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人数剧增,贫困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贫困犹如一座无形的大山,重重地压在学生们的心头,使他们产生了自卑、过度敏感、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人格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学生数急剧增长,与此同时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思考有效解决对策。
一、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与自傲心理并存
由于贫困生大部分都来自贫困地区,其所受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获得的知识面窄,以及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有较大差距,再加上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家庭的经济情况使贫困生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和坚强毅力,从小养成不甘落后的心态。他们渴望改变贫困状况,希望出人头地,自尊心相对更强,有的过度自尊,产生自傲。因此在自卑与自傲心态并存时,一些贫困生拒绝接受资助,甚至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
2.焦虑与抑郁心理
贫困生为了改变贫困状况,常常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不愿落后于人,同时又想以此获得奖学金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坚持打工,使他们经常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情绪也十分的烦躁与焦虑,而长时间的焦虑就会形成抑郁的性格,这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时间长了便会发展成为抑郁症。
3.自我封闭、孤僻心理
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部分贫困生由于激烈竞争、繁重的学习、陌生的环境等情况的冲击,变得敏感多疑。他们既担心自己不被别人认可,又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自我封闭,独来独往,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出现性格上的缺陷或心理畸形,敏感孤僻,沉默寡言,害怕与人接触,努力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就会使他们逐渐脱离群体,变得孤立起来。
4.虚荣与依赖心理
有些贫困生由于自尊心作祟,采用各种办法来掩饰自己贫困生的身份,虽然表面上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实际上其内心却十分的痛苦。还有一些贫困生,对国家以及学校的扶贫政策产生了依赖心理,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产生一种“等、靠、要”的心态,并心安理得地认为,这是作为贫困生应得的待遇,还有些人会因为得到了补助而沾沾自喜,并会用这部分钱进行过度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1)在学生中淡化“贫困”意识。贫困生的自尊心都很强,常在校园里提出“贫困”两字,很容易会伤害到他们。因此,学校应把工作做细做实,在整个校园中淡化“贫困”这一概念,努力做到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详细调查和掌握贫困生的状况,为他们专门建立详细档案,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管理。
(2)加强教育,引导贫困生积极地面对现实。学校不要过多地呼吁如何救助贫困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鼓励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让他们理解“现实生活中不能缺少钱,但钱也不是万能的”内涵,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做到人穷志不短。
2.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
(1)在新生入校时,进行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的专题讲座,让贫困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并增强自信心。
(2)通过一些心理评定表或大学生人格问卷等方式,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测试,使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足。再通过咨询老师的现场示范和讲解,使他们了解一些能完善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解决自身一般性的心理疑难问题。
(3)创造各种机会,为贫困生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平台。
(4)建立心理咨询室,解决个性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中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条件。对贫困生,由于他们的自尊和自闭的心理,心理咨询教师更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形式,发出邀请函,约贫困生来谈,通过主动与他们的谈话,解决他们个体性的心理问题。
3.建立资助贫困生的机制,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
从实际需要出发,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大学校园要不断完善“奖、贷、助、补”等助困制度和措施,也可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款资助贫困生,或在校园内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还可以多设立一些勤工俭学岗位,切实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让贫困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根源,切实地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学校和教育者而言,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要对他们进行帮助,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引导,扶植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学生数急剧增长,与此同时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思考有效解决对策。
一、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与自傲心理并存
由于贫困生大部分都来自贫困地区,其所受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获得的知识面窄,以及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有较大差距,再加上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家庭的经济情况使贫困生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和坚强毅力,从小养成不甘落后的心态。他们渴望改变贫困状况,希望出人头地,自尊心相对更强,有的过度自尊,产生自傲。因此在自卑与自傲心态并存时,一些贫困生拒绝接受资助,甚至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
2.焦虑与抑郁心理
贫困生为了改变贫困状况,常常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不愿落后于人,同时又想以此获得奖学金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坚持打工,使他们经常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情绪也十分的烦躁与焦虑,而长时间的焦虑就会形成抑郁的性格,这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时间长了便会发展成为抑郁症。
3.自我封闭、孤僻心理
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部分贫困生由于激烈竞争、繁重的学习、陌生的环境等情况的冲击,变得敏感多疑。他们既担心自己不被别人认可,又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自我封闭,独来独往,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出现性格上的缺陷或心理畸形,敏感孤僻,沉默寡言,害怕与人接触,努力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就会使他们逐渐脱离群体,变得孤立起来。
4.虚荣与依赖心理
有些贫困生由于自尊心作祟,采用各种办法来掩饰自己贫困生的身份,虽然表面上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实际上其内心却十分的痛苦。还有一些贫困生,对国家以及学校的扶贫政策产生了依赖心理,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产生一种“等、靠、要”的心态,并心安理得地认为,这是作为贫困生应得的待遇,还有些人会因为得到了补助而沾沾自喜,并会用这部分钱进行过度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1)在学生中淡化“贫困”意识。贫困生的自尊心都很强,常在校园里提出“贫困”两字,很容易会伤害到他们。因此,学校应把工作做细做实,在整个校园中淡化“贫困”这一概念,努力做到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详细调查和掌握贫困生的状况,为他们专门建立详细档案,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管理。
(2)加强教育,引导贫困生积极地面对现实。学校不要过多地呼吁如何救助贫困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鼓励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让他们理解“现实生活中不能缺少钱,但钱也不是万能的”内涵,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做到人穷志不短。
2.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
(1)在新生入校时,进行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的专题讲座,让贫困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并增强自信心。
(2)通过一些心理评定表或大学生人格问卷等方式,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测试,使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足。再通过咨询老师的现场示范和讲解,使他们了解一些能完善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解决自身一般性的心理疑难问题。
(3)创造各种机会,为贫困生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平台。
(4)建立心理咨询室,解决个性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中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条件。对贫困生,由于他们的自尊和自闭的心理,心理咨询教师更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形式,发出邀请函,约贫困生来谈,通过主动与他们的谈话,解决他们个体性的心理问题。
3.建立资助贫困生的机制,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
从实际需要出发,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大学校园要不断完善“奖、贷、助、补”等助困制度和措施,也可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款资助贫困生,或在校园内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还可以多设立一些勤工俭学岗位,切实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让贫困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根源,切实地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学校和教育者而言,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要对他们进行帮助,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引导,扶植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