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费金融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学术界不乏有消费金融影响消费行径、助力经济增长和推动行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但在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方面深入研究较少,怎样发挥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如何为居民提供稳健的消费保障体系发展内需经济,都是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消费金融;居民消费;驱动效应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消费金融是在既定的金融环境中,付出资产或信用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过程。
(二)消费金融是在金融环境下,利用可调动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行为。中国学者也对消费金融进行定义。
(三)消费金融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之一,通过打破流动性约束,降低即期收入的敏感性,增加未来收入的敏感性。在扶持政策和经济环境驱动下,消费金融相关研究呈现多元化。
(四)消费金融市场远未饱和,发展潜力大、创新空间广,应进一步对其鼓励、规范和引导,让低成本、高效率的消费金融服务延伸到长尾人群,更好地撬动社会消费杠杆,促进经济发展。
(五)“互联网+”时代下,虽然存在消费惯性“棘轮效应”、消费习惯不可逆性,但是消费金融推动居民消费效果显著;与此同时,租赁电商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消费金融将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
(六)发展消费金融有助于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而消费金融由点及面、全面铺开需要进一步核心风控、规范发展。
二、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驱动效应
剔除2020年数据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对经济贡献愈发显著。2019年我国总消费支出55.15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支出38.59万亿元,同比增长9.0%。消费是经济内循环的源头和活水,2019年GDP增加6个百分点,消费支出的贡献量高达58.3%,起到了显著的拉动效果。
消费金融不是过度消费、恶意消费,而是一种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分配收入的理性消费。近年来,消费信贷规模逐年庞大,占据了全部贷款的较大比例;消费贷款渗透(消费信贷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重)作用显著,消费信贷逐渐成为提升消费的重要助推器。
(一)从需求端看,电子商务的兴起打开了消费需求缺口。消费金融是针对消费而提供的信贷,当期“大额刚性支出”获得信贷支持,人们摆脱收入预算束缚,当期流动性约束被打破,激发了居民消费欲望,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金融实现了消费形式的转换,挖掘了“宅”消费、体验式消费的市场潜力,迎合群众消费偏好,丰富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心理预期。
(二)从供给端看,消费金融行业提供的理财产品在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同时也会带给人们一定额外理财收入,如余额宝、零钱通、财付通,支持“T+0”资金实时划转,极大缓解了储蓄、投资和消费的转换约束,消费条件改善,收入途径拓宽,潜移默化影响了收入分配,提高了消费倾向,刺激了消费行为的发生。金融业沉淀着巨量社会资金,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大数据征信系统支持,发挥着消费保险的作用,成为超前消费的力量支撑。
三、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一)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
2019年我国广义消费信贷额43.9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28.72%,其中不含房贷的消费信贷为13.91万亿元。剔除2020年存在的不可抗力性,近10年来我国消费贷款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短期消费性贷款从12.74%上升到22.57%,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从87.26%下降到77.43%,贷款结构发生调整,短期消费趋势上涨,其中,2019年短期消费贷款约10万亿元,市场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缺口。
(二)消费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监管制度相对滞后,缺乏消费保护意识,个人信息私售牟利、高利贷、恶意催收等屡见不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发展过快滋生风险泡沫,积累大量的潜在风险,不断降低的消费信贷门槛造成市场过度、恶意营销,部分资金监管失控被挪用他途;
3、信用体系不健全,违规操作骤增,部分消费信贷平台尚未纳入征信系统,金融体系缺乏内部信息共享,多头借贷、以贷还贷现象严重;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消费观念彻底转变较难,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水平“未富先老”,高房价成为日常消费的隐性约束条件。
四、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1、指标选取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
人均消费支出(c)。本文出于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的考虑,采用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居民消费能力进行量化处理。
(2)解释变量
人均消费信贷(cc):各省消费金融余额由央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整理所得,各省常住人口源于国家数据整理。为了消除不同省份人口基数差异性可能给实证结果带来影响,选择人均消费信贷余额对消费金融进行量化,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研究其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
人均可支配收入(pi):由各省的可支配收入与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越大,就表明可支付能力越强,居民消费水平相对更高。
社会保障水平(sec):由各省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之比来表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就表明该省经济发展水平越好,会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领域。
消费信贷渗透率(ccr):由各省消费信贷余额与贷款总额之比来表示。消费信贷渗透率越大,就表明消费信贷的认可度越高,弥补短期资金错配,释放即期消费活力,影响居民消费。
