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这块伴着长江淮河发育成长的红色土地,在气清神爽的仲秋季节,愈显得多姿而多情。
1958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带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问候,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行程千余里,先后视察了濉溪、宿县以及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进农村、到工厂、去学校,与工人、农民、学生、基层干部广泛接触、亲切交谈。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10月16日,江淮大地一片深秋景象,湛蓝的天空明朗透亮……
在这一天,刘少奇途经山东济南、江苏徐州,乘车来到安徽濉溪县卧龙人民公社。
下午1点30分,一行车队驶抵卧龙公社,县里、社里的干部群众早已等候在大门口迎接。车门打开了,刘少奇身着黑呢子大衣,围着一条花格围巾,和夫人王光美从车上一同走了下来。
“刘主席来了!刘主席来了!”人们开始欢呼着围上前来,握着刘少奇的手连声说:“刘主席好!”刘少奇也一一与大家握手问候。
进入公社办公室后,刘少奇看到大家有些紧张 ,就问大家是“哪里人?”“多大了?”“什么时候入的党”,先拉起了家常,渐渐地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社里群众请刘少奇等人品尝准备好的特产黄梨,王光美拿起一只,用小刀削好,切下几块递给刘少奇。刘少奇吃了之后,说道:“味道很好嘛!”
随后,县里领导向刘少奇介绍了卧龙公社的水利建设情况:“过去这个社的多数土地为低洼低产地,一到汛期,成片的庄稼地就浸泡在水中。为响应党中央兴修水利的号召,社里的干部沿着汛期水流的方向沿途插上秫秸做标记,划出低洼地区,发动农民兴修水利,苦干3年,终于挖出纵横交错的7条大渠,加上无数小沟,河网密布,其中最长的一条大清沟全长20余华里,宽30米、深约3-4米,彻底解决了当地水涝及干旱问题,并请来专家改种水稻。现在这个社已经做到沟塘相连,基本上达到70天不下雨不受旱,10天降雨400毫米不受涝,今年的水稻产量预计比去年提高5.8倍。”
听到这里,刘少奇满意地点点头,说:“兴修水利是件大事,特别是易涝地区,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座谈会结束后,刘少奇踏着狭长的田埂,走到一块稻田旁,与正在收割晚稻的青年农民亲切交谈,问寒问暖。随后,他又走下稻田,拿过一把镰刀,用手指试一试刀刃,然后弯腰割起稻子来。
大路边,田埂上,很快聚拢了不少人。
“刘主席到咱们村来看望大家来了!”濉溪县委书记许彩文向大伙介绍着。
“是刘主席,难怪这么面熟!”乡亲们激动地喊出声来。
“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刘少奇指着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问。
“早稻、晚稻都是丰收,亩产有的打1000多斤呢!”
“油菜的收成也不错。”
乡亲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七嘴八舌地向刘少奇报起喜来。
“除了种田,还有什么副业吗?”
“有。养猪,养鸡,也养些鸭。”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刘少奇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原定的2个小时时间很快到了。一直跟随在刘少奇身边的王光美看看表,小声地提醒:“少奇同志,时间到了。”首长要走了,大家依依不舍。此时,一位社里的领导鼓足勇气对刘少奇说:“刘主席,咱们合个影吧?”刘少奇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大家忙着搬板凳坐下,围在刘少奇身边,这一瞬间便定格成永恒。
离别卧龙公社,刘少奇顾不上休息,又视察了宿县农村。晚上,他又赶到蚌埠,听取了中共蚌埠市委负责人的汇报。17日,刘少奇来到蚌埠市第三中学和蚌埠市各中学联合创办的红旗农场等单位视察。
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每天的活动日程,刘少奇都安排得很紧,常常误了吃饭和休息。视察完蚌埠后,刘少奇又到淮南市视察。为了节省时间,刘少奇在蚌埠邀请淮南市委第一书记刘廉民上他的专列,听取汇报。
刘廉民上了刘少奇的专列后,有些拘谨,不知说些什么好。坐在一旁的王光美见此情景,马上递给他一个苹果,要他随便些。这样,刘廉民紧张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汇报起淮南市的情况来。
刘廉民扼要介绍说:“淮南市是解放后建设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淮南的煤炭主要供应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淮南煤矿1949年只有3个煤矿,全年产煤110多万吨。此外,只有一个小型发电厂和面粉厂。经过3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煤矿已发展到8对矿井,今年的煤炭产量预计可达到800万吨。扩建了发电厂,建设了矿山机械厂、选煤厂和造纸厂。”
听了刘廉民的介绍,刘少奇连声说:“很好,很好。”
接着,刘少奇又问刘廉民:“听口音你是河北平山人吗?”
“我正是那里人,在西柏坡还听过您做土地改革的报告哩!”
