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 这些“空白点”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和无奈,而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和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
一、扩充词语,加强共鸣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抓关键词语补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滋养的同时,熏陶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如《丑小鸭》教学片段: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如果请你给“猎狗追赶他”这句话画一幅插图,那么画上的猎狗会是什么样的?丑小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1:猎狗凶狠地瞪着它,丑小鸭害怕极了,浑身哆嗦着。
生2:猎狗龇着牙,挥舞着爪子扑过来,丑小鸭好害怕,缩着身子,拼命往草丛里钻。
……
这是学生从心底发出的最纯真的声音。此时,我抓住关键词进行补白,用语言描绘着丑小鸭的遭遇,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满怀一颗同情心。
二、推敲标点,感悟意境
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所不可缺少的,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省略号,让学生进行“补白”想象。
如《泉水》教学片段: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想想:泉水它流过哪儿?遇见了谁?都说了什么?
生1:泉水流过校园,看到同学们在读书,泉水说:“读吧,读吧,我的琴声很美,正好为你们琅琅的书声伴奏呢!”
生2:泉水流过沙漠,看到小树耷拉着脑袋,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饱了你们就能长成大树,把大沙漠变成大森林。”
这既有利于阅读的深化,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体会。因为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三、挖掘内容,丰富画面
1.在情节内容的“空白”处推想
情节的描写,往往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作者由于构思炼意的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情节。
如《一面五星红旗》教学片段: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师:想象一下,在这迷路的几天时间里,“我”还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
生:第一天,“我 ”————(身上的伤口发炎了)
第二天,“我 ”————(几次饿晕了)
第三天,“我 ”————(太渴了)
……
这里的“补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 ”当时处境的艰难。对艰难处境体会得越深刻,学生对“我 ”后来的这种宁可饿死,也不用国旗换面包的爱国情怀体验就越深刻!因此,对于文本中的情节空白,教师可以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的形象。
2.在心理活动的“空白”处猜测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角色就是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体验。
如《掌声》第二、三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同学们没有嘲笑我,而为我鼓掌打气,我要感谢同学们真心的帮助。
生:是同学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演讲成功。
师:英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她结束演讲时,同学们又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如果你是英子,你想说些什么?
生:谢谢同学们,没有大家的鼓励,也就没有这精彩的演讲。
生:我行的,我获得了成功,我不比别人差。
……
教学中,以“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想……”、“如果你是英子,你想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学生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
3.在形象感悟的“空白”处揣摩
《画家和牧童》一课写的是唐朝画家戴崧的画技高超,他的《斗牛图》受到了大家的高度称赞,但却受到了一个小牧童的质疑,最后他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为什么堂堂一个大画家能有如此的气度?戴崧这样谦虚好学、勇于承认错误的崇高品质如何让学生去体会呢?我对学生进行了想象“补白”的教学。
师:当小牧童指出戴崧的画的错误时,周围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生:大家想,区区一个小牧童怎么可能找出画家的错呢!肯定是他看花眼了!
生:画家画得这么好,牧童怎么可能知道他哪里画错了呢!而且一个小小的牧童,肯定是在这儿胡闹……
师:当戴崧听完牧童的批评后,他又怎么想呢?
生:戴崧一定在想,连牧童都知道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而自己却把它画得翘起来,真是惭愧啊!
生:戴崧在想,自己的知识还不如小牧童,以后作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
师:戴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周围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大画家也不例外。
生:戴崧是一个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板书:虚心)
师:是的,人都是有缺点的,关键是要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时,我抓住文本内容的空白进行“补白”想象,这样既为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进行了服务,也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四、续写补白,升华情感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有意识创设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续写“补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继续,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如《妈妈的账单》这一课中的补白教学:
师,当小彼得看着妈妈账单上的“0”芬尼,想到自己索取的报酬,他的感受用书上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啊!他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此时他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能替他说出来吗?
