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红河(外一篇)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人对吃是挑剔的,自恃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北方面点和南方各色小吃之类,只要经过舌尖,我大体即能判断出其功夫和火候,甚至能掂出厨师的斤两。闲来无事,也经常翻阅些美食家的美食笔记之类,诸如古清生的《大嘴吃八方》、高阳的《古今食事》以及汪曾祺、老舍等人关于美食的文字,肚子饿的时候,一看到那些精美的文字,想象力就超乎寻常的好,居然也会馋虫涌动。
  关于张大千黄焖牛肉的文字我至今记得,甚至不惜拿出时间来进行了实践,然而也许学艺不精,口味和画家描述的牛肉之味自然是天差地别,接着迷信上了什么“君子远庖厨”,后来乃至于荒废了这项手艺,不然理论加实践,今天怕也可以当个厨师之类了,只可惜到而今吃饱喝足之余,剔着牙做的事仍然是品评。然而到滇南红河时,我已经没功夫施展我的批评理论了。到红河,我只想饕餮一番,带着对红河的美好记忆尽兴而归。
  来到红河,你会发现盛开的味蕾就像是为它而生的,像是前世已经准备好的一场盛宴,等着你去赴,然而摆在你面前的既不是鲍鱼和燕窝,更不是鱼翅和穿山甲之类山珍海味,就是些普通的红河小吃。
  有时我想,这是不是一种错觉,怎么几种小吃就足可以让人记住红河呢?这理由似乎有点简单,然而每个人到红河游一遭之后,这样的感觉真的就扎根了。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一碗过桥米线,这是我到红河最期待的事情。和友人相携到蒙自比较有名的馆子坐下,才发现吃一碗米线居然会如此隆重,七碗八碟堆满了一桌子,是不是红河人民太好客了?就吃一碗米线嘛,何必如此劳师动众,一眼望去,简直是琳琅满目。看看汤色,鲜亮异常,凭经验判断,绝对爽口,用筷子轻轻拂开表面上那层油,味道果然让人通体舒泰,神清气爽。在友人指挥下,我陆续放入肉片、豆腐皮等,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几种菜肴。这时,突然就想到昆明的米线,似乎有这样口味,但是入口之后感觉不同,桥香园的米线是地道的蒙自米线,然而真正和蒙自本地的比起,还是有些逊色,这样说似乎总要伤害到无数吃过桥香园米线的人的感情,但是我不得不郑重宣告的是,吃米线你还真得到蒙自来,亲自体验下才能知道什么叫地道。
  对于米线的“蒙自味道”,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卖米线的老大娘,本以为她会说出一番我闻所未闻的理论,想不到她只简单地说了两个字,水土呗!差异真在水土上吗?难道真应了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用料,同样的火候,为什么吃着就是比别处的好吃呢,我纳闷了。第二天去吃菊花米线,我倒是悟出些什么来了。
  吃菊花米线是很有讲究的,先在碗中放上几朵新鲜的菊花,再把滚开的汤倒入碗中,烫几分钟,然后将花捞出,控干。接着加入肉片、葱末、姜末、盐、醋、鸡精等。吃起来,比普通的过桥米线自然多了菊花的清香滋润,黄色的菊花漂在清亮的汤上,这时你只想闭上眼睛,尽情吸吮这种混合的香味。那种感觉似乎称得上震撼,像是一场味觉的冒险,在你喝下第一口汤前,我绝对是这样想的!香倒是香了,吃下去怎么样,还真不清楚。然而这浓缩的精华真的让我心服“口服”了。用昆明话说,这红河人民还真“懂整”啊!菊花在别的地方充其量就是拿来和茶一起泡了来喝,清凉解毒嘛!然而智慧的红河人民硬是开创性地把它揉入到了过桥米线的伟大发明里。
