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歌是通过音、意、象描绘自然和人文场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生活感悟的语言。本文从音韵、语言、意象三方面入手,解析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短诗Laughing Song,感受它的语言魅力和美好意境。
关键词: 诗歌《欢笑之歌》 音韵 语言 意象
一、引言
诗歌是音乐的语言,不仅供人阅读和欣赏,还供人吟诵。诗歌通过它独具特色的音韵、节律、遣词、造句和修辞,向读者展现优美的画面和意境,表达诗人丰富的感情。本文从诗歌的音韵、语言和意象三个方面入手,对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1757—1827)的短诗Laughing Song进行分析,感受英诗的语言和意境之美。
二、分析
Laughing Song
by William Blake
When the green woods laugh with the voice of joy
And the dimpling stream runs laughing by,
When the air does laugh with our merry wit,
And the green hill laughs with the noise of it.
When the meadows laugh with lively green
And the grasshopper laughs in the merry scene.
When Mary and Susan and Emily.
With their sweet round mouths sing Ha, Ha, He.
When the painted birds laugh in the shade
Where our table with cherries and nuts is spread
Come live & be merry and join with me,
To sing the sweet chorus of Ha, Ha, He.
William Blake的这首短诗Laughing Song一共三節,每节四行,语词简单,语言朴素,却从音、词、句、意等各方面展现了诗歌这一古老文体之美。
1.音韵
在语音方面,该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首先,该诗采用饱满响亮的长元音、双元音和部分短元音,少有/s/、/z/等摩擦音和辅音连缀,读起来音色圆润响亮,音调平和略微上扬。而且,长元音(包括双元音)可使诗的节奏放慢,短元音则可使之加快,两者结合交替使用,使诗歌快慢得当,节奏适宜。
其次,诗歌采用尾韵和腹韵,体现了韵律之美。尾韵是指诗歌两行或更多行以押韵的词结束。诗歌的音乐性在一定程度上靠尾韵体现(王佐良、丁往道1987:380)。在William Blake的这首短诗中,第一、三节以abcc(joy,by,wit,it;shade,spread,me,He)形式,第二节则以aaba(green,scene,Emily,He)形式押尾韵,韵律整齐,和谐悦耳。此外,诗歌中几乎每行都出现有腹韵。腹韵又称元音迭韵,即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在诗行中重复出现(秦秀白,1996:217)。诗歌第一行中的voice和joy,第二行中dimpling和laughing,第三行with和wit,第四行hill和it,第五行when和meadow,第六行grasshopper和laugh,第七行Mary和Emily,第八行round和mouth,第九行painted和shade,第十行cherries和spread,第十一行be和me live和with,以及最后一行sweet和He等都属于元音迭韵。这一韵律现象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诗歌和谐的音乐美,使之读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
再次,短诗中还在后两节结尾处使用拟声。拟声分为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本诗中第二、三节结尾处重复的“Ha,Ha,He”主要采用基本拟声,是指音与义基本吻合,能直接产生音、义间的互相联想(秦秀白,1996:20)。这种直接模仿小孩子唱歌声音的拟声,增强了“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英国十八世纪著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所言‘这种音响效果具有了不起的力量,它能把形象铭刻在读者的脑海里’”(秦秀白,1996:21)。
最后,诗歌还采用停顿来加强语气,影响语速,增加节奏感。受句子结构约束,诗歌各行停顿时间不一致。在该诗中,一、二两节和第三节的前两行为状语从句。其中一、二节每两行为一组,构成一个从句,彼此采用并列结构,间隔基本均等(以第一节为例:When the green woods laugh with the voice of joy/And the dimpling stream runs by/When the air does laugh with our merry wit/And the green hill laughs with the noise of it)。而第三节前两行则各是一个状语从句,比起前两节停顿较短(When the painted birds laugh in the shade/When our table with cherries and nuts is spread)。整首诗读起来给人感觉节奏由慢而快,不断紧凑,最终在第三节最后两行的一个祈使句(即主句)中干净利落地收尾。这种长短不同的停顿,调节了诗歌的节奏,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2.语言
这首诗语言平实、朴素,没有典故、古语、俚语等或古雅或奇特的用词,而采用明白易懂、比较通俗的常用普通词汇。虽是普通词汇,但诗人在词汇的用法和搭配上体现了诗歌语言中常见的“变异”,以达到“突出”的效果。如:dimple一词,原为名词意为“酒窝、笑靥”,却在本诗中被用作动名词dimpling用以修饰stream。而这种搭配本身也显其“变异”,因为在正常用词中这两个词很少,dimpling stream放在一起使用,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使用普通词汇也能产生诗歌语言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独特艺术效果。而诗人在此用这种“变异”的词语搭配,则达到了拟人化的效果。除此处外,诗人通篇多处使用了拟人手法,如woods/air/meadow/grasshopper/birds(树林、空气、草地、蚱蜢、小鸟)等都在laugh(笑)。
