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专业,是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技术中核心学科之一。通信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项目导向相结合,才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工程教学。
【关键词】通信工程 学以致用 工程教学
【基金项目】2017年江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信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1707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1-02
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保驾护航,因此各高校陆续增设了通信工程专业。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通信技术和发达国家又先后经历了追赶和并驱阶段,并在目前兴起的5G通信领域中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此新的信息时代下,对通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科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整个教学体系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针。通信工程专业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且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从事教学工作的两年间,笔者结合本人通信专业本科教育经历,并在学生内部广泛走访,认识到在工程性较强的通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从“学以致用”角度明確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本科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一、目标明确,增强基础课程学习的针对性
本科生的低年级阶段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据调查,学生往往对以下问题存在疑惑:
1.为什么学。目前低年级大学生学习的主观动机往往是其从高中学习阶段继承而来的机械性质的学习,是出于多年培养的应试心理。然而据笔者调查以及自身体验,刚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处于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的渴求阶段。此阶段对专业的归属感的培养最容易,而实际上,专业课教师在此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几乎是没有的,其基础性课程全由其他学院安排授课。学生延续之前的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并不清楚自己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在未来有什么用处。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其学有所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正向作用的。
2.怎么学。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通信专业内部应并行开设基础课程指导性课程,一来可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达到科普通信专业知识的目的;二来可以让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中有的放矢,明白学习目的,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调整学习策略,以完成未来更深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储备。此专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该作为基础课程的并行辅助课程,由通信各个方向老师根据学生课程进度,择机讲解本人所在领域所涉及到的基础数理知识,进行报告式课堂授课。学生不但要达到基础课程老师的学习要求,而且还要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针对通信工程认知进行相关知识积累。
二、学以致用,重在实践教学,以练促学
通信专业的理论教学离不开实践性的实验环节。对于通信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处于理论基础的学习阶段,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他们会有厌烦的情绪倾向。在绞尽脑汁进行理论学习推导之时,学生往往都会质疑这些理论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如果解决不好这种倾向,会一定程度的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陷入应试教学的陷阱。所以,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及时地和实际应用进行结合。实验课时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到理论学习课程中去,包括实物的操作和软件的仿真,让学生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及时地通过实验课时获得直观感受,提高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工程实践教学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和不解,也可以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再去进行理论学习,进而融会贯通,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微波理论基础的课程,这门课比较晦涩,所以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的状态。但通过教学安排的实际实验课程的仿真与实操,我们渐渐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在克服这门“难”课的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直面困难不退却的勇气以及掌握通信相关知识的成就感。
三、兴趣引导,以项目为导向,学有所长
本科阶段的通信专业教学安排是广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通信工程专业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应用方向。这一点是很重要也必要的。对一个专业的整体性把握和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所学内容所处的位置,也有助于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本科生的个体主动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科基本理论之后,其在科学研究将形成内在驱动力。
高年级通信本科学生,可加入导师科研团队,通过项目的实际锻炼使自身知识学以致用,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高年级学生加入导师团队既可以助力导师科研业绩,又可以使得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此时导师应该因材施教,监督催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际上,学生在导师团队的相关科研进展允许作为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以实现减轻学生毕业压力、助力导师科研业绩以及锻炼学生学习工作能力一举三得的目的。
作者简介:
周彪(1989.8-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无线定位、导航制导。
高美凤(1963-),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于凤芹(1962-),女,汉族,辽宁北镇人,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语音图像信号分析处理。
【关键词】通信工程 学以致用 工程教学
【基金项目】2017年江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信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1707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1-02
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保驾护航,因此各高校陆续增设了通信工程专业。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通信技术和发达国家又先后经历了追赶和并驱阶段,并在目前兴起的5G通信领域中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此新的信息时代下,对通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科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整个教学体系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针。通信工程专业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且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从事教学工作的两年间,笔者结合本人通信专业本科教育经历,并在学生内部广泛走访,认识到在工程性较强的通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从“学以致用”角度明確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本科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一、目标明确,增强基础课程学习的针对性
本科生的低年级阶段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据调查,学生往往对以下问题存在疑惑:
1.为什么学。目前低年级大学生学习的主观动机往往是其从高中学习阶段继承而来的机械性质的学习,是出于多年培养的应试心理。然而据笔者调查以及自身体验,刚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处于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的渴求阶段。此阶段对专业的归属感的培养最容易,而实际上,专业课教师在此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几乎是没有的,其基础性课程全由其他学院安排授课。学生延续之前的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并不清楚自己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在未来有什么用处。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其学有所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正向作用的。
2.怎么学。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通信专业内部应并行开设基础课程指导性课程,一来可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达到科普通信专业知识的目的;二来可以让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中有的放矢,明白学习目的,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调整学习策略,以完成未来更深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储备。此专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该作为基础课程的并行辅助课程,由通信各个方向老师根据学生课程进度,择机讲解本人所在领域所涉及到的基础数理知识,进行报告式课堂授课。学生不但要达到基础课程老师的学习要求,而且还要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针对通信工程认知进行相关知识积累。
二、学以致用,重在实践教学,以练促学
通信专业的理论教学离不开实践性的实验环节。对于通信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处于理论基础的学习阶段,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他们会有厌烦的情绪倾向。在绞尽脑汁进行理论学习推导之时,学生往往都会质疑这些理论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如果解决不好这种倾向,会一定程度的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陷入应试教学的陷阱。所以,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及时地和实际应用进行结合。实验课时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到理论学习课程中去,包括实物的操作和软件的仿真,让学生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及时地通过实验课时获得直观感受,提高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工程实践教学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和不解,也可以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再去进行理论学习,进而融会贯通,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微波理论基础的课程,这门课比较晦涩,所以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的状态。但通过教学安排的实际实验课程的仿真与实操,我们渐渐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在克服这门“难”课的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直面困难不退却的勇气以及掌握通信相关知识的成就感。
三、兴趣引导,以项目为导向,学有所长
本科阶段的通信专业教学安排是广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通信工程专业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应用方向。这一点是很重要也必要的。对一个专业的整体性把握和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所学内容所处的位置,也有助于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本科生的个体主动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科基本理论之后,其在科学研究将形成内在驱动力。
高年级通信本科学生,可加入导师科研团队,通过项目的实际锻炼使自身知识学以致用,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高年级学生加入导师团队既可以助力导师科研业绩,又可以使得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此时导师应该因材施教,监督催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际上,学生在导师团队的相关科研进展允许作为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以实现减轻学生毕业压力、助力导师科研业绩以及锻炼学生学习工作能力一举三得的目的。
作者简介:
周彪(1989.8-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无线定位、导航制导。
高美凤(1963-),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于凤芹(1962-),女,汉族,辽宁北镇人,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语音图像信号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