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个中小板市场总体良好,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资金问题,中小板已成为中小企业高效的融資平台。本文通过对苏州市中小板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苏州 中小板 公司发展
2004年6月,我国首次推出中小板市场,中小板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平稳发展的有力支持。截止到2015年末,中小板上市公司已发展到776家,比上一年增加44家公司,同比增长6.01%。中小板公司股票总市值也增长到103950.4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0892.2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03.59%;平均市盈率也比上一年增加了20.52%,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平均市盈率已达到68.06,比年初增加了27。
一、苏州中小板市场发展概况
1.苏州中小板市场发展现状。苏州作为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城市,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拥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而对于这些企业如何长期稳定发展,也是政府和企业自身所一直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小板日趋成熟,苏州越来越多的选择中小板市场作为融资的重要渠道,提升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扩张的能力。截止2015年12月31日,苏州市共有36家企业在中小板市场上市,他们分布在5个县级市和4个管辖区,其中张家港市中小板上市企业最多,占比达到33.33%,共有12家;其次是吴江市共有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占苏州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的16.67%;占比11.11%的苏州工业园区则排在第三位,共有4家;在行业方面,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行业,共达到29家企业;排在第二位的是化工行业,占比达到20%;其次分布比较多的行业是电子行业。
2.苏州市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特点。
2.1中小板公司上市数量不稳定。我国的资本市场较西方国家起步晚,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也有待完善,自身稳定性也较差,最终导致等到中小板推出后,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重大制度性变革,首次公开发行也暂停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以及股票市场熊市、平市、牛市的交替,这些都使得我市中小板公司上市数量不稳定。从苏州市中小板公司逐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可以看出这一变化,2004年至2015年公司首发上市数量分别为6、4、4、2、14、4、1、0、0、1家。
2.2中小板公司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良好。从中小板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中可以发现,苏州市中小板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从净利润来看,5000万元—20000万元的企业最多,达到15家,占比为41.67%;净利润在0-5000万元范围内的企业也偏多,占比27.78%,共有10家企业;在20000万元以上有6家企业。总体而言,苏州市85%以上的中小板公司是处于盈利状态,财务效益良好。从每股收益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小板企业86.11%的每股收益为正,因此绝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良好,有较好的企业成长潜力。
2.3中小板公司融资方式单一。根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5年底,苏州市中小板36家公司从首次公开发行到实现第一次融资,只有23家公司实现了再融资;主要通过增发方式获得融资,总共有21家,其中有18家在10年间仅有1次定向增发方式融资,有3家企业实现了多次再融资;通过配股和可转债方式获得融资的企业各有1家。目前苏州市中小板公司融资方式仍较为单一,通过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途径还是增发。
二、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年报进行分析可知,苏州市中小板企业从2006年出现第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小板上市,总体上企业经营业绩良好,但由于市场及自身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速度起伏较大。2006 年,苏州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有6家;在2007年到2008年每年苏州都有4家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在2009年的时候,仅有2家在中小板上市;到了2010年,在中小板上市企业突然增长到14家企业;从2011年到2012年间,苏州市中小板上市企业数目从4家逐渐递减到1家;而且,在2013年到2014年底,苏州市没有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2015年年底1家企业在中小板上市。
2.上市公司行业及结构不太合理。首先从行业结构来看,大部分苏州中小板上市公司集中在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制造业、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子等,共有24家企业,占比达到66.67%;其中而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科技或高成长的行业上市公司仅有11家,仅占苏州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30.56%;对于管理层来说,目前的中小企业板实际上是未来创业板市场的雏形。其次,地区结构上,苏州市地区间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苏州处于得天独厚的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而且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拥有众多的民营企业,所以应该有更多的公司上市,但是实际上仅有少部分的企业能成功上市,并且地区分布上也存在不和谐,差异较大。
3.产品附加值低,成长速度缓慢。现如今,虽然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战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尽然不超过3年。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投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目前苏州市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来看,企业由于技术研发投入较低、创新产出较少,导致它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指标较差,造成很多产品附加值较低。这一结果也表明,企业只有做好技术创新方面,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发展的建议
1.对于政府。
1.1指导企业规范化。政府可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再融资、并购、股权激励等方面的工作,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强强联合及弱势企业的并购,通过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公司规范发展。不断引导企业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公司透明度及信息披露质量,并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成为行业的典范。 1.2加强上市公司培训。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指導和培训,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的概念,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苏州市企业的状况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措施。通过咨询、培育、筛选出优秀的公司,大力开拓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1.3制定金融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争取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难题,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充足的支持。税收政策方面,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
2.对于企业。
2.1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资本市场将会集中优势资源到有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实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企业因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综合实力制定可实施的创新战略规划,明确公司的发展重点及方向。
2.2完善激励机制。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财富,而只有激发他们的热情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首先需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明,并可以鼓励在制度上的创新,采用物质及非物质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如股权激励、员工休假福利等,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2.3规范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应不断集中优势资源向有前景的产业转移。一方面,企业应主动与外部科研机构沟通交流,积极拓宽合作渠道,让外部机构明白自身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把创新成果应用于提升产品及服务上。不断把企业从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差转型成创新能力强、利润高的企业,实现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升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海平,吴秋璟. 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金融发展研究. 2010 (02).
[2]祁斌. 善用资本的力量 [J]. 中国金融. 2013 (13) .
[3]李代俊.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郑辉.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鲁桐,党印.中国中小上市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J].金融评论,2014,04:1-17+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大学人文社科课题《苏州本土品牌:上市公司发展研究》(AZ11000115)的部分成果.