  我似乎就是为一碗米线而远赴红河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位朋友为吃到一个冰淇淋,这位仁兄居然和女友开着车从昆明的南市区直奔昆明的圆西路,豆腐真的整出了肉价钱。但是朋友说,值得!记得我当时说,为一个冰淇淋少说要烧掉升把油吧,这还不包括堵车浪费掉的时间等等,朋友的一句话顿时让我语塞,他说,你为了一碗正宗的米线有本事跑红河去,难道我就不能为一个冰淇淋跑大半个城市?这时我才明白,为何同样的用料,米线在蒙自就吃出了别样味道,其实这里还有别样的心情在里面,还有一种吃的意境在里面。不然真的没必要为一碗米线奔赴几百公里外的红河,那是一种缱绻和牵动,似乎在召唤着你要完成一样使命,米线仅能果腹,我想这是饥饿之人的普通看法,然而你在城市里不再为能否吃饱忧愁的时候,真的是该需求味觉快感的时候,这时红河无疑就是首选了。
  夜幕降临了,早上的米线尚让人意犹未尽,就不知友人还有什么保留节目在晚上展现给我,我知道红河绝非是一碗米线能够概括得了的。果然晚上带着我去了烧烤摊。那情景可称之为盛况空前,全世界人民似乎都来到红河的烧烤摊上来,我这样说似乎有些夸张嫌疑,然而你在缭绕的烟雾里最先想到的似乎不是人多的问题,而是说能轮到我吃吗?还有没有我的份吗?那晚的小肉串足足让我回味了半个月,而且吃小肉串我也破了记录,我足足吃了五十串,我直接怀疑我早上没吃东西,然后还灌进了无数杯啤酒。我戏谑地告诉朋友,我要撑出胃病来,你必须负全部责任!什么地方啊,会让我这样一个素来吃相斯文的人像一个饕餮者,放浪形骸,甚至有脱掉上衣,赤膊上阵的冲动!乖乖,这就是美食的力量啊!回头想想,我真像中毒了一般,假期完了,我还想赖在红河,直到老板的电话打来,问我哪去了,怎么收假了,连我的影子也不见?方才惊觉,我有点沉醉不知归路了,究其缘由,全是红河的美食“惹的祸”啊!
  我被红河的美食俘虏了,真的,那些天里我甚至想在红河安营扎寨了,朋友说,你是不是想“占山为王”,专劫美食啊?我说,你小子不说,我没想到,一说,我还真有这种冲动了。
  匆匆几日,红河美食,我又能领略多少风采和神韵呢,我知道,什么好东西,总是慢慢品才有绵长滋味的,红河也不例外!此刻,期待中的红河更美丽了!纸短情长,馋虫涌动,为一个美食之地,就算多了些溢美之词,我想只要是喜欢美食的人们都会原谅的!
  
  裹挟着秋风的记忆
  
  我总在心情抑郁的时刻看到秋风卷着红的、黄的、灰白的、黑色的叶子和尘土像一个旋涡,冲上天空。而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远离着土地,担着无根基的茫然。又如生命的河谷里正在风暴平息后舔舐伤口的一只鹰,鹰是孤独的。但我感觉更孤独,在天空中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我总被风抛上去,又丢了下来,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像一片树叶,我怕见到秋风的影子。秋风吹起时就好像下雨天有些人风湿疼一样,我会过敏。
  继父执意要回河南,在惯了山窝的我是乐于换块天地的,那年我和姑妈、妈妈以及我的两个妹妹在秋风扬起,把满天的白云吹得高而远的时候,回豫南去。我坐在三轮车上好奇地问妈妈,那咧着嘴笑的叫什么东西,它会那么白啊?妈妈点了点我的小脑袋说,棉花啊!你不是想看棉花吗?我一看,哇,好多,铺展在大平原上的简直是巨幅的白缎,很随意的大手笔,那时天真地以为地上的棉花要比天上的云还多,河南真是个好地方,仅凭这白得刺目多如云朵的棉花。秋风展开了我好奇的心灵。所以我在家里种了棉花后经常待在棉花地里,棉花是我的快乐,我甚至期望做个摘棉花的无忧农人。把棉花拿在手里,暖暖的,宛如母亲的手,仿佛能触摸到她那一颗滚烫的心,秋竟然这么美好,每一丝的秋风都夹着棉花般的暖意,这暖意在流动中。仿佛母亲在我病中敷在我额上的热毛巾。
  那个年月温饱虽然是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但饿着肚子我们依然能笑逐颜开的也是那段日子,全家人挤在蜗居里吃着煮红薯,把一屋子的气氛弄得热烘烘的。那样的日子朴素简单甚至寒酸,但秋风里一家人有一种丰收的满足。