(二)实证分析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單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主要是通过平稳性检验,从而避免虚假回归的现象。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大样本数据,时间维度最少为30,而本文数据的时间维度为10,不具备相应条件。 2、面板数据模型的确立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模型的确立应通过相关检验的结果确定。
(1)F检验和LSDV检验
首先对模型进行F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还是混合效应,当P值>0.05,接受原假设,即选择使用混合效应。由于F检验未使用稳健标准误,检验结果并不完全有效,需进一步通过最小二乘虚拟变量(LSDV)法考察。F检验和LSDV检验的结果都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
(2)LM检验
利用拉格朗日(LM)检验判断使用随机效应还是混合效应,当P值>0.05,接受原假设,即选择使用随机效应。P值=0.000,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个体效应,可以得出随机效应优于混合回归。
(3)Hausman检验
处理面板数据时,应利用Hausman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当P值<0.05,拒绝原假设,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随机效应MLE和随机效应FGLS的系数估计值存在差异,但性质依然相似,并且MLE估计的标准误更低,解释变量的P值更加显著,故本文选择MLE估计的回归结果,即回归方程如下:
Lnc=0.0930483×Lncc+0.8503957×Lnpi+0.9168292×sec-0.5989077 ×ccr+0.2756599
由模型可知,当人均消费贷款余额提高一个百分点,控制其他变量,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0.0930483个百分点;当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一个百分点,控制其他变量,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0.8503957个百分点;当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一个点,控制其他变量,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91.68292个点;而消费渗透率与人均消费支出出现负相关,主要由于消费信贷中无法剥离房贷,造成误差,正好也证实了房贷是阻碍个人消费的一个重因。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国家经济一度停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成为重振经济的突破点。消费作为三大动力之一,对经济贡献愈发显著,消费结构逐渐升级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形成了巨大的消费需求缺口,推动着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通过消费生活化、生活金融化运作实现了资源配置,扭转了消费者与商家传统对立关系,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目前学术界不乏对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但怎样发挥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如何为居民提供稳健的消费保障体系,从而带动和发展内需经济,都是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松演,花慧,袁增伟,高晶蕾.中国居民消费磷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OL].中国环境科学:1-14[2021-09-22].
[2]王素芬.最低生活保障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研究[J].财政科学,2021(02):49-62.
[3]田广,劉虹飞,李洋阔.我国宏观经济内生消费驱动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21(02):27-33.
关键词:消费金融;居民消费;驱动效应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消费金融是在既定的金融环境中,付出资产或信用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过程。
(二)消费金融是在金融环境下,利用可调动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行为。中国学者也对消费金融进行定义。
(三)消费金融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之一,通过打破流动性约束,降低即期收入的敏感性,增加未来收入的敏感性。在扶持政策和经济环境驱动下,消费金融相关研究呈现多元化。
(四)消费金融市场远未饱和,发展潜力大、创新空间广,应进一步对其鼓励、规范和引导,让低成本、高效率的消费金融服务延伸到长尾人群,更好地撬动社会消费杠杆,促进经济发展。
(五)“互联网+”时代下,虽然存在消费惯性“棘轮效应”、消费习惯不可逆性,但是消费金融推动居民消费效果显著;与此同时,租赁电商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消费金融将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
(六)发展消费金融有助于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而消费金融由点及面、全面铺开需要进一步核心风控、规范发展。
二、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驱动效应
剔除2020年数据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对经济贡献愈发显著。2019年我国总消费支出55.15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支出38.59万亿元,同比增长9.0%。消费是经济内循环的源头和活水,2019年GDP增加6个百分点,消费支出的贡献量高达58.3%,起到了显著的拉动效果。
消费金融不是过度消费、恶意消费,而是一种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分配收入的理性消费。近年来,消费信贷规模逐年庞大,占据了全部贷款的较大比例;消费贷款渗透(消费信贷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重)作用显著,消费信贷逐渐成为提升消费的重要助推器。
(一)从需求端看,电子商务的兴起打开了消费需求缺口。消费金融是针对消费而提供的信贷,当期“大额刚性支出”获得信贷支持,人们摆脱收入预算束缚,当期流动性约束被打破,激发了居民消费欲望,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金融实现了消费形式的转换,挖掘了“宅”消费、体验式消费的市场潜力,迎合群众消费偏好,丰富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心理预期。
(二)从供给端看,消费金融行业提供的理财产品在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同时也会带给人们一定额外理财收入,如余额宝、零钱通、财付通,支持“T+0”资金实时划转,极大缓解了储蓄、投资和消费的转换约束,消费条件改善,收入途径拓宽,潜移默化影响了收入分配,提高了消费倾向,刺激了消费行为的发生。金融业沉淀着巨量社会资金,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大数据征信系统支持,发挥着消费保险的作用,成为超前消费的力量支撑。
三、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一)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
