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路施工质量有赖于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本文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护、重点部位处理等关键环节阐述了沥青路面施工的工艺过程,指出了各环节的施工要点,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工艺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一定要把住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谈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以及要点控制。
一、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级配进行拌和,拌和站必须配备自动检测和记录设备,以便了解矿料级配和拌和温度的真实数据,这对掌握沥青混凝土的内在质量非常重要。
2、沥青混凝土的混合料温度控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规定了沥青的加热、矿料的加热、混合料出料的温度范围,拌和站操作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并观测混合料外观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按规范规定的频率,及时抽样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矿料级配组成和沥青用量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须保留详细的检验记录,作为分析拌和质量的依据。
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车,运料车的车厢底部要涂刷较多的油水混合物,为了防止运料车表面混合料结成硬壳,运料车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蓬布,减少混合料的温度降低。
2、运料车应采用吨位较大、运输状况较好的自卸汽车,可以有效延缓混合料的温度降低。
3、运料车卸料时,料车后轮与摊铺机前推动轮平行,在间隔30cm左右停车,不准猛烈撞击摊铺机,卸料时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前进。
4、运料车的数量必须满足拌和设备连续生产的要求,不因车辆少而临时停工,在生产中所用运输车辆数量要视拌和设备生产能力、车辆的载重能力及运输时间等因素而定。
三、混合料攤铺
(一)、摊铺机在摊铺作业前,应在其料斗内涂一层油水混合液,以防治料斗内粘料。
(二)、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全幅施工,若采用半幅施工,应在完成半幅一定距离(1000米)或一定时间(4~6小时)后,开始另半幅施工,保证两半幅路面为热接缝,确保接缝部位路面质量。
(三)、连续、稳定、均匀的摊铺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必要措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站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沥青混凝土密度综合考虑,为了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为拌和站生产能力的1.2~1.3倍,用摊铺速度与拌和站协调。
2、摊铺机推动运料车进行混合料摊铺,摊铺时,测量员及时进行高程测量,及时计算摊铺厚度和高程,掌握松铺系数,保证面层施工的厚度和高程。
3、为了保证路面的标高,改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沥青面层的中、下面层一般采用钢丝绳或导梁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只要认真操作,每铺筑一层,平整度可以比下层提高0.4mm~0.5mm,对于上面层,厚度和平整度同样重要,一般采用滑靴法,滑靴沿下面层拖动滑行,构成下层基准面,滑靴后面基准梁装有4x8个可上下伸缩的橡胶轮,行驶在摊铺后的路面上,构成摊铺后的基准面,摊铺机的自动找平装置根据两个基准面的高差控制摊铺厚度,由于滑靴板和橡胶轮都能自由收缩,可以消除局部不平整对厚度的影响,即保证了厚度,又提高了平整度。
四、压实
(一)沥青路面的压实方法
沥青路面的压实程序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步骤:
1、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压实,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压路机应从外测向内侧压实,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单幅或曲线超高路段路面,应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置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少向外推移。(1)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当调整。(2)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许突然改变,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启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2、复压。(1)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经试验段施工确定,不小于4~6遍,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碾压至达到压实度要求,表面无轮迹。(2)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混合料,尤其是沥青碎石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0mm的薄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碾压。振动压路机振动频率宜为30~50HZ,振幅宜为0.3~0.8mm,并根据混合料种类、温度和厚度情况,适当调整振动碾压的频率和振幅,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免混合料形成推拥。