不知不觉专列到了淮南田家庵火车站。
走下专列,已是晚上7时多,刘少奇没有休息,也顾不上吃晚饭,当即乘车来到安徽造纸厂参观。
在该厂钢铁分厂参观时,刘少奇非常关心工人们的身体健康,询问炉前是否都搭了席棚,炼铁工人穿的是什么鞋子。当他听说厂里自己能制造破碎机,工人不要用手来砸矿石时,显得分外高兴。
在造纸厂视察结束后,已是晚上8点25分了,刘少奇不顾饥饿又坐车来到发电厂,由厂负责人陪同到车间参观。走到汽机场旁,一位总工程师指着一台汽输机给刘少奇看,刘少奇一边顺着工程师所指的位置察看,一边询问是不是国产的,是不是“发满了”。厂里的同志告诉他说,所有的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
走进锅炉房,刘少奇仔细地从一个看火眼里察看火情。他对煤耗问题很关心,详细询问了这个厂的煤耗情况。
当时淮南煤矿正在试用水力采煤,刘少奇对水力采煤很感兴趣,他说:“水力采煤安全,效率高,用人少,可以推广。”当刘廉民汇报到水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水采的钢管磨损厉害、排煤高压泵解决不了时,刘少奇说:“生产才半个多月,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钢管和变压泵的问题,可以找煤炭部帮助解决。”
接着,刘廉民向刘少奇汇报运输紧张的问题,煤堆在矿里运不出去,不仅外运紧张,矿区内的运输也很紧张。听到这里,刘少奇指示说:“现在暴露这个问题,也就指出了我们今后应该怎样搞。今后在这里建发电厂、炼焦厂、钢铁厂、化肥厂等等,产煤尽量就地使用。这些厂的建设也要合理安排,使矿井挖出煤,可以直接送往选煤厂,洗选出来的煤,再送炼焦厂,焦炭再送至高炉,矿区内就可以减少火车运输了。”
刘少奇还深刻地指出:“工业建设要选择适当地点,这不是条件论,这是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适应客观规律才能发挥作用,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参观结束后,刘少奇又同工人代表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座谈会一直开到晚上10点多钟,刘少奇连晚饭也顾不上吃,散会后就动身前往合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0月19日,对合肥工业大学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下午1时许,刘少奇在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合肥工业大学视察。他健步走到等待已久的师生中间,同他们逐一握手、问候。
刘少奇首先来到校办电机制造厂。在同学们自己设计生产的一台庞大的1050千瓦电动机前,刘少奇向同学们询问了电动机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校党委书记孙宗溶向刘少奇简要地介绍了同学们试制40千瓦和1050千瓦电动机的经过,刘少奇听了连连称赞同学们的创造精神。
接着,刘少奇又来到机工厂。他详细地视察了铸工、锻工、电焊及加工车间,正在车间工作的同学们、工人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和敬意,有的同学跳跃着,欢呼着。刘少奇微笑着向他们举手答礼。顷刻间,领袖与同学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1958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带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问候,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行程千余里,先后视察了濉溪、宿县以及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进农村、到工厂、去学校,与工人、农民、学生、基层干部广泛接触、亲切交谈。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10月16日,江淮大地一片深秋景象,湛蓝的天空明朗透亮……
在这一天,刘少奇途经山东济南、江苏徐州,乘车来到安徽濉溪县卧龙人民公社。
下午1点30分,一行车队驶抵卧龙公社,县里、社里的干部群众早已等候在大门口迎接。车门打开了,刘少奇身着黑呢子大衣,围着一条花格围巾,和夫人王光美从车上一同走了下来。
“刘主席来了!刘主席来了!”人们开始欢呼着围上前来,握着刘少奇的手连声说:“刘主席好!”刘少奇也一一与大家握手问候。
进入公社办公室后,刘少奇看到大家有些紧张 ,就问大家是“哪里人?”“多大了?”“什么时候入的党”,先拉起了家常,渐渐地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社里群众请刘少奇等人品尝准备好的特产黄梨,王光美拿起一只,用小刀削好,切下几块递给刘少奇。刘少奇吃了之后,说道:“味道很好嘛!”
随后,县里领导向刘少奇介绍了卧龙公社的水利建设情况:“过去这个社的多数土地为低洼低产地,一到汛期,成片的庄稼地就浸泡在水中。为响应党中央兴修水利的号召,社里的干部沿着汛期水流的方向沿途插上秫秸做标记,划出低洼地区,发动农民兴修水利,苦干3年,终于挖出纵横交错的7条大渠,加上无数小沟,河网密布,其中最长的一条大清沟全长20余华里,宽30米、深约3-4米,彻底解决了当地水涝及干旱问题,并请来专家改种水稻。现在这个社已经做到沟塘相连,基本上达到70天不下雨不受旱,10天降雨400毫米不受涝,今年的水稻产量预计比去年提高5.8倍。”
听到这里,刘少奇满意地点点头,说:“兴修水利是件大事,特别是易涝地区,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座谈会结束后,刘少奇踏着狭长的田埂,走到一块稻田旁,与正在收割晚稻的青年农民亲切交谈,问寒问暖。随后,他又走下稻田,拿过一把镰刀,用手指试一试刀刃,然后弯腰割起稻子来。
大路边,田埂上,很快聚拢了不少人。
“刘主席到咱们村来看望大家来了!”濉溪县委书记许彩文向大伙介绍着。
“是刘主席,难怪这么面熟!”乡亲们激动地喊出声来。
“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刘少奇指着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问。
“早稻、晚稻都是丰收,亩产有的打1000多斤呢!”
