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童心去理解。只有深入到这个独特的精神世界,才可能找到塑造他、教育他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对有听力障碍的特殊儿童。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聋孩子心灵的知音,理解聋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意义,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够真正的用心地去读聋孩子这本书,就会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包括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与规范不太符合的行为。教师的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则是促进聋孩子加速前进的动力。因此,平时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聋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我的教学经验中,深感激励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激励教学法能使教师着眼于发现聋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利用聋生的"闪光点"来激励他们,让聋生长期处在被激励和支持的环境中,不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法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1 激励学习动力,克服学习障碍
要聋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创造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有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聋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聋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如《美丽的花》一课,我首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泥塑、染纸、剪纸、拓印、纸版画、线贴、树叶拼贴、布贴、蜡笔刮画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聋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使学生在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不断跨越学习障碍。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2 激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激励自我体验,即是激励聋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聋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聋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3 激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聋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聋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聋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聋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聋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有其内在的含义,是聋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聋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聋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引导聋生以“我爱美丽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聋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春天的田野遍地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4 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特殊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培养聋生创新能力,要比正常的孩子难度大得多。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聋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聋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聋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聋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低年级学生画《我心中的太阳》时。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聋生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聋生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一些聋生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学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聋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再如海底世界想象创作画,我让聋生注意收集有关宇宙、太空、探测器等图片,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在优秀作业栏里,让学生相互观看,从中得到启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测器、航天器的外形和功能,让学生开展竞赛,看谁设计出新颖、最先进的探测器去海底遨游一番。这时我出了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画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聋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聋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此外,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聋生,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我在教学中,为了挖掘每一个聋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聋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聋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即使作业画得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在辅导聋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聋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聋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往往只会临摹作品。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激励会为每一个聋生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他(她)们的一生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每一个聋生,充分开发潜力,让每一个聋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从我的教学经验中,深感激励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激励教学法能使教师着眼于发现聋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利用聋生的"闪光点"来激励他们,让聋生长期处在被激励和支持的环境中,不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法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1 激励学习动力,克服学习障碍
要聋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创造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有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聋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聋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如《美丽的花》一课,我首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泥塑、染纸、剪纸、拓印、纸版画、线贴、树叶拼贴、布贴、蜡笔刮画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聋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使学生在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不断跨越学习障碍。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2 激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激励自我体验,即是激励聋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聋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聋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3 激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聋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聋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聋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聋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聋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有其内在的含义,是聋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聋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聋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引导聋生以“我爱美丽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聋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春天的田野遍地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4 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特殊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培养聋生创新能力,要比正常的孩子难度大得多。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聋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聋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聋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聋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低年级学生画《我心中的太阳》时。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聋生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聋生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一些聋生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学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聋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再如海底世界想象创作画,我让聋生注意收集有关宇宙、太空、探测器等图片,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在优秀作业栏里,让学生相互观看,从中得到启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测器、航天器的外形和功能,让学生开展竞赛,看谁设计出新颖、最先进的探测器去海底遨游一番。这时我出了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画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聋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聋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此外,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聋生,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我在教学中,为了挖掘每一个聋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聋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聋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即使作业画得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在辅导聋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聋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聋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往往只会临摹作品。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激励会为每一个聋生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他(她)们的一生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每一个聋生,充分开发潜力,让每一个聋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