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本文旨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古希腊哲人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古罗马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在德育工作中,抓好学生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德育教育往往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非常关键。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又回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者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学者的回答说出了最普遍而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现在的独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孤独感特强;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特差;意志力薄弱,依赖性特强;追求享乐,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讲责任、权利、义务、法制;对人对事冷漠,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是非不明。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影响一个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要扭转社会风气,必须补上“养成教育”这一课。
学校教育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道德水准高、文明层次高、思想品质高的接班人与劳动者。为达此目的,养成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一通知就德育和养成教育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
养成教育的目标“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基本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养成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因此,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比如,想让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较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然后,每天按计划采取行动,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了。其次是积累的习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积累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幼儿园、一年级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早。
加强心里疏导,养成健康心态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挫折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养成教育要抓好行为训练,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要抓好行为训练,根据实际建章立制,以规章制度管理人,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规章制度培养人。建立科学的检查制度,用规章制度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扶正抑邪,扬长避短,养成学生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抓好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其主要表现在德育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方面。因此,德育对于养成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定向作用。从养成教育与德育的本质来看:德育的本质是将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养成教育内容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内容,养成教育的重心在德育的结构中主要表现在着重对教育者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道德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德育的一个结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古希腊哲人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古罗马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在德育工作中,抓好学生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德育教育往往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非常关键。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又回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者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学者的回答说出了最普遍而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现在的独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孤独感特强;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特差;意志力薄弱,依赖性特强;追求享乐,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讲责任、权利、义务、法制;对人对事冷漠,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是非不明。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影响一个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要扭转社会风气,必须补上“养成教育”这一课。
学校教育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道德水准高、文明层次高、思想品质高的接班人与劳动者。为达此目的,养成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一通知就德育和养成教育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
养成教育的目标“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基本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养成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因此,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比如,想让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较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然后,每天按计划采取行动,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了。其次是积累的习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积累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幼儿园、一年级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早。
加强心里疏导,养成健康心态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挫折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养成教育要抓好行为训练,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要抓好行为训练,根据实际建章立制,以规章制度管理人,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规章制度培养人。建立科学的检查制度,用规章制度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扶正抑邪,扬长避短,养成学生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抓好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其主要表现在德育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方面。因此,德育对于养成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定向作用。从养成教育与德育的本质来看:德育的本质是将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养成教育内容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内容,养成教育的重心在德育的结构中主要表现在着重对教育者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道德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德育的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