  邻家的枣红了,红得叶儿差不多掉光了,他们把打下的枣儿送给我一些,母亲把洗好的枣儿丢进我嘴里,我贪婪的嚼着,很甜,像蜜如线般达到心里,我说母亲要每天都能吃到枣子就好了,我们种一棵怎么样?母亲应允了。于是总是在梦里见到秋风摇落满树的红枣,树下是忙得团团转的我,又吃又捡,一脸的满足和自豪,可惜枣树没有长大,母亲就回了云南,没有再和母亲一起吃枣,我再不能张开口来等母亲喂我一颗甜蜜的枣了。拿起一颗红枣,遥想远方的母亲。秋风起了,嚼着红枣有丝甜蜜的苦涩。我在每封信里传达着这种苦涩,可惜母亲没解开我苦涩的结。
  又是一个秋风飞扬的季节,但满地的积水似乎还在延续夏日暴雨的肆虐,玉米地里游鱼依然在穿梭,人或为鱼鳖,麦子没法种了,只是用钉耙拉了几下就丢了进去。谁也无法逃避自然的惩罚。母亲几经权衡还是走了,带着两个妹妹,她不断地回头,她把儿子落在了河南,虽然她舍不得,河南那块曾经给我带来快乐的地方,现在变得色调晦暗了。我追着母亲,秋风扬起了红的、黄的、灰白的树叶,在我的后面轻舞飞扬,脖子后面已经感觉有凉意了,继父把我的衣领拉着说,别追了,等明年棉花收了,我再带你回去。我哭泣着等待下一个秋风吹起的时节。
  终于等来了,我觉得棉花又有了当初回河南时的美丽,然继父却在临走时改变了主意,他把我抛给了他的弟弟,那天我和叔叔到车站送他,他说叫母亲来接我,我怎么听怎么像谎言和欺骗。我没点头也没说话,一个孩子的无奈可能就在于必须听从大人的摆布吧,那时我想。列车启动了,我终于声嘶力竭的喊着追着列车,忽然对面风吹来了一张废纸,正好糊在了脸上。我跌倒了,列车比秋风还快地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但我依然朝前方伸着我的手,叔叔拉我起来。我几乎是被拖着出了站台。天空飘着微雨,一抹秋风的凉意,几许秋雨的微寒全在我瑟缩的身子里找到了注脚。我不想再期待秋风吹起了。
  回到家了,那个我寄居的家,感觉沉闷至极!于是到我常去的池塘边,此时正是芦花飘飞,那轻盈的姿态多像母亲的手势啊,枫叶荻花秋瑟瑟,连芦苇的杆也成了黄白色了,像极了我缺乏营养的手,耳边似乎还有母亲和妹妹在我捕到鱼时欢快的笑声。一切都远去了,如沉入塘底的梦。
  秋风才吹起似乎倏忽间就见到了满地的霜色洁白,仍然是棉花的颜色,但暖意变成了一份凝重的白,接下来读书读到的,音乐里听到的——平沙落雁、渔舟唱晚、古堡烽烟、塞外风寒、衰草连天都成了秋风的意象,总感到无名的凉穿透骨髓。
  走在秋风里期待母亲的信似乎成了我秋天的温暖渴望,但母亲似乎忘却了那个走在秋风里的孩子。秋凉如水,感觉渐渐地就沉入了人生之秋里,秋风刚刚扬起,漫天的雪花就飞了起来,于是等我读到高中时我就渴望回云南过一个暖暖的秋天。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我清楚地记得,燕子到我家来寻求拼居,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开头只是来了两只燕子,它们飞进我家的小院之后,首先在我家的小院子里飞来飞去地观察踏勘了大半天,把我院子内的每一个角落都仔仔细细地打量踏勘过了,最后竟然看中了我家客厅门头上方正中间的位置。因为房间外面布的电源线是明线,刚好又在门头的位置有一个接头,接头鼓凸出一个明显的疙瘩,刚好够一对燕子歇脚。这对燕子夫妻就歇在这里认认真真观察和讨论了好一阵。
期刊
大理的石头是坚硬的石头   大理的石头可以用来砌墙   大理的石头可以用来铺路   大理的石头是神秘的石头   大理的石头里蕴藏着美丽的图画   大理的石头可以展示大自然神秘的图腾   大理的石头还可以向世人诉说历史   让历史的脚印不朽   比如《南诏德化碑》……     那块大理的石头是有福的   它见过南诏清平官郑回的如椽巨笔   那块大理的石头是有功的   它使世人
期刊
