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视角下《鹊桥仙·纤云弄巧》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者是宋代词人秦观。该词以牛郎织女的神话爱情故事作为创作灵感,赞颂了纯洁细腻、真挚动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一、概述
  三美原则最早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后有许渊冲先生将其运用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翻译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中最重要的一美则是“意美”。关于“意美”的重要性,许渊冲先生是这样说的,“传达了原诗的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译诗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的翻译”。
  笔者从《鹊桥仙·纤云弄巧》众多译文中选取了许渊冲、王宏印、赵彦春三位先生的译文,从“三美论”出发,对三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旨在说明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在意境层面上传达意义之美,在韵脚层面上传达音律之美,还要在对仗层面上传达形式之美,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意美。此外,笔者还希望通过进一步论证“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让读者对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意美视角下《鹊桥仙·纤云弄巧》译文比较研究
  (一)“鹊桥仙”
  “鹊桥仙”,是唐宋时期的词牌名,整首词作上半部分描写牛郎织女的相会,后半部分则描写了他们的别离。三个译文相对比,许渊冲先生的译文“Immortal at the Magpie Bridge”和赵彦春先生的译文“The Magpie Bridge Immortal”都用了“immortal”一词,这个词的英文解释是“famous and likely to be remembered for a long time”,有“不朽、流芳百世”的意思,既突出了牛郎织女之间的绝美爱情将永垂不朽,又暗含悲壮、依依不舍之情。王宏印先生的译文“The Magpie Bridge Rendezvous”则选用了“rendezvous”一词,该词源自法语,既可以形容男女之间私密的幽会,也可以形容盛大的聚会,此处用来形容牛郎织女的一年一见相当合适,也更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
  (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一读下来,就能感受到作者这两句对天上的星星和云彩的描写,充斥着人类的细腻情感。许渊冲先生将这句词的前半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译为“Clouds float like works of art;stars shoot with grief at heart”,将云与星都拟人化,突出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云朵姿态优美,星星璀璨耀眼;而王宏印先生的译文“Slender Clouds gather into nature's fine needle works;Love Stars message their sorrows for long separation”则是借云弄巧,借星传恨,具有一定神话意义。赵彦春先生则译为“A cloud plays,shown her art.A star shoots,grieved his heart”,运用了对仗的句式,朗朗上口,将星云的意象表现了出来。“飞星传恨”中“传”这一动词的处理较为巧妙,“shoot”一词为许渊冲先生和赵彦春先生的选择,虽然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时态,但都表达了天上的星星要给这对情侣传递信息的迫切性。而王宏印先生则用了“message”一词,更加文艺地将恋人之间那种书不尽的情谊描绘了出来。笔者认为“shoot”一词更好,既有传讯之意又暗含速度很快,更加符合语境。
  (三)“忍顾鹊桥归路”
  对于这一小句的翻译,三位译者均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许渊冲先生译为:“Can they bear a separate homeward way?”将“鹊桥”的引申含义翻译了出来,即“回家的路”,将虚拟的鹊桥实意化,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此时此刻牛郎织女二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痛心情,将当时主人公要分离的悲痛场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充分体现了意美。王宏印先生译为:“A tender heart grows a tender love,but lasting all. A good date is but a good dream,once a year. Alas! Never look back at the Magpie Bridge where you meet!”祈使句强烈的语气及感叹号,爱人之间的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更是将只能一年一见的悲愤与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赵彦春先生译为“To Magpie Bridge,their eyes sadly gleam”,相比之下更加简洁,但是真切地传达出了“执手相看泪眼”之景象,将牛郎织女无奈又要分开的凄美爱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最后这一句在描写完了牛郎织女悲伤别离后,将主题直接升华至故事的高潮,也安慰这对爱侣:只要两人都对对方的感情至死不渝,就不必贪恋这一时的卿卿我我。
  现将三种译文排列如下:
  “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许渊冲译)
  “People acclaim:‘It's a better couple to miss and meet than to simply stay together from morn to night.’”(王宏印译)
  “If two hearts can remain steadfast for aye,why need they keep together night and day?”(赵彦春译)
  从三人的译文可以看出,许渊冲先生和赵彦春先生都采用了“for aye”,这一表达是比较古典且优雅的,含有永远之意。后半句两人也都采用了反问句的口吻,在句式上均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将原文的意象表达了出来。王宏印譯此处却独辟蹊径,采用了引用他人的话的间接语气,搭配使用比较句型“It's a  better couple to…than to…”来强调只要两情相悦,至死不渝,不必贪求一时的卿卿我我。笔者看来,“last for aye”的表达最佳,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推到了最高潮,和“便胜却人间无数”相呼应,读下来使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更加理解了“rendezvous”一词在译文中的含义。
  三、结束语
