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启蒙性、应用性、实践性、引导性、新颖性较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合格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自身的特点,分析了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大;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幼儿教师素质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现今各种层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宽泛的知识结构、精湛的专业素养、优秀的心理素质、美好的心灵美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越来越受到园区、幼儿、家长和社会的喜欢。为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实践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研究学前教育实践,立足真实的课堂教育情境,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经历了幼儿园的各种保教活动,才能掌握保教技能,并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由衷的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以来是电大的优势专业之一,新形势下电大应紧跟时代步伐,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认真思考,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进一步提高电大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目前要达到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至少要修满22~24门课程。其中15~17门为中央统设课,而专业中的非统设必修课程,根据2019春新规则统计,共有4~5门左右(通识课只按选1门课程计算)。按照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1门课程)、专业基础课(6门课程)、职业核心课(8门课程)、通识课(1门课程)、专业/职业延展课(3门课程)、综合实践课(2门课程)、公共英语课(1门课程)、思想政治课(3门课程)八个模块。其中综合实践课由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构成,共8个学分,占全部课程的8%,开设学期均为第五学期,学生最后需要提交教育实习报告和毕业作业即可获得学分。由此可以看出,电大学前教育专科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偏少,安排较为集中且时间较短,训练时间不足、缺少连续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易流于形式,有时实践成了“过把老师瘾”,“客串”一下幼儿老师,未能在实践中成为真正的实践“主角”,未能完全融入幼儿教学和幼儿生活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传统电大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受重视的程度不够,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将实践教学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同时,由于经费有限、专业建设资源有限等原因,电大师资较为紧张。因此在实践课指导教师的安排上,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多名学生并非个别现象。同时,实践课程的安排上仅仅占总比重的0.8%,实践环节形式单一,教师没有很好的将学前教育有关的课程安排到实践教学中,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设计仅仅作为两门课程,只要提交教育实习报告和作业即可通过,对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否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不得而知。实践课时少、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实践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3.学生专业基础偏低
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目的是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只要年满18岁,符合报名时的基础学历要求,就可以就读。学生进入电大之前的学历背景、知识体系、社会经验、工作经历等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在中专或职高中学习过教育学和/或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进入学校后学习比较快;而有的学生本就在职幼儿园教师,已经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但有的是学生可能纯粹就是基于兴趣或职业规划或增加“就业筹码”而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前有可能很少或者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和/或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所以即使是同一批次或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年龄、学习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工作背景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长期“课程式”的教育实践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没有积极主动地从“要我学”、“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学”、“我要做”,难以真正融入到实践过程中,这些因素都相应的增加了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的难度。
4.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基层电大办学的自身特点和条件的限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琴房、舞蹈室、游戏与活动室并未完全配备,校内实践环境简单,校外实践基地也不多。实践教学组织不够完善,一直存在着形式主义、内容狭窄、评价单一的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也没有全程跟踪,仅对教育实习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进行检查,忽视了对各门实践课程的规范管理,实践效果、实践中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也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总结,这导致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没有具体的、科学的可参照标准,没有起到促进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以及激发实习生热情的作用,起不到真实指导作用的评价效果,必然降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電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水平的策略
1.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每年春秋2次招生,学习方式先进,学习资源丰富,充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应健全课堂教学观摩管理、教育见习、毕业作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使学生的每一次见习和实习活动都目的明确。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与本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对学生在基地园的实习多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共同监督、促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虽然现阶段电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学时较少,操作性不强。但该专业的很多理论课的实际应用性都很强,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师口语等。在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有目的、有目标、有方法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一线教学,丰富课程教学,增强课程实践,弥补教学计划实践课程安排的不足。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幼儿园实地教学觀摩,现场指导学生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为了有效电大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需要对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进行了解、分析、考查、测试和评价,“知己知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把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形成“常态”,对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深入教学一线,观察幼儿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多学、多做、多思、多练、多悟,与时俱进的研究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育的目标,理论和实践有机的高度结合,才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动态的评价反馈机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建立实时的动态考评机制、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反馈系统。学校应根据幼儿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提出具体的考核目标与内容、明确详细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应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需要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也需要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
总之,随着电大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要求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与技能的培养成功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丽娜.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6.
