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探讨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nb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这个广阔的教育平台,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各种有效的方法,完成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养成和道德情感升华的教育目的,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身上,用《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探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道德情感;培养;探讨
  《品德与社会》虽然非主流学科,但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系列性、针对性的道德情感培养,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在精神上有追求、道德情感上有修养的优秀人才。
  一、用《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探究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及其成长规律来分析可以得知,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贯穿在他们整个生活的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加以正面引导,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认知兴趣,其中包括了道德知识。通过学习,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方能得到培养、形成和提高。如学习《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一课,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教师采取了如下几个环节。
  1.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片段。
  2.出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部分血案如九一八、七七事变、八一三事件等资料。
  3.引導学生进一步拓展了解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占中国钓鱼岛、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诸多历史事实的图片。
  4.引导学生课后在网上搜集如南京大屠杀中幸存者的口述、日本老兵东史郎的日记、国外记者的手记、齐齐哈尔遗毒事件、中国劳工刘连仁的故事等确凿罪证进行交流,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事实向学生客观还原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教师充分的教学准备和学生课外的调查,激发了学生对“爱国”这种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对这种道德情感知识探究的兴趣。
  (二)可以帮助学生道德人格逐步得到完善
  小学生限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等各种因素,道德情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教师结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道德情感形成的培养方案,以较短的时间把学生从无律阶段引导到他律阶段,并发展为自律阶段。纵观整套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例如“规则”和“诚信”两个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学习内容,反复在教材中出现,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四课《学校生活有规律》讲的是明理遵法,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四课《待客与做客》,讲的同样是明理遵法。然后在二年级至六年级上学下期对应单元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着“规则”和“诚信”主题循序渐进地编排同主题的学习内容,其他如“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相关内容也是按照同样的思路进行编辑。在这个系统而又科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生命的需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真实的生活影响下,在系统的理论教育下,学生走过了对道德相对完整的认识,经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以及道德行为的规范这个道德培养的复杂过程后,学生的人格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品德与社会》在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方面这个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达到也不可能达到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课堂教学的正面引导
  1.导入中进行正面引导。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视频或音乐、图片、漫画、公益广告等资料进行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正面引导学生。如学习《我爱祖国山和水》一课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祖国名山大川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带着学生“逛一逛”“游一游”,在体验式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在感官体验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是课堂中进行正面引导。如上例一文的学习,还可以安排相关的如“数一数”“夸一夸”“看一看”等活动环节,把学生由学习者的角色向合作者转变,在转变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祖国山和水”的概念,在了解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三是作业中进行正面引导,如学习《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一文,用“找一找”“写一写”、“画一画”等方式,在预习作业中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搜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手抄报编写。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忧患意识和培养学生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决心。
  (二)活动过程的有机渗透
  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和乡土文化活动等资源,把它们变成《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活水。如学校每年举办的六一游园活动、文艺晚会、体育节、艺术节、科学节、植树节等诸多活动,或者是乡里举办的乡土文化活动,如石楼镇的舞狮、舞龙、乞巧、庙会等极具岭南特色的民俗传统活动,又如大岭村的古祠堂、古庙、古桥、府宅、故居、门楼、遗址、纪念碑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辉煌的岭南建筑,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最具感染力的活水。另外,把活动和乡土文化成为《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阵地,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和对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学习传承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地把道德情感渗透在这些活动中。有文化传承的活水,有文化传承的阵地,也就有了道德情感渗透的花果飘香的收获。
  三、用《品德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方法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把学习内容异常丰富的《品德与社会》打造成为极其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并在《品德与社会》课堂和相关活动中对进行道德情感培养,就有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用境生情,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大量的图片、视频可以把学生引进趣味盎然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发挥个人能力的故事会、演讲比赛方式,则是把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所学知识得以进一步固化的有效手段。生动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进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六年级《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一文,设计“科學之光”、“科学启示录”、“探索之旅”等三个教学环节,在“科学之光”这个环节用视频《网上世博行》导入,用视频打破时空的界限,带领学生通过视频对“科学”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感知中情感得到体验。
