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中国教育的要求。但从目前的中学课堂来看,对课堂实现育人目标的认识不少老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施策略上也缺乏相应的思考,难以达到新时期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课堂在实现育人目标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课堂;育人目标;实施策略
一、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习近平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三维目标”开始,从国家层面就对中学课堂实现育人功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在备课、授课时要充分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现在,“落实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以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这是中学课堂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但目前很多中学“以知识为本、技能为纲”的传统课堂是难以达到要求的。受建国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课堂仍然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教学的中心围绕知识学习来进行,模式化、表层化的教学导致思维培养的缺失,学生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多也流于形式,难以达到以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方式的改变是学生特点和发展的要求
传道授业解惑是古往今来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中学课堂面对的是人生观、价值观还在不断进行建构的十多岁的孩子,让他们能健康成长,有健全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的优秀品质成为远行的能力,养成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判断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不是看他拥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而是要看他将学生引领到达怎么样的高度。
但在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胜以往任何一代,他们的认知水平远超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设定的标准。如果改变我们课堂育人的方式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还停留在原有的认知、形式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学生的成长就不可能达到育人要求,这几年不时爆出学生杀害老师的案件、学生由于各种压力引发的暴力事件都昭示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方式必须有所改变。
三、目前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存在的问题
1.学科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中学,一提到育人,不少教师就觉得那是班主任、团组织、学校德育相关人员的事,自己主要关注的还是自己学科的教学,把学科知识教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
2.理科性质的学科很难实施
具体到学科实现育人目标,在中学一直有一种声音:诸如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更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自然、理科性质学科在这方面往往显得有心无力,很难实施。
3.误认为“总结式”是课堂育人目标最好的实现方式
在不少老师的眼里,认为“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怎么向他们学习呀?”之类的总结是实现课堂育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但在具体实施中,这种直白、生硬的方式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
四、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有效策略的实践
针对前文所述的目前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中学课堂进行了自己的实践。“润物无声”,即一种谈话式的、感同身受、亲身体验式的、感悟式的课堂育人模式,通过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将课堂的育人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育人目标。我们分别以带有理科性质的地理、生物以及总被当前社会认为更多的是工具学科的英语学科为例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
1.地理学科示例
地理学科特别是其自然地理部分是明显带有理科性质特征的,相比其人文地理部分,中学地理教师普遍认同其在课堂上较难实现育人目标。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都会与实际发生的地理现象相联系来进行教学。
例如,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都会使用使用很多台风过境时的图片、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但在图片视频过后,很多老师提问“那么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去就进入了有关气旋的学习。
其实,这些图片、视频正是我们课堂实现育人目标的绝佳情境。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在灾害的图片、视频前给学生传递悲天悯人的情怀,传递对于灾害现场的感同身受,让学生对灾害之于人类、之于整个社会的危害有更深的认识,我们课堂的育人目标不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吗?
2.生物学科示例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为了能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根系一般长达20m;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减少水分的蒸发,地上部分长得矮小,高度不足1m。”在笔者接触的课堂,很多老师也意识到这是课堂实现育人的很好的切入点,不少老师都是类似处理:“同学们,我们应该向骆驼刺一样,不怕困难,适应环境,坚强生活!”这种直白、生硬的方式确实很难被学生接受。但当我们换成以下的方式,“每当我看到、接触到骆驼刺这样的植物,总是很感叹生命的顽强。我们人类,其实在很多方面要向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学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模样,坚强地面对生活!这一点,我希望能和同学们共勉……”我们发现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3.英语学科示例
英语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工具性的学科,但其实它同样有育人性。目前中学英语课堂往往在学习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技能训练单一、知识碎片化、缺乏语境、忽略主题、语篇意识不强、思维发展薄弱;学习方法上则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注重知识点训练与记忆,缺乏基于真实语言运用的语言实践;教学方式也偏模式化、表层化、碎片化。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中西方文化交流本领的主要渠道,如何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高度保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英语课堂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学科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上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这也应该成为中学英语学科育人目标之一。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样的认识,中学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一样可以做到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堂育人目标。我们来看这样的示例,教师呈现一首英文小诗,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进行翻译,在各种各样的翻译中最后给出这样的版本: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Sun, Moon and You.
日月与卿。
Sun for Morning,
日为朝,
Moon for night,
月為暮,
And You forever.