生1:妈妈,对不起。
生2:妈妈,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
师:读着小彼得和他母亲发生的动人的故事,咱们也来交流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母爱的故事吧!(学生把收集来的故事在小组里互相交流阅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引领学生发现空白,填补空白,努力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钟岚)
一、扩充词语,加强共鸣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抓关键词语补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滋养的同时,熏陶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如《丑小鸭》教学片段: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如果请你给“猎狗追赶他”这句话画一幅插图,那么画上的猎狗会是什么样的?丑小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1:猎狗凶狠地瞪着它,丑小鸭害怕极了,浑身哆嗦着。
生2:猎狗龇着牙,挥舞着爪子扑过来,丑小鸭好害怕,缩着身子,拼命往草丛里钻。
……
这是学生从心底发出的最纯真的声音。此时,我抓住关键词进行补白,用语言描绘着丑小鸭的遭遇,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满怀一颗同情心。
二、推敲标点,感悟意境
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所不可缺少的,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省略号,让学生进行“补白”想象。
如《泉水》教学片段: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想想:泉水它流过哪儿?遇见了谁?都说了什么?
生1:泉水流过校园,看到同学们在读书,泉水说:“读吧,读吧,我的琴声很美,正好为你们琅琅的书声伴奏呢!”
生2:泉水流过沙漠,看到小树耷拉着脑袋,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饱了你们就能长成大树,把大沙漠变成大森林。”
这既有利于阅读的深化,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体会。因为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三、挖掘内容,丰富画面
1.在情节内容的“空白”处推想
情节的描写,往往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作者由于构思炼意的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情节。
如《一面五星红旗》教学片段: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师:想象一下,在这迷路的几天时间里,“我”还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
生:第一天,“我 ”————(身上的伤口发炎了)
第二天,“我 ”————(几次饿晕了)
第三天,“我 ”————(太渴了)
……
这里的“补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 ”当时处境的艰难。对艰难处境体会得越深刻,学生对“我 ”后来的这种宁可饿死,也不用国旗换面包的爱国情怀体验就越深刻!因此,对于文本中的情节空白,教师可以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的形象。
2.在心理活动的“空白”处猜测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角色就是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体验。
如《掌声》第二、三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同学们没有嘲笑我,而为我鼓掌打气,我要感谢同学们真心的帮助。
生:是同学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演讲成功。
师:英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她结束演讲时,同学们又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如果你是英子,你想说些什么?
生:谢谢同学们,没有大家的鼓励,也就没有这精彩的演讲。
生:我行的,我获得了成功,我不比别人差。
……
教学中,以“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想……”、“如果你是英子,你想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学生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
3.在形象感悟的“空白”处揣摩
《画家和牧童》一课写的是唐朝画家戴崧的画技高超,他的《斗牛图》受到了大家的高度称赞,但却受到了一个小牧童的质疑,最后他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为什么堂堂一个大画家能有如此的气度?戴崧这样谦虚好学、勇于承认错误的崇高品质如何让学生去体会呢?我对学生进行了想象“补白”的教学。
师:当小牧童指出戴崧的画的错误时,周围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生:大家想,区区一个小牧童怎么可能找出画家的错呢!肯定是他看花眼了!
生:画家画得这么好,牧童怎么可能知道他哪里画错了呢!而且一个小小的牧童,肯定是在这儿胡闹……
师:当戴崧听完牧童的批评后,他又怎么想呢?
生:戴崧一定在想,连牧童都知道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而自己却把它画得翘起来,真是惭愧啊!
生:戴崧在想,自己的知识还不如小牧童,以后作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
师:戴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周围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大画家也不例外。
生:戴崧是一个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板书:虚心)
师:是的,人都是有缺点的,关键是要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时,我抓住文本内容的空白进行“补白”想象,这样既为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进行了服务,也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四、续写补白,升华情感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有意识创设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续写“补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继续,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如《妈妈的账单》这一课中的补白教学:
师,当小彼得看着妈妈账单上的“0”芬尼,想到自己索取的报酬,他的感受用书上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啊!他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此时他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能替他说出来吗?
生1:妈妈,对不起。
生2:妈妈,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
师:读着小彼得和他母亲发生的动人的故事,咱们也来交流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母爱的故事吧!(学生把收集来的故事在小组里互相交流阅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引领学生发现空白,填补空白,努力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