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小学优质生源减少,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信息技术不能和课堂有效融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手段单一等等问题仍然阻碍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议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城鄉教师合理流动的补偿机制,着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尝试等等,来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大力推广,让传统的教学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教学模式、教育方法都得以整改,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化、科学化。
(一)信息技术开创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新方向。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主要以应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致使学生只能依赖教师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新精神。教育信息化明显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教材等纸质资料因出版时差原因,一般落后社会发展,而信息化课程知识更新完全可以以天数计。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工作中的普及,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二)信息技术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快速发展。城乡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覆盖、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薄弱学校跨越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广阔的农村,尤其是农村小学,许多学生跟随家长走向县城,优质生源不断减少;农村教师学历整体层次较低,信息化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不能和课堂有效融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手段单一,无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等等问题仍然阻碍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
(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一般认为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四能四会”,即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自省,能共处会审美。
三、农村小学信息化技术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效果惊人,但基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推广情况不尽人意。目前不少县市一方面对农村加大硬件投入,建立全域大数据平台,以解决农村师资和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问题。重点更新师生低配置计算机、升级改造班班通设备、加快无线网络覆盖、加快万兆升级工作,同时建立教育信息化帮扶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让农村教育享受更新更广阔的资源和信息。整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完善城乡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一体化和共享服务机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名师工作站”等平台,促进城乡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交流合作。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然而在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即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硬件是配备了,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操作技能不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浅层化的教学,未能与课堂内外有机融合;课程之间分科过细,学科之间联系不够;教育评价单一化,多从分数定高低,核心素养评价方式虚化等等,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作用显现远远不够。
四、研究方向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农村小学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然而农村小学信息化技术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种种不如意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将信息技术和教育双向融合,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司.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Z].2015-06-08.
[2]罗燚.欧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3]索桂芳.核心素养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1):22-27.
[5]陈静.国内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综述[J].产学研理论与实践,2020,28(07):100-101.
作者简介:袁新明(1967-),男,湖北大冶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和数学教学。
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大力推广,让传统的教学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教学模式、教育方法都得以整改,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化、科学化。
(一)信息技术开创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新方向。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主要以应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致使学生只能依赖教师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新精神。教育信息化明显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教材等纸质资料因出版时差原因,一般落后社会发展,而信息化课程知识更新完全可以以天数计。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工作中的普及,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二)信息技术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快速发展。城乡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覆盖、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薄弱学校跨越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广阔的农村,尤其是农村小学,许多学生跟随家长走向县城,优质生源不断减少;农村教师学历整体层次较低,信息化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不能和课堂有效融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手段单一,无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等等问题仍然阻碍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
(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一般认为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四能四会”,即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自省,能共处会审美。
三、农村小学信息化技术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效果惊人,但基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推广情况不尽人意。目前不少县市一方面对农村加大硬件投入,建立全域大数据平台,以解决农村师资和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问题。重点更新师生低配置计算机、升级改造班班通设备、加快无线网络覆盖、加快万兆升级工作,同时建立教育信息化帮扶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让农村教育享受更新更广阔的资源和信息。整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完善城乡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一体化和共享服务机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名师工作站”等平台,促进城乡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交流合作。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然而在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即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硬件是配备了,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操作技能不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浅层化的教学,未能与课堂内外有机融合;课程之间分科过细,学科之间联系不够;教育评价单一化,多从分数定高低,核心素养评价方式虚化等等,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作用显现远远不够。
四、研究方向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农村小学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然而农村小学信息化技术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种种不如意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将信息技术和教育双向融合,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司.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Z].2015-06-08.
[2]罗燚.欧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3]索桂芳.核心素养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1):22-27.
[5]陈静.国内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综述[J].产学研理论与实践,2020,28(07):100-101.
作者简介:袁新明(1967-),男,湖北大冶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和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