而除拟人外,该诗还采用了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排比是指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运用排比可以加强语义,造成一种“突出”(秦秀白,1996:83)。在本诗中,前六行三组状语从句形成结构基本对等的排比,同时又与七至十行的后三个时间状语从句构成排比。从上文分析中可见,该诗虽有三节十二行,却只有一个句子,前十行为六个状语从句,由when引导形成排比,最后两行一个祈使句以号召邀请的语气简短有力地结尾。而在这些排比的时间状语从句中又包含着句子结构和词汇的重复。重复或称反复,指使用一个词、句或段落,借以加强语气和感情(秦秀白,1996:79),产生突出,渲染气氛、加重语气、前后呼应和加强联系(王佐良、丁往道,1987:395)的效果。诗中前六行都以“When...laugh with...and...”结构重复,只是每个从句前半句的主语、宾语及后半句有所不同。而诗中词汇重复的现象更是频繁,其中关键词laugh一词在全诗出现达七次之多,而出现频率稍低的merry和green则各出现三次,sweet出现两次。从诗歌的整体效果看,排比和反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使整首诗读起来语言流畅,节奏匀称悦耳,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3.意象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所谓意象是指用具体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诗歌中的意象靠形象性的语言予以暗示,它可以“呈现物体、动作、感情、思想、心理状态及任何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经验”(秦秀白,1996:222)。意象是诗歌的感觉示意,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通道,可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抽象意象等。诗歌意象的功能在于它能刺激人的感官,从而唤起某种感觉并暗示某种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沿着意象所指引的方向迅速进入诗的意境,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同上:224)。
William Blake的这首十二行短诗,从韵律、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创设了一个动静结合、色彩明快、感情愉悦的视觉、听觉、动觉相互交错的诗歌意象。首先,如前文所析,短诗采用饱满的长(双)元音,读来圆润悦耳;采用有规律的尾韵和通篇的腹韵,错落有致,跌宕起伏,节奏感强。圆润的音调,适当的音长和停顿使诗歌有了美好的听觉意象。而除诗歌本身的韵律外,诗人在选词上也体现了听觉效果。譬如,前文中提到的laugh一词,因不同的主语重复了七次,使诗歌中所展现的大自然充满了欢笑:青翠的树林在欢笑,微笑的小溪在欢笑,流动的空气在欢笑,青山、草地,蚱蜢、小鳥都在欢笑。这些生物的欢笑与Mary,Susan,Emily等女孩子们甜美愉快的“Ha,Ha,He”的歌声一起构成了一组“琴瑟和谐”的“歌声与欢笑”大合唱。
其次,该诗在用词上采用读者所熟悉的普通词汇,既符合诗人所要展现的纯美的自然和朴素的愉悦,又对人的视觉和触觉产生影响。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树林、小山、草地等静物,和小溪、蚱蜢、小鸟、女孩等动态景观,动物和人,动静结合,俨然一幅山水人物画。而葱郁的树林(green woods),明绿的草地(lively green meadows)和青山(green hills)、彩鸟(painted birds)、红(绿)樱桃(cherries)一起使这幅画更加色彩斑斓、色调明亮,更显出春夏之季大自然明快和谐的优美和鲜活欢快的动感。而通俗朴实的语言、简洁有力的句式则突出了诗人所处的明快的氛围和心头流淌的欢快的心情,展现了诗人拥抱大自然并希望与人分享的喜悦。
再次,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一个生动、活泼、动感的自然场面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亲切、深刻的印象。在排比的运用中,诗人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模式,使读者由自然深入人居,先静物而后见动物,逐渐体会其所要表达的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悟其对自然尊重敬畏的感情。而且,诗人巧妙地将一句长句分为三节、十二行形成一首完整的诗,体现了他引人入胜、邀读者悠然体味自然之美的独具匠心和巧妙设计,展示了他运用语言游刃有余的娴熟技巧。
三、结语
诗歌是集音、意、像三为一体的语言艺术。它用简洁的语言、干练的表达和规则的韵律,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现了各式人文图景。William Blake的这首Laughing Song虽只有一句话,短短十二行,却通过音韵、措辞、造句、修辞等手法,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落有致、动静结合、色彩斑斓、明快鲜亮的自然美景和充满欢声笑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场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及邀人一同分享的豪爽热情。短短十二行诗,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作者所传达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意象,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和诗人对这一美丽语言高超的把握能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这首短诗Laughing Song便是这样一首给人美感启迪心灵的优秀诗歌。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3][英]利奇.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诗歌《欢笑之歌》 音韵 语言 意象
一、引言
诗歌是音乐的语言,不仅供人阅读和欣赏,还供人吟诵。诗歌通过它独具特色的音韵、节律、遣词、造句和修辞,向读者展现优美的画面和意境,表达诗人丰富的感情。本文从诗歌的音韵、语言和意象三个方面入手,对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1757—1827)的短诗Laughing Song进行分析,感受英诗的语言和意境之美。
二、分析
Laughing Song
by William Blake
When the green woods laugh with the voice of joy
And the dimpling stream runs laughing by,
When the air does laugh with our merry wit,
And the green hill laughs with the noise of it.