  汉语诗词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浩瀚工程,即使汉语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不可译性,笔者依然了解到不少译者将汉诗外译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而笔耕不辍。汉语诗词的美不正是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吗?以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为例,笔者从众多译文中选取了许渊冲、王宏印、赵彦春三位先生的译文,从“三美论”出发对三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点,笔者也从中学到了些许汉诗英译的经验。
其他文献
动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除了美学、电影学、心理学,还要融入幽默元素,使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剧情等具有浓厚的喜剧效果,给人们以良好的体验。  动画片之所以可以风靡全球,主要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动画片中运用丰富的幽默元素,使得动画片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设定幽默元素时,要结合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以保证角色更加深
期刊
一参加工作,三虎爹妈就给三虎上课了,大致意思就是:有了正式工作,娶媳妇的条件就高了,学历、长相、家庭背景,各方面都应该考虑进去,硬性条件就是要有个长期、稳定的工作。三虎爹妈的考虑很现实,学历代表脑筋,娶媳妇传宗接代,媳妇聪明,生出来的孩子也一定聪明;长相虽然也遗传,但只要眉周眼正,看惯了也就那么回事,长得好看又不能当吃当喝,再说了,长得好看的女人一般难驾驭,得男人时时小心陪着,而且容易遭人惦记;只
期刊
古时闺秀能文,实非易事。闺秀诗文得以传颂、不遭毁谤,更属不易。这也是“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的封建礼仪所制约的。可以说,在以“言志”为传统的诗歌里,“女性天生就处于劣势”。古代女性诗人的诞生,需要非常难得的契机,须得像李清照那样,生于士大夫之家,藏书甚丰,父善属文,工于辞章,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富有文学修养……只有在这种幼时书香馥郁,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才有可能得到诗律启蒙,而能否写出佳作,还要
期刊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家喻户晓,其在中国文学界的评价非常高,也被赋予了非常多的含义,比如它是我国历史上演义小说类型的鼻祖,是对历史上民心、人才以及谋略方面的具体写照。《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一批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并且其文化意义给世界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理念,从传播的形式、传播的主体、传播的渠道以及传播的受众四个不同角度出发,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海外传
期刊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历来被人们解读为捍卫封建伦理,没有自身思想,随遇而安的“无情”的木头人,更被视作是“宝黛”爱情的破坏者;而本文将以脂评本《红楼梦》为基调,从脂砚斋所作评语的角度去解读薛宝钗的“无情”,来探析薛宝钗其端厚温雅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巨作,通篇以假笔写真情之处不胜枚举,观者若以巨眼观之,当自能窥其堂奥,得其本真旨意。但把“宝黛”之爱情推得极高的读者人数众多,因此
期刊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写的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小说描写了外省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的独生女爱玛悲剧的一生。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深刻描绘,通过爱玛的悲剧,控诉了恶浊鄙俗的社会,指出爱玛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国内有部分学者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爱玛的形象,指出了爱玛身上鲜明的女性意识。但该分析仅停留在人物的表层形象,并未对人物背后真正的形象特点进行深挖,且未能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视角对爱玛
期刊
自20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这一地区新出土的材料既补充了历史文献,又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本楼兰本《急就篇》为书法研究者提供了历史上少见的墨迹本《急就篇》,楷书书写部分显示了时代的书写特征,另一部分墨迹是宋代之前唯一的《急就篇》章草书墨迹材料。  斯坦因于1913年至1915年进行第三次中亚行,在楼兰地区,发掘到了
期刊
“神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继陆机《文赋》后,刘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形象思维”学说,在其《文心雕龙》中提出了“神思”学说。“神思”不是与世隔绝的胡思乱想,而是“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精神活动。可将“神思”理解为一种不羁绊于眼界而随心想象的“思理”。  一、创作发生阶段,创作主体需进入虚静状态  刘勰“神思”学说认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
期刊
《孔乙己》作为一篇短篇小说,全文不到3000个字,却贯穿了孔乙己的一生。从他青年时期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中年时期的贫困潦倒,沦落到偷书,又因为偷书而挨打,甚至被打断了两条腿,直到最后的消失。原文中对孔乙己的结局是这样描述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对孔乙己的死,没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也没有调侃性的幽默,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叙述,“大约”“的确”既不确定又确定,给我们留下的仅仅只有
期刊
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多有对于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孔子诗学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开创了儒家诗学思想理论体系,同时也开启了后世诗学人格化的道路,对整个诗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贯穿着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  一、孔子诗学思想基础—“仁”与“礼”  (一)依于仁  “仁”是《论语》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甚至有学者由此认为“仁”就是儒家哲学的本体,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