谨以此纪念一些可敬的灵魂   ——题记    饰梦者  ——致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产品     2011年10月5日   是您的影响 让世界等待   因为这是期待和传说中   苹果五代智能手机发布的日子   可是 谁能想到   谁能想到这一天   大洋彼岸传来的   却是您谢世的消息   由苹果装饰而成的空间   刹那间倏然倾斜    因您而美丽的
期刊
春日的雨季     沿着春风的足迹   沿着小溪的走向   沿着诗歌的灵感   一路寻找久违的音符     嫩绿的柳枝为我曼舞   欢快的百灵迎风而歌   一路诗情画意莺歌燕舞   是谁用一种燃烧装点生命的旅途      把记忆插进泥土的芬芳   萌动的种子成为一种表达   让一场缠绵的春雨   生动季节最后的一串脚印……    家园的情愫     当风景不再成为风景  
期刊
春节是白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喜洲人更为看重。有句话说“泽旺过阿旺”,意为“春节要过一个月”。从古至今,喜洲人十有八九走南闯北做生意、外出工作求学,人归家乡马奔厩,春节回家团聚,自然格外热闹。   腊月开始,家家开始筹备过年了。冬至刚过,许多人家都要宰杀一年来精心喂养,长得油光滚圆的年猪。白族风俗,一家杀猪户户沾光,主人家邀请至亲好友吃“杀猪饭”,其中有三道菜必不可少,生皮、炒猪肝、酸菜猪血汤。
期刊
长时期生活在苍山脚下,每当远眺古雪神云的十九峰,总想找机会投进其怀抱,领略它迷人的风景。时值隆冬,天朗气清,苍山还没有被大雪覆盖,兴之所至,便相约登大理电视转播台所在的苍山中和峰。  中和峰海拔4092米,为争取时间和节省体能消耗,我们决定先乘车到海拔3000米处,然后再徒步攀登到山顶。早上九时,我们乘车从大理古城三塔寺公园南侧围墙外的便道上山,往北拐过梅溪上的一座小桥,便进入了苍山林区。车行在山
期刊
烤太阳     渐渐的,不知不觉,天气就凉了起来。在夜晚或清早,还会有点寒意。   不过,只要是晴天,只要有太阳,洱海周边的旅居者,就会很慵懒,很享受。因为,“烤太阳”的季节又到了。   我想,“烤太阳”这样的一个词语,一定是那些呆在大理的闲人们想出来的。而后,又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客栈老板们搜罗了去,弄成了他们冬天招揽远方游子的独特招数。   不过,这招数我想一定是很管用的。只要是你冬天来了
期刊
幼儿有真情     俗话说,小儿无假病。为什么?小孩不会伪装。这里,我要讲的是,小儿有真情,他们的真情胜过成年人。   我的孙子一岁零几个月时,他不能用语言表达感情,但他的行动,胜过美丽的言语。   一次我的手挂了一根刺,我不在意,不当一回事,他却老是拿住我的手,吹吹气说:“阿爷,阿爷,阿哟!”   年轻时,我常开车送两个孩子上学,中学,甚至上了大学到机场,火车站接送是家常便饭,车行万里,
期刊
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创下了数十万元的年收入。  他是一个生意人,却在事业发展势头正好时做了一名小小的村支部书记。  他是一名“村官”,却视百姓为天,真正把百姓顶在头上,放在心里。   ——题记    我不后悔我的选择    他叫刘秀文,今年47岁,是弥渡县苴力镇苴力村委会的党总支书记、主任,有趣的是在苴力向人们打听刘秀文,总会遇到茫然的表情。但如果你说“秀才”,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懵
期刊
古 城     城门吱吱地打开和关上   一天就过去了   苍山素裹到冰雪消融   一年就过去了   从急切地想见到你 到   被迫遗忘 在来过的世界   一辈子就过去了     幸福地从一道道城门底下进出   我好像看到一个古城   曾经的壮观 文明与繁华   流水 小桥 大院 民居 古迹   就在苍山洱海的怀抱间    我找到了生活的安适 和   心情的放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