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和前进方向。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確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入了党章。深入理解和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注重提升人民幸福的需求层次,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党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要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来逐步实现,而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新形势下党引领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将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发力点,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到百姓的心坎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党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更加注重提升人民幸福的需求层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层次,既要加强经济建设,着力解决吃穿住行等物质需求,尤其是困难群众的脱贫问题,更要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尊重人民首创,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从问题导向来看,改革越全面,推进越深入,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必然更加复杂,遇到的阻力必然更加巨大,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做到统筹兼顾,确保令行禁止;必须更加重视基层探索创新,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的改革热情,凝聚更大的改革智慧和力量,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改革方向,指出改革重点,明确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战略。鼓励基层探索,就是要鼓励地方、基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先试先行,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外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共享等新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我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然而这一变化了的主要矛盾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一方面,要继续把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国强民富奠定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要求也更高,既需要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又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此,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为政之道,在顺民心厚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全面体现出来,落到实处。以民心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这既要解决普遍需求,更要精准发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党的十九大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出发,不避难题,直面挑战,在利民惠民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这些政策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更织就了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图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展现了我们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 (三)坚持问效于民,切实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和前进方向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发展要想成为造福人民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奋斗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心里有譜,方寸不乱”, 始终保证发展的定力和有耐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谋划,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后,分两步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一战略安排既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面临的良好态势,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又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面临诸多重大的挑战,展现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长效发力、久久为功的正确判断。以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安排为引领,坚定信心,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干,才能行稳致远,最终实现伟大梦想、伟大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转型期、攻坚期,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问题和矛盾持续不断。只有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改革,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为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道路和方向的正确性是个关乎改革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谋划和考虑改革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要求在决策和推动改革中“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也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展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和发展上来,才能保证深化改革为了人民的初心和目标,让广大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才能切实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確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入了党章。深入理解和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站在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注重提升人民幸福的需求层次,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党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要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来逐步实现,而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新形势下党引领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将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发力点,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到百姓的心坎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党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更加注重提升人民幸福的需求层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层次,既要加强经济建设,着力解决吃穿住行等物质需求,尤其是困难群众的脱贫问题,更要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尊重人民首创,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从问题导向来看,改革越全面,推进越深入,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必然更加复杂,遇到的阻力必然更加巨大,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做到统筹兼顾,确保令行禁止;必须更加重视基层探索创新,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的改革热情,凝聚更大的改革智慧和力量,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改革方向,指出改革重点,明确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战略。鼓励基层探索,就是要鼓励地方、基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先试先行,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外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共享等新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我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然而这一变化了的主要矛盾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一方面,要继续把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国强民富奠定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要求也更高,既需要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又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此,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为政之道,在顺民心厚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全面体现出来,落到实处。以民心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这既要解决普遍需求,更要精准发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党的十九大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出发,不避难题,直面挑战,在利民惠民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这些政策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更织就了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图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展现了我们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 (三)坚持问效于民,切实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和前进方向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发展要想成为造福人民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奋斗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心里有譜,方寸不乱”, 始终保证发展的定力和有耐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谋划,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后,分两步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一战略安排既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面临的良好态势,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又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面临诸多重大的挑战,展现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长效发力、久久为功的正确判断。以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安排为引领,坚定信心,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干,才能行稳致远,最终实现伟大梦想、伟大目标。
三、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和前进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转型期、攻坚期,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问题和矛盾持续不断。只有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改革,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为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道路和方向的正确性是个关乎改革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谋划和考虑改革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要求在决策和推动改革中“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也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展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和发展上来,才能保证深化改革为了人民的初心和目标,让广大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才能切实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