When the meadows laugh with lively green
And the grasshopper laughs in the merry scene.
When Mary and Susan and Emily.
With their sweet round mouths sing Ha, Ha, He.
When the painted birds laugh in the shade
Where our table with cherries and nuts is spread
Come live & be merry and join with me,
To sing the sweet chorus of Ha, Ha, He.
William Blake的这首短诗Laughing Song一共三節,每节四行,语词简单,语言朴素,却从音、词、句、意等各方面展现了诗歌这一古老文体之美。
1.音韵
在语音方面,该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首先,该诗采用饱满响亮的长元音、双元音和部分短元音,少有/s/、/z/等摩擦音和辅音连缀,读起来音色圆润响亮,音调平和略微上扬。而且,长元音(包括双元音)可使诗的节奏放慢,短元音则可使之加快,两者结合交替使用,使诗歌快慢得当,节奏适宜。
其次,诗歌采用尾韵和腹韵,体现了韵律之美。尾韵是指诗歌两行或更多行以押韵的词结束。诗歌的音乐性在一定程度上靠尾韵体现(王佐良、丁往道1987:380)。在William Blake的这首短诗中,第一、三节以abcc(joy,by,wit,it;shade,spread,me,He)形式,第二节则以aaba(green,scene,Emily,He)形式押尾韵,韵律整齐,和谐悦耳。此外,诗歌中几乎每行都出现有腹韵。腹韵又称元音迭韵,即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在诗行中重复出现(秦秀白,1996:217)。诗歌第一行中的voice和joy,第二行中dimpling和laughing,第三行with和wit,第四行hill和it,第五行when和meadow,第六行grasshopper和laugh,第七行Mary和Emily,第八行round和mouth,第九行painted和shade,第十行cherries和spread,第十一行be和me live和with,以及最后一行sweet和He等都属于元音迭韵。这一韵律现象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诗歌和谐的音乐美,使之读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
再次,短诗中还在后两节结尾处使用拟声。拟声分为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本诗中第二、三节结尾处重复的“Ha,Ha,He”主要采用基本拟声,是指音与义基本吻合,能直接产生音、义间的互相联想(秦秀白,1996:20)。这种直接模仿小孩子唱歌声音的拟声,增强了“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英国十八世纪著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所言‘这种音响效果具有了不起的力量,它能把形象铭刻在读者的脑海里’”(秦秀白,1996:21)。
最后,诗歌还采用停顿来加强语气,影响语速,增加节奏感。受句子结构约束,诗歌各行停顿时间不一致。在该诗中,一、二两节和第三节的前两行为状语从句。其中一、二节每两行为一组,构成一个从句,彼此采用并列结构,间隔基本均等(以第一节为例:When the green woods laugh with the voice of joy/And the dimpling stream runs by/When the air does laugh with our merry wit/And the green hill laughs with the noise of it)。而第三节前两行则各是一个状语从句,比起前两节停顿较短(When the painted birds laugh in the shade/When our table with cherries and nuts is spread)。整首诗读起来给人感觉节奏由慢而快,不断紧凑,最终在第三节最后两行的一个祈使句(即主句)中干净利落地收尾。这种长短不同的停顿,调节了诗歌的节奏,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2.语言
这首诗语言平实、朴素,没有典故、古语、俚语等或古雅或奇特的用词,而采用明白易懂、比较通俗的常用普通词汇。虽是普通词汇,但诗人在词汇的用法和搭配上体现了诗歌语言中常见的“变异”,以达到“突出”的效果。如:dimple一词,原为名词意为“酒窝、笑靥”,却在本诗中被用作动名词dimpling用以修饰stream。而这种搭配本身也显其“变异”,因为在正常用词中这两个词很少,dimpling stream放在一起使用,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使用普通词汇也能产生诗歌语言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独特艺术效果。而诗人在此用这种“变异”的词语搭配,则达到了拟人化的效果。除此处外,诗人通篇多处使用了拟人手法,如woods/air/meadow/grasshopper/birds(树林、空气、草地、蚱蜢、小鸟)等都在laugh(笑)。
