泄千里”,两人的支持率还都在40%左右,接下来还能指望发生什么事情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党现在可打的牌并不多。
   克里有几大弱点,比如说高高在上的感觉。他人很聪明、很优秀,在思想高度上要胜过布什,但是美国人选总统主要看你像不像是“我们的人”,值不值得信任。克里讲话说,只要他上台,反恐战争就结束,而且要到很多国家去道歉。美国这个国家怎么可能容忍它的总统去各国道歉,怎么能把反恐战争没有完成就结束呢?他这个提法非常脱离现实,跟民众的想法不一样。
   克里宣扬的东西很有意思,他老说他是法国亲戚,跟法国关系多么多么好。去年美伊战争期间法国带头跟美国闹别扭,美国人这口气现在还没出呢,他说跟法国人关系好,一些反法的美国人怎么会投他的票呢?
   特别的时候还需要走点偏锋的人,布什就有那么点邪劲。他想打伊拉克,换别的领导人可能会考虑各种意见、后果、可行性,考虑代价、民意,考虑国际形象,布什这种人就不考虑那么多。在目前的美国,也许还真就需要这么一个领导人,能够控制住局面。
  
  只有欧洲具备在“体制内”向美国挑战的能力
   达 巍 这个片子是在欧洲获的奖。影迷们都知道,戛纳电影节注重艺术质量,全世界都信服它的权威性。其实我们看当今世界,只有欧洲人能在文化上跟美国人叫板,如果像伊朗或古巴这样美国一贯敌对的国家办个电影节,也给《华氏911》一个大奖,那没有人会信服,大家会说这是政治举动,没有艺术价值。这就是一种软实力,欧洲人具备这样的软实力。欧洲人在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都有“资本”来批判美国。去年围绕伊拉克战争美欧产生矛盾,欧洲确实在世界上得到很多支持。冷战结束以后,只有欧洲具备这样一种“体制内”的挑战能力———在西方世界内部向美国提出挑战。欧洲和美国价值观是比较一致的,都是在西方的体制里头,但美欧又显现出一种区分,这表明即使是在西方内部也会有两种道路出现,这是一个意义很深远的问题。在冷战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个阵营,走两条道路;冷战以后,有人说“历史终结了”,好像就剩一条道路了。其实围绕这么多的争论看来,即使在西方这样一个大的框架内还是有不同的声音出来。就像《华氏911》这个电影一样,欧洲人给了全世界的自由主义者一个平台,给美国那些对布什不满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是美国人,《华氏911》是美国电影,导演也是美国人),表达与美国不同的声音,然后使两者能够进行一个有效的对话或者说是一个对抗,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现象。
   世界上批评美国人权的国家很多,但很多人不把它们的批评当回事。但是欧洲人批评美国人权,那大家就会觉得美国人权真的有问题。也就是说,欧洲有这样的软实力,与美国达到平等的批评对话关系,而其他国家都没有这种软实力。如果欧洲一体化继续发展下去,确实会对美国形成真正的挑战,不仅是硬实力上,而且是软实力上的挑战。只有欧洲能够提供另外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话语给全世界。欧洲的自由主义跟美国的保守主义形成一种对抗,欧洲更代表一种后现代的趋势,它是超国家的、国际主义的。欧美两种趋向各有各的号召力,我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多极化。这是我从《华氏911》在欧洲获奖读出的一种意义。
其他文献
“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系列研讨”之三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2003年国际军控形势”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三次研讨会。  与会者认为,2003年国际军控形势错综复杂,出现了一些新的引人关注的变化。新变化可以概括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成为国际军控领域的焦点问题;美国的单边主义继续对军控形势产生消极影响;国际多边军控进程举步维艰;中国成为维
期刊
今年2月4日,我们预报了中法关系未来三个月的变化趋势(见本刊第4期),在此我们根据以往三个月发生的事件对这一预报进行检验。    一、2004年2-4月中法关系的基本事件及其走势  2月,中法关系平稳不变。该月双边关系中没有发生有影响的负面事件。双边关系中的主要正面事件是法国努力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月,中法关系小幅微升。该月双边关系中的主要正面事件是:中国政府特使、
期刊
欧盟的东扩无疑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东扩后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必将对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升欧盟经济的同一性    与前四轮扩大相比,此次入盟的国家之多,与现有成员国的差距之大,都前所未有。这次加入的成员国有十个之多,超过了历次扩大的总和,而且主要是实行经济体制转轨的中东欧国家。  从经济结构上讲,这次新加入国家的国有经济成分、农业生产和劳动密集
期刊
当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特别是与当地的濒危物种产生激烈的竞争,并剥夺当地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时,就构成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毁灭性侵略,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因此称其为“入侵”一点也不过分。   生物入侵是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古老而新鲜的环境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生物入侵早在几个世纪前在许多地方就已发生;说它新鲜,是因为在各种环境问题中,至今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是相对陌生和模糊的。
期刊
封面话题    第一期:机遇 存在于何处1-8   未来大国关系怎样看李少军   客观存在和主观把握吴白乙   中美:依存和竞争之中牛 军   机遇还是陷阱侯若石   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马小军  第二期:中东欧的一个历史命题———回归   东欧与西欧曾拥有一个“罗马帝国”   ———访欧洲问题专家陈乐民先生   本刊记者 李巨川 2-11   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历史与现
期刊
叙利亚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矛盾大于一致。有时矛盾相当尖锐,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美以向叙利亚发难    最近,美国和以色列接连向叙利亚发难,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大做文章。10月5日,以色列战机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的一个巴勒斯坦营地,声称打击的是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训练基地。以色列飞机空袭叙利亚腹地目标,自1973年十月战争停火后尚属首次。接着,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通
期刊
5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中国彩电在美倾销案成立。中国彩电将被加征高额反倾销税。   中国入世以来,国际反倾销调查就高悬在上。中国彩电业在美反倾销一案的失利,使中国彩电在被挤出欧盟市场后又将被排斥于美国市场之外。这样的结果都与在入世协定书上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相关。谁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可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样
期刊
1954年春夏之交,“奠边府”这个地方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规模最大、带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次战役,最终以越南人民军攻占奠边府,全歼法国殖民军1.6万余人的彻底胜利宣告结束,为越南八年抗法战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首往昔,今年恰好是奠边府战役和越南抗法战争胜利50周年。    胡志明的亲笔汉文信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是越南人民在以胡志明主席为领袖的越南共产党正确领
期刊
南非是迄今世界上惟一曾经拥有核武器、又自愿放弃核威慑计划并销毁了全部核武器、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国家。南非的做法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的赞赏,被视为榜样。  在伊拉克战争前的对伊武器核查期间,南非副外长帕哈德一个月内两次飞抵战云笼罩的巴格达,提出南非愿意派专家组帮助伊拉克配合武器核查,以避免战争。萨达姆接受了南非的好意。联合国武器核查组负责人布利克斯在2月14日向安理会的报告中,
期刊
温家宝总理在印尼出席东盟峰会时建议,将继续深入研究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问题,并透露,明年将在中国举办中国“振兴东北”与东北亚合作研讨会。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开展将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提供怎样的机遇?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的柴瑜博士。    内在需要与客观要求    东北的重工业曾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工业的发展迟缓,整体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