3、终压。终压紧跟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遍数不少于2遍,并无明显轮迹为止。
(二)压实应注意的问题
1、压路机在碾压一个轮迹宽后,折回点位必须错开,使其不在同一个横断面上,呈阶梯状,这样可以路面保证平整度。
2、压路机不能随意停顿,停机时应停在后面温度低于70℃,压实已经完成的路段。
3、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混合料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水,严重时集中清理,同时修补粘起的路面。
五、养护与开放交通
沥青混合料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可用洒水车冷却新铺路面温度。
六、重点部位处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经常出现不少问题,下面谈几点处理方法:
(一)横向接缝处理
1、在预定摊铺段的末端铺上一薄层砂带,当摊铺完成后,用4米尺找平,在路段末端1~2m画一条垂直于路中心线的横线。
2、人工垂直庖除或采用铲车配合人工挖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并在分割面上涂洒粘层沥青,接头处不得有水或潮湿。
3、摊铺机的烫平板应放在路段末端,距分割缝10cm左右,在下面按松铺系数垫两块松木条,用烫平板、热料进行烫缝45min,然后开始正常摊铺。
4、用4米直尺按松铺系数在旧路面上从边缘纵向前约1米宽推4米长浅槽,人工用混合料找平,找平速度要快,以免温度降低。
5、找平后必须用扫帚将新铺表面及旧路面的大颗粒扫除,然后用光轮压路机从低向高错20cm,先碾压横缝10m长,再向前碾压。
(二)桥头的处理。铺筑桥头前,先将桥头两侧人工各找平20米长,使摊铺的厚度保持一致,然后将桥头清理干净,涂粘层沥青,从桥头向两侧进行机械摊铺各50m,这样可以防止桥头调车问题。
(三)中途停机处理。由于沥青路面施工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停机有时是可能发生的,当停机时间不久,混合料温度降低不大,可以继续摊铺,压路机必须尽可能靠近摊铺机,等新拌沥青混合料到来时,可以和摊铺机中剩余的部分料混合提高其温度,开始摊铺时应降低振捣力,同时减慢摊铺速度,一般为2.0m/min,以减少因剩余料温低而发生麻面现象,因停机而未及时碾压的部分,直接用振动压路机,启动强振系统碾压4~6遍,若摊铺机烫平板下的部分比别处低时,可以将表面耙松1.5~2.0cm,然后填补新混合料,扫除大颗粒粒料,按松铺系数人工铺筑,再用振动压路机横向碾压即可。当混合料温度下降很大,不能继续摊铺时,必须提起摊铺机,按6.1条做横向接缝处理。
七、结束语
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需要施工组织者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注重设备与人员的投入,针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特点,在施工中十分注意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沥青料级配效果、沥青含量、油石比指标及摊铺质量的技术配合等方面的总结与研究,使其更加适应于公路建设。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邓学均、张登良---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工艺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一定要把住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谈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以及要点控制。
一、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级配进行拌和,拌和站必须配备自动检测和记录设备,以便了解矿料级配和拌和温度的真实数据,这对掌握沥青混凝土的内在质量非常重要。
2、沥青混凝土的混合料温度控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规定了沥青的加热、矿料的加热、混合料出料的温度范围,拌和站操作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并观测混合料外观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按规范规定的频率,及时抽样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矿料级配组成和沥青用量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须保留详细的检验记录,作为分析拌和质量的依据。
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车,运料车的车厢底部要涂刷较多的油水混合物,为了防止运料车表面混合料结成硬壳,运料车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蓬布,减少混合料的温度降低。
2、运料车应采用吨位较大、运输状况较好的自卸汽车,可以有效延缓混合料的温度降低。
3、运料车卸料时,料车后轮与摊铺机前推动轮平行,在间隔30cm左右停车,不准猛烈撞击摊铺机,卸料时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前进。
4、运料车的数量必须满足拌和设备连续生产的要求,不因车辆少而临时停工,在生产中所用运输车辆数量要视拌和设备生产能力、车辆的载重能力及运输时间等因素而定。
三、混合料攤铺
(一)、摊铺机在摊铺作业前,应在其料斗内涂一层油水混合液,以防治料斗内粘料。
(二)、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全幅施工,若采用半幅施工,应在完成半幅一定距离(1000米)或一定时间(4~6小时)后,开始另半幅施工,保证两半幅路面为热接缝,确保接缝部位路面质量。
(三)、连续、稳定、均匀的摊铺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必要措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站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沥青混凝土密度综合考虑,为了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为拌和站生产能力的1.2~1.3倍,用摊铺速度与拌和站协调。