关键词:苏州 中小板 公司发展
2004年6月,我国首次推出中小板市场,中小板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平稳发展的有力支持。截止到2015年末,中小板上市公司已发展到776家,比上一年增加44家公司,同比增长6.01%。中小板公司股票总市值也增长到103950.4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0892.2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03.59%;平均市盈率也比上一年增加了20.52%,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平均市盈率已达到68.06,比年初增加了27。
一、苏州中小板市场发展概况
1.苏州中小板市场发展现状。苏州作为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城市,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拥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而对于这些企业如何长期稳定发展,也是政府和企业自身所一直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小板日趋成熟,苏州越来越多的选择中小板市场作为融资的重要渠道,提升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扩张的能力。截止2015年12月31日,苏州市共有36家企业在中小板市场上市,他们分布在5个县级市和4个管辖区,其中张家港市中小板上市企业最多,占比达到33.33%,共有12家;其次是吴江市共有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占苏州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的16.67%;占比11.11%的苏州工业园区则排在第三位,共有4家;在行业方面,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行业,共达到29家企业;排在第二位的是化工行业,占比达到20%;其次分布比较多的行业是电子行业。
2.苏州市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特点。
2.1中小板公司上市数量不稳定。我国的资本市场较西方国家起步晚,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也有待完善,自身稳定性也较差,最终导致等到中小板推出后,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重大制度性变革,首次公开发行也暂停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以及股票市场熊市、平市、牛市的交替,这些都使得我市中小板公司上市数量不稳定。从苏州市中小板公司逐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可以看出这一变化,2004年至2015年公司首发上市数量分别为6、4、4、2、14、4、1、0、0、1家。
2.2中小板公司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良好。从中小板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中可以发现,苏州市中小板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从净利润来看,5000万元—20000万元的企业最多,达到15家,占比为41.67%;净利润在0-5000万元范围内的企业也偏多,占比27.78%,共有10家企业;在20000万元以上有6家企业。总体而言,苏州市85%以上的中小板公司是处于盈利状态,财务效益良好。从每股收益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小板企业86.11%的每股收益为正,因此绝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良好,有较好的企业成长潜力。
2.3中小板公司融资方式单一。根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5年底,苏州市中小板36家公司从首次公开发行到实现第一次融资,只有23家公司实现了再融资;主要通过增发方式获得融资,总共有21家,其中有18家在10年间仅有1次定向增发方式融资,有3家企业实现了多次再融资;通过配股和可转债方式获得融资的企业各有1家。目前苏州市中小板公司融资方式仍较为单一,通过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途径还是增发。
二、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年报进行分析可知,苏州市中小板企业从2006年出现第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小板上市,总体上企业经营业绩良好,但由于市场及自身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速度起伏较大。2006 年,苏州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有6家;在2007年到2008年每年苏州都有4家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在2009年的时候,仅有2家在中小板上市;到了2010年,在中小板上市企业突然增长到14家企业;从2011年到2012年间,苏州市中小板上市企业数目从4家逐渐递减到1家;而且,在2013年到2014年底,苏州市没有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2015年年底1家企业在中小板上市。
2.上市公司行业及结构不太合理。首先从行业结构来看,大部分苏州中小板上市公司集中在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制造业、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子等,共有24家企业,占比达到66.67%;其中而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科技或高成长的行业上市公司仅有11家,仅占苏州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30.56%;对于管理层来说,目前的中小企业板实际上是未来创业板市场的雏形。其次,地区结构上,苏州市地区间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苏州处于得天独厚的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而且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拥有众多的民营企业,所以应该有更多的公司上市,但是实际上仅有少部分的企业能成功上市,并且地区分布上也存在不和谐,差异较大。
3.产品附加值低,成长速度缓慢。现如今,虽然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战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尽然不超过3年。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投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目前苏州市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来看,企业由于技术研发投入较低、创新产出较少,导致它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指标较差,造成很多产品附加值较低。这一结果也表明,企业只有做好技术创新方面,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苏州市中小板企业发展的建议
1.对于政府。
1.1指导企业规范化。政府可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再融资、并购、股权激励等方面的工作,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强强联合及弱势企业的并购,通过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公司规范发展。不断引导企业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公司透明度及信息披露质量,并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成为行业的典范。 1.2加强上市公司培训。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指導和培训,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的概念,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苏州市企业的状况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措施。通过咨询、培育、筛选出优秀的公司,大力开拓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1.3制定金融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争取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难题,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充足的支持。税收政策方面,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
2.对于企业。
2.1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资本市场将会集中优势资源到有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实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企业因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综合实力制定可实施的创新战略规划,明确公司的发展重点及方向。
2.2完善激励机制。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财富,而只有激发他们的热情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首先需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明,并可以鼓励在制度上的创新,采用物质及非物质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如股权激励、员工休假福利等,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2.3规范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应不断集中优势资源向有前景的产业转移。一方面,企业应主动与外部科研机构沟通交流,积极拓宽合作渠道,让外部机构明白自身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把创新成果应用于提升产品及服务上。不断把企业从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差转型成创新能力强、利润高的企业,实现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升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海平,吴秋璟. 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金融发展研究. 2010 (02).
[2]祁斌. 善用资本的力量 [J]. 中国金融. 2013 (13) .
[3]李代俊.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郑辉.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鲁桐,党印.中国中小上市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J].金融评论,2014,04:1-17+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大学人文社科课题《苏州本土品牌:上市公司发展研究》(AZ11000115)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