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弄堂门口那家开了十几年的油豆腐粉丝汤摊头随着拆迁消失在满街的汉堡包和奶茶里的时候,你突然怀念起了那曾经存在过的,每天的“小吃时光”。
上海人把“吃小吃”唤作“吃点心”。记得小时候上学,早上早点是一碗小馄饨二两生煎馒头或是小笼馒头。那时候,新闸路上的生煎馒头店生意很好,有很多人排队;于是就隔夜预先买好牌子,第二天来用;这里生煎馒头也确实做得很好,底部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既软且松,一咬一口汤汁;据说肉馅的配发是秘方独门的。上海的小馄饨个小皮薄,馅料很少,几乎就没有馅,名堂皆在汤里,有蛋丝、虾皮、紫菜,口感咸香爽滑。在吃早点的时候会遇见几个同学,于是就一起上学;若是没见其中一个,便会问“怎么他不上学啊”。下午放学后,有时玩饿了就会买一碗油豆腐细粉汤或油墩子之类。小学门口,每天放学的时候,总有一阿婆来摆摊卖油墩子,用面糊裹着萝卜丝放在油锅里炸,渐渐泛金黄的光泽,让人馋涎欲滴,一路走一路吃。
每当假日,大人带着去逛马路也会去王家沙吃“两面黄”、“蟹壳黄”,或者到八仙桥那儿吃“鲜得来”的“排骨年糕”,那时是自己最惬意的时光;两面黄(炒面),把面炒得正反都发黄且不焦,看上去不冒热气,吃起来(若不吹一下)能烫破嘴皮。吃起这些小吃,味口与量大开;满足也就停在味蕾里,把开心也点在了舌尖上。
大学的生活是在北方过的,那儿的小吃也很丰富,味道也地道;常常与同学们到王府井从街的一头一路吃到另一头。
工作后利用私差和公差到过很多地方也品尝了不少的地方小吃。汗颜的是有次到欧洲公差学习几月,期间有空就会去街上或乘车去附近的国家品尝一些小吃,后来回国时除了差旅费,竟没有多余的钱买纪念品,以至落下个不懂人情世故的罪名。
一个地方的小吃总是和这个地方的人文生活息息相关,小吃的文化里折射出那儿的风土及时代烙印。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正更多地吸收着各种不同的元素,同样也会融合更多的外来小吃。由此也让这座城市增添了又一种的“大度”与活力。当然上海小吃也会与时俱进;当然也有些事、有些感觉是挥之不去的--还是那草根的记忆。
每当清闲,假日的早晨醒来时,早餐停留在脑海里还会是一碗小馄饨,二两生煎馒头或是小笼馒头。偶尔心血来潮也会花上半小时或40分钟的车程去吃正宗的“上海小吃”,尽管已吃不到过去的原味,然还是会乐此不疲;乐趣、逸致。也许,每天的那些“小吃时光”以及蕴含在其中的闲适生活,这才是上海小吃的精华所在。上海小吃,也许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的味道。
上海人把“吃小吃”唤作“吃点心”。记得小时候上学,早上早点是一碗小馄饨二两生煎馒头或是小笼馒头。那时候,新闸路上的生煎馒头店生意很好,有很多人排队;于是就隔夜预先买好牌子,第二天来用;这里生煎馒头也确实做得很好,底部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既软且松,一咬一口汤汁;据说肉馅的配发是秘方独门的。上海的小馄饨个小皮薄,馅料很少,几乎就没有馅,名堂皆在汤里,有蛋丝、虾皮、紫菜,口感咸香爽滑。在吃早点的时候会遇见几个同学,于是就一起上学;若是没见其中一个,便会问“怎么他不上学啊”。下午放学后,有时玩饿了就会买一碗油豆腐细粉汤或油墩子之类。小学门口,每天放学的时候,总有一阿婆来摆摊卖油墩子,用面糊裹着萝卜丝放在油锅里炸,渐渐泛金黄的光泽,让人馋涎欲滴,一路走一路吃。
每当假日,大人带着去逛马路也会去王家沙吃“两面黄”、“蟹壳黄”,或者到八仙桥那儿吃“鲜得来”的“排骨年糕”,那时是自己最惬意的时光;两面黄(炒面),把面炒得正反都发黄且不焦,看上去不冒热气,吃起来(若不吹一下)能烫破嘴皮。吃起这些小吃,味口与量大开;满足也就停在味蕾里,把开心也点在了舌尖上。
大学的生活是在北方过的,那儿的小吃也很丰富,味道也地道;常常与同学们到王府井从街的一头一路吃到另一头。
工作后利用私差和公差到过很多地方也品尝了不少的地方小吃。汗颜的是有次到欧洲公差学习几月,期间有空就会去街上或乘车去附近的国家品尝一些小吃,后来回国时除了差旅费,竟没有多余的钱买纪念品,以至落下个不懂人情世故的罪名。
一个地方的小吃总是和这个地方的人文生活息息相关,小吃的文化里折射出那儿的风土及时代烙印。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正更多地吸收着各种不同的元素,同样也会融合更多的外来小吃。由此也让这座城市增添了又一种的“大度”与活力。当然上海小吃也会与时俱进;当然也有些事、有些感觉是挥之不去的--还是那草根的记忆。
每当清闲,假日的早晨醒来时,早餐停留在脑海里还会是一碗小馄饨,二两生煎馒头或是小笼馒头。偶尔心血来潮也会花上半小时或40分钟的车程去吃正宗的“上海小吃”,尽管已吃不到过去的原味,然还是会乐此不疲;乐趣、逸致。也许,每天的那些“小吃时光”以及蕴含在其中的闲适生活,这才是上海小吃的精华所在。上海小吃,也许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