而除拟人外,该诗还采用了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排比是指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运用排比可以加强语义,造成一种“突出”(秦秀白,1996:83)。在本诗中,前六行三组状语从句形成结构基本对等的排比,同时又与七至十行的后三个时间状语从句构成排比。从上文分析中可见,该诗虽有三节十二行,却只有一个句子,前十行为六个状语从句,由when引导形成排比,最后两行一个祈使句以号召邀请的语气简短有力地结尾。而在这些排比的时间状语从句中又包含着句子结构和词汇的重复。重复或称反复,指使用一个词、句或段落,借以加强语气和感情(秦秀白,1996:79),产生突出,渲染气氛、加重语气、前后呼应和加强联系(王佐良、丁往道,1987:395)的效果。诗中前六行都以“When...laugh with...and...”结构重复,只是每个从句前半句的主语、宾语及后半句有所不同。而诗中词汇重复的现象更是频繁,其中关键词laugh一词在全诗出现达七次之多,而出现频率稍低的merry和green则各出现三次,sweet出现两次。从诗歌的整体效果看,排比和反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使整首诗读起来语言流畅,节奏匀称悦耳,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3.意象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所谓意象是指用具体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诗歌中的意象靠形象性的语言予以暗示,它可以“呈现物体、动作、感情、思想、心理状态及任何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经验”(秦秀白,1996:222)。意象是诗歌的感觉示意,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通道,可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抽象意象等。诗歌意象的功能在于它能刺激人的感官,从而唤起某种感觉并暗示某种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沿着意象所指引的方向迅速进入诗的意境,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同上:224)。
William Blake的这首十二行短诗,从韵律、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创设了一个动静结合、色彩明快、感情愉悦的视觉、听觉、动觉相互交错的诗歌意象。首先,如前文所析,短诗采用饱满的长(双)元音,读来圆润悦耳;采用有规律的尾韵和通篇的腹韵,错落有致,跌宕起伏,节奏感强。圆润的音调,适当的音长和停顿使诗歌有了美好的听觉意象。而除诗歌本身的韵律外,诗人在选词上也体现了听觉效果。譬如,前文中提到的laugh一词,因不同的主语重复了七次,使诗歌中所展现的大自然充满了欢笑:青翠的树林在欢笑,微笑的小溪在欢笑,流动的空气在欢笑,青山、草地,蚱蜢、小鳥都在欢笑。这些生物的欢笑与Mary,Susan,Emily等女孩子们甜美愉快的“Ha,Ha,He”的歌声一起构成了一组“琴瑟和谐”的“歌声与欢笑”大合唱。
其次,该诗在用词上采用读者所熟悉的普通词汇,既符合诗人所要展现的纯美的自然和朴素的愉悦,又对人的视觉和触觉产生影响。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树林、小山、草地等静物,和小溪、蚱蜢、小鸟、女孩等动态景观,动物和人,动静结合,俨然一幅山水人物画。而葱郁的树林(green woods),明绿的草地(lively green meadows)和青山(green hills)、彩鸟(painted birds)、红(绿)樱桃(cherries)一起使这幅画更加色彩斑斓、色调明亮,更显出春夏之季大自然明快和谐的优美和鲜活欢快的动感。而通俗朴实的语言、简洁有力的句式则突出了诗人所处的明快的氛围和心头流淌的欢快的心情,展现了诗人拥抱大自然并希望与人分享的喜悦。
再次,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一个生动、活泼、动感的自然场面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亲切、深刻的印象。在排比的运用中,诗人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模式,使读者由自然深入人居,先静物而后见动物,逐渐体会其所要表达的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悟其对自然尊重敬畏的感情。而且,诗人巧妙地将一句长句分为三节、十二行形成一首完整的诗,体现了他引人入胜、邀读者悠然体味自然之美的独具匠心和巧妙设计,展示了他运用语言游刃有余的娴熟技巧。
三、结语
诗歌是集音、意、像三为一体的语言艺术。它用简洁的语言、干练的表达和规则的韵律,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现了各式人文图景。William Blake的这首Laughing Song虽只有一句话,短短十二行,却通过音韵、措辞、造句、修辞等手法,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落有致、动静结合、色彩斑斓、明快鲜亮的自然美景和充满欢声笑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场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及邀人一同分享的豪爽热情。短短十二行诗,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作者所传达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意象,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和诗人对这一美丽语言高超的把握能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这首短诗Laughing Song便是这样一首给人美感启迪心灵的优秀诗歌。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3][英]利奇.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