  (二)是用践激情,引发学生情感迸发
  如上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对“科学”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科学”的含义和“科学”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投身其中进行探究。其一是参观科学馆,在科学馆中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和“科学”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其二是小实验,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真相。通过实践,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用理育情,推动学生情感共鸣
  科学和科学精神是相当抽象的概念,在学习六年级《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一文时,用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原上海大海校长钱伟长高考物理零分,从历史系转到物理系,经过刻苦学习,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力学之父”和“应用数学之父”一例,以及把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工程、空军歼20战机、民用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量子之父”潘建伟等等大量反映我国各个领域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视频剪辑好,通过这些视频的播放,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技成就对国家的影响和对我们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以上事例或视频,学生一方面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过程异常积极,学习思维也相当活跃,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没有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会成功”的科学精神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学生心上。
  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本理念与主题,灵活使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并与教材资源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补充,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手段灵活多变,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把《品德与社会》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化,教学过程得到有效优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把《品德与社会》打造成与主流学科并驾齐驱甚至远胜于主流学科的培养学生健康道德情感的主阵地。
其他文献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其《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说:“教师不应当只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换言之,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道者”“解惑者”,更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走上个人成长的正确道路。在26年的教育历程中,陈进文老师矢志教育,心系学生,努力做一个忠诚于教育的领路人;潜心教研,精益求精,努力做一个教育科研的探路人;以人为本,活动育人,努力做一个素质教育
【摘要】田径是最古老、最基础的运动。它能全面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素有“运动之母”的美称。它不但对场地的设施要求比较低,而且容易在学校开展,所以田径运动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一直以来占有重要位置。  【关键词】田径运动;兴趣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例如,钩机的出现给我们省了很多的工作,有了钩机一个小山头,三两下就给铲平了,如果是人工的话就不那么好说;手机的发明可以给世界任一角落的
【摘要】研究显示,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解决学习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创新的学习方法。本文试着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智慧课室环境下开展小学英语探究式教学,并且试图通过此项研究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智慧课室;小学英语教学;探究式学习策略;教学案例  一、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
大涌是广东省中山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乡镇,俗称“隆都”,是诗人眼中极富文化气息的南国小镇。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方言文化、古迹文化、经济文化、华侨文化、饮食文化等,形成了以仁爱为内核,融汇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区域色彩。  大涌镇中心幼儿园始终坚持“给幼儿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基础”的办园理念,以科研兴园为管理策略,形成了具有开放、多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充满激情、快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情感意志和个性品格等健康发展,充满童心地教会学生懂阅读、会写作、会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重方式、甄别文本,滋养学生的文化智慧,美化学生心灵,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育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阅读;教学课堂  研究指出,语文教学课堂
【摘 要】人类早期的货币是贵金属金银,这是最真实的货币,能完全执行货币的五种职能。但是在货币的演变过程中,货币的实际价值逐渐被弱化,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其能否执行货币的职能,而不再是其本身的实际价值,特别是当有国家作信用保证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由此,在纸币流通时期,货币的内涵已发生改变,由其实际载体变为其手段职能。所以,新版教材将纸币定义为货币,更加符合货币内涵的逻辑演绎,也更加符合货币的理
【摘 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习作指导,但往往忽略评改指导。其实,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相对于“指导课”来说,学生更需要“习作评改课”。如何优化习作评改策略,提高指导的实效?文章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习作评改课的教学,具体阐述习作评改的策略:一要关注过程,“改”有重点;二要因材施教,依文而改;三要指导方法,提高实效;四要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关
【摘要】教师是社会各行业中最特别的群体,从教书育人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是教师的精神支柱。本文在剖析教师队伍中的“苦教”“死(脑筋)教”和“厌教”行为的基础上,阐述教师自身如何从教书育人工作中获得“三感”。  【关键词】幸福感;成就感;快乐感;受尊重感  2012年12月中央电视台的“你幸福吗”问卷调查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无论是富得冒油的大老板还是挣扎在贫困边缘的打工者,谈及幸福总有那么多感言。教师是社
【摘要】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本文主要阐释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和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运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所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采用《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主要内容是关于计算机原理和常用软件的学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美育是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有必要强调和探索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本文论述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完成语文教学对人的思想塑造。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