2、摊铺机推动运料车进行混合料摊铺,摊铺时,测量员及时进行高程测量,及时计算摊铺厚度和高程,掌握松铺系数,保证面层施工的厚度和高程。
3、为了保证路面的标高,改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沥青面层的中、下面层一般采用钢丝绳或导梁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只要认真操作,每铺筑一层,平整度可以比下层提高0.4mm~0.5mm,对于上面层,厚度和平整度同样重要,一般采用滑靴法,滑靴沿下面层拖动滑行,构成下层基准面,滑靴后面基准梁装有4x8个可上下伸缩的橡胶轮,行驶在摊铺后的路面上,构成摊铺后的基准面,摊铺机的自动找平装置根据两个基准面的高差控制摊铺厚度,由于滑靴板和橡胶轮都能自由收缩,可以消除局部不平整对厚度的影响,即保证了厚度,又提高了平整度。
四、压实
(一)沥青路面的压实方法
沥青路面的压实程序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步骤:
1、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压实,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压路机应从外测向内侧压实,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单幅或曲线超高路段路面,应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置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少向外推移。(1)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当调整。(2)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许突然改变,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启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2、复压。(1)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经试验段施工确定,不小于4~6遍,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碾压至达到压实度要求,表面无轮迹。(2)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混合料,尤其是沥青碎石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0mm的薄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碾压。振动压路机振动频率宜为30~50HZ,振幅宜为0.3~0.8mm,并根据混合料种类、温度和厚度情况,适当调整振动碾压的频率和振幅,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免混合料形成推拥。
3、终压。终压紧跟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遍数不少于2遍,并无明显轮迹为止。
(二)压实应注意的问题
1、压路机在碾压一个轮迹宽后,折回点位必须错开,使其不在同一个横断面上,呈阶梯状,这样可以路面保证平整度。
2、压路机不能随意停顿,停机时应停在后面温度低于70℃,压实已经完成的路段。
3、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混合料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水,严重时集中清理,同时修补粘起的路面。
五、养护与开放交通
沥青混合料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可用洒水车冷却新铺路面温度。
六、重点部位处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经常出现不少问题,下面谈几点处理方法:
(一)横向接缝处理
1、在预定摊铺段的末端铺上一薄层砂带,当摊铺完成后,用4米尺找平,在路段末端1~2m画一条垂直于路中心线的横线。
2、人工垂直庖除或采用铲车配合人工挖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并在分割面上涂洒粘层沥青,接头处不得有水或潮湿。
3、摊铺机的烫平板应放在路段末端,距分割缝10cm左右,在下面按松铺系数垫两块松木条,用烫平板、热料进行烫缝45min,然后开始正常摊铺。
4、用4米直尺按松铺系数在旧路面上从边缘纵向前约1米宽推4米长浅槽,人工用混合料找平,找平速度要快,以免温度降低。
5、找平后必须用扫帚将新铺表面及旧路面的大颗粒扫除,然后用光轮压路机从低向高错20cm,先碾压横缝10m长,再向前碾压。
(二)桥头的处理。铺筑桥头前,先将桥头两侧人工各找平20米长,使摊铺的厚度保持一致,然后将桥头清理干净,涂粘层沥青,从桥头向两侧进行机械摊铺各50m,这样可以防止桥头调车问题。
(三)中途停机处理。由于沥青路面施工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停机有时是可能发生的,当停机时间不久,混合料温度降低不大,可以继续摊铺,压路机必须尽可能靠近摊铺机,等新拌沥青混合料到来时,可以和摊铺机中剩余的部分料混合提高其温度,开始摊铺时应降低振捣力,同时减慢摊铺速度,一般为2.0m/min,以减少因剩余料温低而发生麻面现象,因停机而未及时碾压的部分,直接用振动压路机,启动强振系统碾压4~6遍,若摊铺机烫平板下的部分比别处低时,可以将表面耙松1.5~2.0cm,然后填补新混合料,扫除大颗粒粒料,按松铺系数人工铺筑,再用振动压路机横向碾压即可。当混合料温度下降很大,不能继续摊铺时,必须提起摊铺机,按6.1条做横向接缝处理。
七、结束语
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需要施工组织者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注重设备与人员的投入,针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特点,在施工中十分注意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沥青料级配效果、沥青含量、油石比指标及摊铺质量的技术配合等方面的总结与研究,使其更加适应于公路建设。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邓学均、张登良---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