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来源: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310476063
  摘要:以河南地区为例,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存在着许多优秀的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享誉中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花木兰传说和盘古神话等。而驻马店市更是存在着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虽然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但依旧有许多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以东岸核桃雕花工艺为例来分析此问题。
  关键词:传统民间工艺;传承;保护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数不胜数,形成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而无形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更难被人记录和保存下来,因为他们多数不是以书面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技艺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外来新鲜事物对人的冲击,使得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衰落甚至失传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东岸核桃雕花工艺是怎样面对如今的时代呢。
  一、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历史
  在河南有各种各样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豫剧,有古老的神话传说,更有充满着手工艺人心血的民间工艺,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就是其中之一。以驻马店市的上蔡县最为出名,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虽然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核雕方式,但内容,形式和手法都有所差别。比如在驻马店市人们种植了许多桃树,因此在选材上物尽其用,采用的是当地的野生核桃,从而节约成本。这种核桃虽然体型较小,但是不易碎裂,能保存上百年不会腐烂,及其坚固,对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小小的桃核看似不起眼,但是想要在这上面雕刻图案,也要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缺一不可。工具也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工序上使用不同的工具来雕琢。因此在核桃雕刻的鼎盛时期,艺人手法非常精湛且雕刻出的作品小而精细,做工十分考究,在名门望族中很受欢迎。但是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发展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经历过明清至三四十年代的鼎盛时期,也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衰落时期,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二、传承
  在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鼎盛时期,上蔡县东岸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形成一个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大小小的作坊,其中产生了许多手艺精湛的艺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到了如今,在上蔡县中的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中还有一些老艺人在制作核桃雕花工艺品,有些手艺已经失传了,目前明确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流派就是河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海龙的刘派,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据他回忆,他的祖父可以只用一把雕刀就能雕刻,而现在的艺人大多雕刻的十分粗糙。而且受都市化和经济的影响,许多原先有着技艺的人们逐渐的选择利润更高的职业,从而使精湛的手艺失传,而又因为部分艺人的作品制作粗糙,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低迷,使得人们对此的关注度和购买欲都不高,就影响着传统的传承。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我觉得传承不仅是“传”更要“承”。既要将我们的优秀传统工艺流传下来,又要在原有的本质上创新并发扬他,让民间传统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走的更远。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問题,不是单独一方就能解决的,这涉及到了社会大众对民间传统的认知,政府对他的扶持,社会对他的宣传和传承人对他的创新等等。
  三、保护
  我认为保护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他与传承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一定意义上传承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保护,而保护又促使着传统能够顺利的传承下去。而如今的时代对我们的传统的保护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在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能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这种事物充斥着我们的大脑甚至引导着我们的审美和对前卫未来感的追捧。在这里似乎传统就显得格格不入。当然,不见得这些信息都是错误的,他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快速了解如今的世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促使了我们让各个地域的传统文化得以流通,得到人们的认知。来促进他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软件技术来保护,也可以挖掘文化内涵,寻求创意开发突破点等等方法来保护文化遗产。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离不开传承和保护,这两者是文化繁荣的基本,当然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向世界,留给世人。才能将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发扬光大,并在河南形成应有的文化产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探析,中国论文网
其他文献
摘要:谈到自画像,大家会想到荷兰17世纪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伦勃朗,他的自画像画不仅数量为人惊叹,而且在技法上也让后人感到震惊。伦勃朗这位大师是通过自画像来展现自己内心的跌荡起伏的,将不同时期所经历的不同事情在他的自画像中展现出来,尤其是晚年自画像可谓五味杂陈揉会其中。同时他在光影、颜色、笔触的绘画语言运用上也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特别是光影的运用,因此从对他自画像技法上的浅浅的学习和认识来谈一谈我的
期刊
引文  视觉呈现物,只是最为直观的文化事件和实践的表征,在这些表征背后有许多驱动这些现象发生的深层因素。巫鸿先生将这种种深层因素概述为“观念的再现”,通过与特殊美术或美术史现象有关的观念阐释,从而构筑出完整的视觉文化语境,以此清晰地叙述视觉呈现物内在的逻辑线索。  在其2006年发表的著作《东亚墓葬艺术反思: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提案》中,巫鸿先生对于东亚墓葬艺术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本文将通过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政治氛围的相对紧缩和物质消费主义的兴起。力图寻求自身价值定位的自由艺术家开始出现,前卫艺术油然而生。刘小东虽然身处于90年代当代艺术的激流式浪潮中,但他没有加入其中,而是继续坚定地实践着现实主义绘画的理念,着重强调画面的纪实性和直接性,用贴近现实的视角去画他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去表现那个年代的人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刘小东;现实主义  纵观油画传入中国的百年发展史,由
期刊
摘要:常言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儒家的背道而驰,表现为“法”与“仁”的争锋相对。其实不然,本文正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证韩非子用“法”不用“仁”的原因,首先从时代背景和作书对象两个方面作背景分析;其次从《五蠹》、《显学》两篇文章细节作文本分析。  关键词:韩非子;五蠹;法;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曾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本归于黄老。……与李斯俱事荀卿。”由此
期刊
摘要:在古老而悠远的鲁西大地上,在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交汇之地,活跃着一群优秀的山东省聊城籍作家。而在聊城作家群中,范玮是少有的扬弃自身文化局限的小说创作者。范玮善于汲取外国作家作品的精髓,超越了聊城作家群普遍坚守着的传统文学质地,获得与世界交流的可能。从《刺青》开始,西方小说和西方电影的影响已渐渐体现在范玮的文本中,他的新作《太平》更是另辟蹊径,“毫不客气、不容商量地打破小说与读者既定的契约”
期刊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之中,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与此同时佛教对书法的影响也很广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关键词:佛禅思想;书法;美学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领域里,佛教对书法所产生的影响深入而广泛。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瑰宝之一,它以其特有的笔法,在简单的线条墨色中呈现出高超的艺术境界。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不仅获得统治者的青睐,而且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随之,书经刻典﹑修建佛寺便成为主要
期刊
从主观上来说,选取内容的真实这一作画态度,我们在选择所画的人物时,不论所用手法是抽象还是具象的,都是非常真实的去理解和观察模特的内心世界,或是素材给我们的真实感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模特的精神世界是作者去创造的,虽然是创造的,但也是从模特给我们的真实感受上来建立的,不论是从模特的语言,表情,神态等等,这都是我们创作的契机,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切入点来下手,从而来描述模特的精神世界。换句话说是作者
期刊
摘要:英国诗人威廉姆·布莱克以其底层阶级的视角,敏锐的艺术家的感性、哲学家的深遂,深刻揭露了英国当时统治者的腐败凶狠与无情,真实地反映了底层人民凄惨黑暗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当局无比愤懑,对人民无限同情的复杂思想情感。  关键词:英国诗人;威廉姆·布莱克;诗集《扫烟囱的孩子》  一、原诗如下:  英:  A little black thing in the snow:  Crying “weep!
期刊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主张翰墨同源、文道合一。文人画匠对笔墨画意的执着同对卓尔不群的人生境界的追求结合起来。而对于竹,他们有着特殊的情结。  关键词:咏竹;画竹;情结  竹因身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而深受国人的喜爱。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劳动人民还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而广为流传的竹之七德,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由先辈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尝试。纵观近现代水墨画在与外来文化与科技发展的相融、联姻下,现代水墨的语言表达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模式,从而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水墨时代。  关键词:水墨画;新水墨;现代;多元化;发展  引言  提起“新水墨”,许多人会想到2012年中国嘉德开设的“水墨新世界”专场。其实在民国时期,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家就曾在西方现代艺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