“油菜的收成也不错。”
乡亲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七嘴八舌地向刘少奇报起喜来。
“除了种田,还有什么副业吗?”
“有。养猪,养鸡,也养些鸭。”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刘少奇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原定的2个小时时间很快到了。一直跟随在刘少奇身边的王光美看看表,小声地提醒:“少奇同志,时间到了。”首长要走了,大家依依不舍。此时,一位社里的领导鼓足勇气对刘少奇说:“刘主席,咱们合个影吧?”刘少奇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大家忙着搬板凳坐下,围在刘少奇身边,这一瞬间便定格成永恒。
离别卧龙公社,刘少奇顾不上休息,又视察了宿县农村。晚上,他又赶到蚌埠,听取了中共蚌埠市委负责人的汇报。17日,刘少奇来到蚌埠市第三中学和蚌埠市各中学联合创办的红旗农场等单位视察。
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每天的活动日程,刘少奇都安排得很紧,常常误了吃饭和休息。视察完蚌埠后,刘少奇又到淮南市视察。为了节省时间,刘少奇在蚌埠邀请淮南市委第一书记刘廉民上他的专列,听取汇报。
刘廉民上了刘少奇的专列后,有些拘谨,不知说些什么好。坐在一旁的王光美见此情景,马上递给他一个苹果,要他随便些。这样,刘廉民紧张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汇报起淮南市的情况来。
刘廉民扼要介绍说:“淮南市是解放后建设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淮南的煤炭主要供应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淮南煤矿1949年只有3个煤矿,全年产煤110多万吨。此外,只有一个小型发电厂和面粉厂。经过3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煤矿已发展到8对矿井,今年的煤炭产量预计可达到800万吨。扩建了发电厂,建设了矿山机械厂、选煤厂和造纸厂。”
听了刘廉民的介绍,刘少奇连声说:“很好,很好。”
接着,刘少奇又问刘廉民:“听口音你是河北平山人吗?”
“我正是那里人,在西柏坡还听过您做土地改革的报告哩!”
不知不觉专列到了淮南田家庵火车站。
走下专列,已是晚上7时多,刘少奇没有休息,也顾不上吃晚饭,当即乘车来到安徽造纸厂参观。
在该厂钢铁分厂参观时,刘少奇非常关心工人们的身体健康,询问炉前是否都搭了席棚,炼铁工人穿的是什么鞋子。当他听说厂里自己能制造破碎机,工人不要用手来砸矿石时,显得分外高兴。
在造纸厂视察结束后,已是晚上8点25分了,刘少奇不顾饥饿又坐车来到发电厂,由厂负责人陪同到车间参观。走到汽机场旁,一位总工程师指着一台汽输机给刘少奇看,刘少奇一边顺着工程师所指的位置察看,一边询问是不是国产的,是不是“发满了”。厂里的同志告诉他说,所有的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
走进锅炉房,刘少奇仔细地从一个看火眼里察看火情。他对煤耗问题很关心,详细询问了这个厂的煤耗情况。
当时淮南煤矿正在试用水力采煤,刘少奇对水力采煤很感兴趣,他说:“水力采煤安全,效率高,用人少,可以推广。”当刘廉民汇报到水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水采的钢管磨损厉害、排煤高压泵解决不了时,刘少奇说:“生产才半个多月,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钢管和变压泵的问题,可以找煤炭部帮助解决。”
接着,刘廉民向刘少奇汇报运输紧张的问题,煤堆在矿里运不出去,不仅外运紧张,矿区内的运输也很紧张。听到这里,刘少奇指示说:“现在暴露这个问题,也就指出了我们今后应该怎样搞。今后在这里建发电厂、炼焦厂、钢铁厂、化肥厂等等,产煤尽量就地使用。这些厂的建设也要合理安排,使矿井挖出煤,可以直接送往选煤厂,洗选出来的煤,再送炼焦厂,焦炭再送至高炉,矿区内就可以减少火车运输了。”
刘少奇还深刻地指出:“工业建设要选择适当地点,这不是条件论,这是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适应客观规律才能发挥作用,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参观结束后,刘少奇又同工人代表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座谈会一直开到晚上10点多钟,刘少奇连晚饭也顾不上吃,散会后就动身前往合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0月19日,对合肥工业大学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下午1时许,刘少奇在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合肥工业大学视察。他健步走到等待已久的师生中间,同他们逐一握手、问候。
刘少奇首先来到校办电机制造厂。在同学们自己设计生产的一台庞大的1050千瓦电动机前,刘少奇向同学们询问了电动机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校党委书记孙宗溶向刘少奇简要地介绍了同学们试制40千瓦和1050千瓦电动机的经过,刘少奇听了连连称赞同学们的创造精神。
接着,刘少奇又来到机工厂。他详细地视察了铸工、锻工、电焊及加工车间,正在车间工作的同学们、工人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和敬意,有的同学跳跃着,欢呼着。刘少奇微笑着向他们举手答礼。顷刻间,领袖与同学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