2019年我国广义消费信贷额43.9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28.72%,其中不含房贷的消费信贷为13.91万亿元。剔除2020年存在的不可抗力性,近10年来我国消费贷款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短期消费性贷款从12.74%上升到22.57%,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从87.26%下降到77.43%,贷款结构发生调整,短期消费趋势上涨,其中,2019年短期消费贷款约10万亿元,市场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缺口。
(二)消费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监管制度相对滞后,缺乏消费保护意识,个人信息私售牟利、高利贷、恶意催收等屡见不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发展过快滋生风险泡沫,积累大量的潜在风险,不断降低的消费信贷门槛造成市场过度、恶意营销,部分资金监管失控被挪用他途;
3、信用体系不健全,违规操作骤增,部分消费信贷平台尚未纳入征信系统,金融体系缺乏内部信息共享,多头借贷、以贷还贷现象严重;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消费观念彻底转变较难,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水平“未富先老”,高房价成为日常消费的隐性约束条件。
四、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1、指标选取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
人均消费支出(c)。本文出于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的考虑,采用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居民消费能力进行量化处理。
(2)解释变量
人均消费信贷(cc):各省消费金融余额由央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整理所得,各省常住人口源于国家数据整理。为了消除不同省份人口基数差异性可能给实证结果带来影响,选择人均消费信贷余额对消费金融进行量化,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研究其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
人均可支配收入(pi):由各省的可支配收入与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越大,就表明可支付能力越强,居民消费水平相对更高。
社会保障水平(sec):由各省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之比来表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就表明该省经济发展水平越好,会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领域。
消费信贷渗透率(ccr):由各省消费信贷余额与贷款总额之比来表示。消费信贷渗透率越大,就表明消费信贷的认可度越高,弥补短期资金错配,释放即期消费活力,影响居民消费。
(二)实证分析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單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主要是通过平稳性检验,从而避免虚假回归的现象。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大样本数据,时间维度最少为30,而本文数据的时间维度为10,不具备相应条件。 2、面板数据模型的确立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模型的确立应通过相关检验的结果确定。
(1)F检验和LSDV检验
首先对模型进行F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还是混合效应,当P值>0.05,接受原假设,即选择使用混合效应。由于F检验未使用稳健标准误,检验结果并不完全有效,需进一步通过最小二乘虚拟变量(LSDV)法考察。F检验和LSDV检验的结果都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
(2)LM检验
利用拉格朗日(LM)检验判断使用随机效应还是混合效应,当P值>0.05,接受原假设,即选择使用随机效应。P值=0.000,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个体效应,可以得出随机效应优于混合回归。
(3)Hausman检验
处理面板数据时,应利用Hausman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当P值<0.05,拒绝原假设,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随机效应MLE和随机效应FGLS的系数估计值存在差异,但性质依然相似,并且MLE估计的标准误更低,解释变量的P值更加显著,故本文选择MLE估计的回归结果,即回归方程如下:
Lnc=0.0930483×Lncc+0.8503957×Lnpi+0.9168292×sec-0.5989077 ×ccr+0.2756599
由模型可知,当人均消费贷款余额提高一个百分点,控制其他变量,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0.0930483个百分点;当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一个百分点,控制其他变量,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0.8503957个百分点;当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一个点,控制其他变量,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91.68292个点;而消费渗透率与人均消费支出出现负相关,主要由于消费信贷中无法剥离房贷,造成误差,正好也证实了房贷是阻碍个人消费的一个重因。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国家经济一度停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成为重振经济的突破点。消费作为三大动力之一,对经济贡献愈发显著,消费结构逐渐升级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形成了巨大的消费需求缺口,推动着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通过消费生活化、生活金融化运作实现了资源配置,扭转了消费者与商家传统对立关系,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目前学术界不乏对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但怎样发挥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如何为居民提供稳健的消费保障体系,从而带动和发展内需经济,都是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松演,花慧,袁增伟,高晶蕾.中国居民消费磷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OL].中国环境科学:1-14[2021-09-22].
[2]王素芬.最低生活保障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研究[J].财政科学,2021(02):49-62.
[3]田广,劉虹飞,李洋阔.我国宏观经济内生消费驱动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21(0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