卿为朝朝暮暮。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中国文字的优美,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我们的育人目标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有效实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注重立德树人,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更有效地实现课堂育人目标应该始终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并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过程中。
【关键词】中学课堂;育人目标;实施策略
一、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习近平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三维目标”开始,从国家层面就对中学课堂实现育人功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在备课、授课时要充分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现在,“落实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以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这是中学课堂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但目前很多中学“以知识为本、技能为纲”的传统课堂是难以达到要求的。受建国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课堂仍然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教学的中心围绕知识学习来进行,模式化、表层化的教学导致思维培养的缺失,学生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多也流于形式,难以达到以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方式的改变是学生特点和发展的要求
传道授业解惑是古往今来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中学课堂面对的是人生观、价值观还在不断进行建构的十多岁的孩子,让他们能健康成长,有健全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的优秀品质成为远行的能力,养成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判断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不是看他拥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而是要看他将学生引领到达怎么样的高度。
但在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胜以往任何一代,他们的认知水平远超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设定的标准。如果改变我们课堂育人的方式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还停留在原有的认知、形式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学生的成长就不可能达到育人要求,这几年不时爆出学生杀害老师的案件、学生由于各种压力引发的暴力事件都昭示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方式必须有所改变。
三、目前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存在的问题
1.学科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中学,一提到育人,不少教师就觉得那是班主任、团组织、学校德育相关人员的事,自己主要关注的还是自己学科的教学,把学科知识教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
2.理科性质的学科很难实施
具体到学科实现育人目标,在中学一直有一种声音:诸如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更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自然、理科性质学科在这方面往往显得有心无力,很难实施。
3.误认为“总结式”是课堂育人目标最好的实现方式
在不少老师的眼里,认为“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怎么向他们学习呀?”之类的总结是实现课堂育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但在具体实施中,这种直白、生硬的方式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
四、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有效策略的实践
针对前文所述的目前中学课堂实现育人目标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中学课堂进行了自己的实践。“润物无声”,即一种谈话式的、感同身受、亲身体验式的、感悟式的课堂育人模式,通过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将课堂的育人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育人目标。我们分别以带有理科性质的地理、生物以及总被当前社会认为更多的是工具学科的英语学科为例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
1.地理学科示例
地理学科特别是其自然地理部分是明显带有理科性质特征的,相比其人文地理部分,中学地理教师普遍认同其在课堂上较难实现育人目标。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都会与实际发生的地理现象相联系来进行教学。
例如,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都会使用使用很多台风过境时的图片、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但在图片视频过后,很多老师提问“那么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去就进入了有关气旋的学习。
其实,这些图片、视频正是我们课堂实现育人目标的绝佳情境。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在灾害的图片、视频前给学生传递悲天悯人的情怀,传递对于灾害现场的感同身受,让学生对灾害之于人类、之于整个社会的危害有更深的认识,我们课堂的育人目标不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吗?
2.生物学科示例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为了能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根系一般长达20m;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减少水分的蒸发,地上部分长得矮小,高度不足1m。”在笔者接触的课堂,很多老师也意识到这是课堂实现育人的很好的切入点,不少老师都是类似处理:“同学们,我们应该向骆驼刺一样,不怕困难,适应环境,坚强生活!”这种直白、生硬的方式确实很难被学生接受。但当我们换成以下的方式,“每当我看到、接触到骆驼刺这样的植物,总是很感叹生命的顽强。我们人类,其实在很多方面要向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学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模样,坚强地面对生活!这一点,我希望能和同学们共勉……”我们发现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3.英语学科示例
英语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工具性的学科,但其实它同样有育人性。目前中学英语课堂往往在学习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技能训练单一、知识碎片化、缺乏语境、忽略主题、语篇意识不强、思维发展薄弱;学习方法上则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注重知识点训练与记忆,缺乏基于真实语言运用的语言实践;教学方式也偏模式化、表层化、碎片化。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中西方文化交流本领的主要渠道,如何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高度保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英语课堂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学科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上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这也应该成为中学英语学科育人目标之一。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样的认识,中学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一样可以做到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堂育人目标。我们来看这样的示例,教师呈现一首英文小诗,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进行翻译,在各种各样的翻译中最后给出这样的版本: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Sun, Moon and You.
日月与卿。
Sun for Morning,
日为朝,
Moon for night,
月為暮,
And You forever.
卿为朝朝暮暮。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中国文字的优美,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我们的育人目标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有效实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注重立德树人,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更有效地实现课堂育人目标应该始终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并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