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活动,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阅读能力。
一、?大胆质疑,增强探究的自主性
1.?在课题上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在验证猜测、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如教学《第一朵杏花》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其实文章写的就是竺可桢爷爷,那为什么文章不以《竺可桢爷爷》为题呢?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这些问题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唤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活动中来。
2.?在空白处质疑。苏教版的不少课文有许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经过读者以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填补。引导学生在空白处质疑、解疑,学生容易进入“文章的心灵”,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爱之链》一文时,女店主在得到了老妇人的帮助后,走进里屋,亲吻着熟睡中的丈夫,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文章就此结束。教学时可设计问题: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她为什么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乔依是女店主的丈夫,他帮助了老妇人,在他的感染下,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这就是爱的接力棒,爱的延续。有了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质疑,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这一问题引发另一问题,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贯穿于学生阅读探究的始终,使阅读探究的过程一直伴随着积极思维活动,从而提高探究性阅读的质量。
3.?在矛盾点质疑。文章前后的矛盾点往往是文中蕴涵玄机处,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点睛的伏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进行深入的探究思考,能使学生对文本的体会、理解更真切。仍以《爱之链》为例,教学时可以安排质疑:从文中多处可以看出,乔依家庭条件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家庭更需要的就是“钱”,而乔依帮助老妇人修了车却不要钱,这又该怎么理解?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自主展开探究阅读,深入挖掘文中的“破汽车”、“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没穿袜子”、“破手套”、“餐馆十分破旧,光线昏暗”、“怀孕至少有8个月了”等细节来谈感受,进一步体会了极度贫困的乔依无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边读边思,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的意识。
二、?个性化阅读,增强探究的开放性
1.?自主批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注,以此强调学生个人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如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探究阅读,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认识了能根据观察大胆推测的富兰克林、大胆推测雷暴就是放电现象的富兰克林、被人们冷嘲热讽的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取笑决定用实验来解开雷暴秘密的富兰克林。学生有感而发,有得而写,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2.?自我思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感受了藏经洞的藏品丰富后,引导学生探究:那个曾经装得满满的藏经洞现在空空如也,你觉得这样的蔵经洞还能被称之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吗?这时学生选择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了阐述,各异的见解萌发出他们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学生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道理;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明白了莫高窟艺术在中国,文化在中国,精神在中国,根在中国的道理。
3.?延伸课外。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对课文中包含的许多问题产生兴趣,但这些问题与教学任务关系不大,或者是教学时间不允许,无法在课堂内解决。课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帮助确定阅读探究的内容。比如,教学《变色龙》一课,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变色龙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如布置学生围绕“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除了变色,它还有什么绝招”等问题,让学生课后阅读有关资料进行探究。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一、?大胆质疑,增强探究的自主性
1.?在课题上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在验证猜测、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如教学《第一朵杏花》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其实文章写的就是竺可桢爷爷,那为什么文章不以《竺可桢爷爷》为题呢?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这些问题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唤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活动中来。
2.?在空白处质疑。苏教版的不少课文有许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经过读者以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填补。引导学生在空白处质疑、解疑,学生容易进入“文章的心灵”,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爱之链》一文时,女店主在得到了老妇人的帮助后,走进里屋,亲吻着熟睡中的丈夫,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文章就此结束。教学时可设计问题: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她为什么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乔依是女店主的丈夫,他帮助了老妇人,在他的感染下,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这就是爱的接力棒,爱的延续。有了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质疑,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这一问题引发另一问题,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贯穿于学生阅读探究的始终,使阅读探究的过程一直伴随着积极思维活动,从而提高探究性阅读的质量。
3.?在矛盾点质疑。文章前后的矛盾点往往是文中蕴涵玄机处,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点睛的伏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进行深入的探究思考,能使学生对文本的体会、理解更真切。仍以《爱之链》为例,教学时可以安排质疑:从文中多处可以看出,乔依家庭条件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家庭更需要的就是“钱”,而乔依帮助老妇人修了车却不要钱,这又该怎么理解?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自主展开探究阅读,深入挖掘文中的“破汽车”、“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没穿袜子”、“破手套”、“餐馆十分破旧,光线昏暗”、“怀孕至少有8个月了”等细节来谈感受,进一步体会了极度贫困的乔依无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边读边思,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的意识。
二、?个性化阅读,增强探究的开放性
1.?自主批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注,以此强调学生个人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如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探究阅读,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认识了能根据观察大胆推测的富兰克林、大胆推测雷暴就是放电现象的富兰克林、被人们冷嘲热讽的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取笑决定用实验来解开雷暴秘密的富兰克林。学生有感而发,有得而写,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2.?自我思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感受了藏经洞的藏品丰富后,引导学生探究:那个曾经装得满满的藏经洞现在空空如也,你觉得这样的蔵经洞还能被称之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吗?这时学生选择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了阐述,各异的见解萌发出他们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学生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道理;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明白了莫高窟艺术在中国,文化在中国,精神在中国,根在中国的道理。
3.?延伸课外。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对课文中包含的许多问题产生兴趣,但这些问题与教学任务关系不大,或者是教学时间不允许,无法在课堂内解决。课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帮助确定阅读探究的内容。比如,教学《变色龙》一课,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变色龙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如布置学生围绕“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除了变色,它还有什么绝招”等问题,让学生课后阅读有关资料进行探究。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