[2]王晓丽.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蒋霞(1983—),女,汉,四川资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培训、研学旅行和终身教育研究,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电大;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幼儿教师素质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现今各种层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宽泛的知识结构、精湛的专业素养、优秀的心理素质、美好的心灵美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越来越受到园区、幼儿、家长和社会的喜欢。为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实践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研究学前教育实践,立足真实的课堂教育情境,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经历了幼儿园的各种保教活动,才能掌握保教技能,并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由衷的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以来是电大的优势专业之一,新形势下电大应紧跟时代步伐,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认真思考,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进一步提高电大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目前要达到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至少要修满22~24门课程。其中15~17门为中央统设课,而专业中的非统设必修课程,根据2019春新规则统计,共有4~5门左右(通识课只按选1门课程计算)。按照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1门课程)、专业基础课(6门课程)、职业核心课(8门课程)、通识课(1门课程)、专业/职业延展课(3门课程)、综合实践课(2门课程)、公共英语课(1门课程)、思想政治课(3门课程)八个模块。其中综合实践课由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构成,共8个学分,占全部课程的8%,开设学期均为第五学期,学生最后需要提交教育实习报告和毕业作业即可获得学分。由此可以看出,电大学前教育专科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偏少,安排较为集中且时间较短,训练时间不足、缺少连续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易流于形式,有时实践成了“过把老师瘾”,“客串”一下幼儿老师,未能在实践中成为真正的实践“主角”,未能完全融入幼儿教学和幼儿生活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传统电大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受重视的程度不够,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将实践教学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同时,由于经费有限、专业建设资源有限等原因,电大师资较为紧张。因此在实践课指导教师的安排上,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多名学生并非个别现象。同时,实践课程的安排上仅仅占总比重的0.8%,实践环节形式单一,教师没有很好的将学前教育有关的课程安排到实践教学中,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设计仅仅作为两门课程,只要提交教育实习报告和作业即可通过,对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否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不得而知。实践课时少、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实践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3.学生专业基础偏低
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目的是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只要年满18岁,符合报名时的基础学历要求,就可以就读。学生进入电大之前的学历背景、知识体系、社会经验、工作经历等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在中专或职高中学习过教育学和/或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进入学校后学习比较快;而有的学生本就在职幼儿园教师,已经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但有的是学生可能纯粹就是基于兴趣或职业规划或增加“就业筹码”而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前有可能很少或者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和/或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所以即使是同一批次或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年龄、学习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工作背景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长期“课程式”的教育实践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没有积极主动地从“要我学”、“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学”、“我要做”,难以真正融入到实践过程中,这些因素都相应的增加了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的难度。
4.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基层电大办学的自身特点和条件的限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琴房、舞蹈室、游戏与活动室并未完全配备,校内实践环境简单,校外实践基地也不多。实践教学组织不够完善,一直存在着形式主义、内容狭窄、评价单一的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也没有全程跟踪,仅对教育实习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进行检查,忽视了对各门实践课程的规范管理,实践效果、实践中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也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总结,这导致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没有具体的、科学的可参照标准,没有起到促进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以及激发实习生热情的作用,起不到真实指导作用的评价效果,必然降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電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水平的策略
1.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每年春秋2次招生,学习方式先进,学习资源丰富,充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应健全课堂教学观摩管理、教育见习、毕业作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使学生的每一次见习和实习活动都目的明确。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与本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对学生在基地园的实习多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共同监督、促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虽然现阶段电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学时较少,操作性不强。但该专业的很多理论课的实际应用性都很强,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师口语等。在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有目的、有目标、有方法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一线教学,丰富课程教学,增强课程实践,弥补教学计划实践课程安排的不足。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幼儿园实地教学觀摩,现场指导学生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为了有效电大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需要对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进行了解、分析、考查、测试和评价,“知己知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把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形成“常态”,对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深入教学一线,观察幼儿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多学、多做、多思、多练、多悟,与时俱进的研究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育的目标,理论和实践有机的高度结合,才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动态的评价反馈机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建立实时的动态考评机制、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反馈系统。学校应根据幼儿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提出具体的考核目标与内容、明确详细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应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需要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也需要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
总之,随着电大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要求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与技能的培养成功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丽娜.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6.
[2]王晓丽.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蒋霞(1983—),女,汉,四川资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培训、研学旅行和终身教育研究,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