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的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成功的导入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导入 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比较实用的有以下几种:
1 复习导入法
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最多、最常见、最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一,笔者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设计的导入语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有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的导入语既达到复习了上一节内容的作用,而且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把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顺利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例二,在讲《秦朝的统治》时,首先要求学生回顾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③统一度量衡,统一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设问:你们知道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的影响外,还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为什么秦朝存在的时间会这么短?大家想知道秦朝的兴衰历史吗?我们这节课就学《秦朝的统治》。
2 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做战败国被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又如,在教《秦的统一》一课时,我设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为什么他要称自己是皇帝呢?为什么秦朝要修建长城”等问题。这几个疑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把他们引入到新课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
3 设问导入法
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设问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二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又如,讲“古罗马”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于哪一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00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4 平铺直叙导入法
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式导入,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如,我教《陈胜吴广诛暴秦》时,是这样导入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秦始皇的功绩是要肯定的。然而,为了巩固其统治,秦朝的统治者对人民施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刘邦取胜,建立了汉王朝。我直接导入该课,学生很快就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详细了解这一课。
5 故事典故导入法
大凡中学生都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内容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走进课堂,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我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专心致志地听我讲故事。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我就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全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在其背上用针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收复了大片土地,并且成为一名令金军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我们想听。”我说:“好,这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们笑起来了,兴致勃勃昂首盼我讲新课。
总之,以上的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回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成功历史课的开始,它的迸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佳效。历史教师要紧紧攥住课堂导入这把金钥匙,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课堂教学,才能引领学生步入历史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导入 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比较实用的有以下几种:
1 复习导入法
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最多、最常见、最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一,笔者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设计的导入语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有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的导入语既达到复习了上一节内容的作用,而且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把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顺利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例二,在讲《秦朝的统治》时,首先要求学生回顾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③统一度量衡,统一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设问:你们知道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的影响外,还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为什么秦朝存在的时间会这么短?大家想知道秦朝的兴衰历史吗?我们这节课就学《秦朝的统治》。
2 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做战败国被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又如,在教《秦的统一》一课时,我设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为什么他要称自己是皇帝呢?为什么秦朝要修建长城”等问题。这几个疑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把他们引入到新课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
3 设问导入法
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设问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二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又如,讲“古罗马”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于哪一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00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4 平铺直叙导入法
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式导入,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如,我教《陈胜吴广诛暴秦》时,是这样导入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秦始皇的功绩是要肯定的。然而,为了巩固其统治,秦朝的统治者对人民施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刘邦取胜,建立了汉王朝。我直接导入该课,学生很快就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详细了解这一课。
5 故事典故导入法
大凡中学生都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内容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走进课堂,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我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专心致志地听我讲故事。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我就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全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在其背上用针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收复了大片土地,并且成为一名令金军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我们想听。”我说:“好,这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们笑起来了,兴致勃勃昂首盼我讲新课。
总之,以上的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回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成功历史课的开始,它的迸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佳效。历史教师要紧紧攥住课堂导入这把金钥匙,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课堂教学,才能引领学生步入历史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