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对《圣经》原型的变异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d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学巨匠弥尔顿的《失乐园》以《圣经》为题材,选取其中亚当、夏娃、撒旦等意象,重述了人类始祖的故事,其中撒旦是《失乐园》中争议性最强的人物。针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本文将结合《圣经》中的撒旦原型,来探讨这一形象在《失乐园》中的变异。撒旦变异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化”的过程,也是人类对恶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经历的一个曲折的过程。
  
  一、撒旦的变异
  
  在《圣经》中,“撒旦”的原文是“Satan”,为“阻挡、阻挠”之义,即阻挠上帝耶和华的意志,亦即上帝的敌人。是由堕落到人间与貌美如花的女子交合生子,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天使变异而成。《失乐园》中的撒旦最初是上帝身边的大天使长,因为不满圣子受封即位,地位凌驾于他之上,出于嫉妒,他选择人类作为他报复上帝的武器,化身为蛇,成功引诱人类失去了伊甸园这片乐土。除了简单的欲望催化剂外,弥氏营造出了更多使催化剂发生作用的环境。上帝的态度,圣子的得意,撒旦的挣扎,撒旦的煽动性演说,撒旦的计谋……呈现出的是一个更立体的天使堕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这样一个堕落的天使具备了更多的凡人的七情六欲。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人类本身就是属于自然的一个部分,人的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审美器官并不是天生的,也就是说,从‘原始的’、‘非人的’感觉变为具有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社会的感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①这个漫长的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过程。“人化”是指人类的客观实践活动,“指通过改造自然赋予自然以社会的(人的)性质、意义。‘人化’者,通过实践(改造自然)而非通过意识(欣赏自然)去‘化’也。”②套用马克思“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的命题,《失乐园》中的撒旦相对于《圣经》中的原型,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感觉”,除了恶魔的色彩以外,又兼具了人的复杂情感与意识。
  《圣经》中的撒旦没有较为高级的主观意识,即使《启示录》中说撒旦是“迷惑天下的”,这也只是点出了作为恶魔他的诱惑性,他更多的是一种“诱惑”的象征,还没有进化到具备诱惑意识的个体,甚至可以说他只是一个工具。《旧约·约伯记》中,受上帝的指派,撒旦多次对虔诚的约伯进行试探,虽然上帝在试探行动前,一再强调让撒旦在保证底线的基础上可以任由他试探,表面看起来撒旦是有自主性的,但是仍然在上帝的操控范围内,上帝是一只无形的手,操作着他的运作。
  诚然,弥尔顿笔下的撒旦,诱惑也是其最大的本质。《失乐园》的重头戏便是撒旦化身为蛇,引诱人类之母夏娃。为了设计完成这样一个阴谋,撒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实施阴谋行动之前,他做到了知己知彼,以图百战不殆。他为了进入伊甸园,同时又要避开天使的眼睛和人的怀疑,他懂得选取动物作自己的伪装;而为了与环境和场合相适应,他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保护色。时而是一只目光如炬的狮子,时而是一只温驯的老虎,最后为了给夏娃灌输他的思想,他又化身蟾蜍,就像一个催眠师,蹲在她的耳边在她的梦中预演了一遍诱惑的情景,正式实施他的阴谋时,他又化身为蛇,用那悦人而可爱的容貌取悦她,用那谄媚的表情吸引她。这是多么狡猾,有心计的一个恶魔!且看他的语言是何等的动人:
  为什么要禁止呢?为什么只恐吓你们?
  你们的崇拜者,卑贱而无知,因他知道
  你们吃它之时就是净亮眼睛之时,
  你们会完全睁开原来蒙眬的双眼,
  你将和神一样,既知善又知恶。
  撒旦简直就是一个语言的艺术家,这煽动性的话语仿佛出自于一个政治家之口。他引诱夏娃的手段与他鼓动军心的手段如出一辙。先说自己因为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变得聪明能说话,把自己作为典型案例是最有说服力的,直接挑拨人来怀疑神的权威,违背神的意志。最后阴谋得逞后,他就悄悄欣赏着自己的成果,看到人独吞罪的恶果后他才放心地离开。
  纵观撒旦引诱的全过程,是一个有动机,有预谋,有策划的阴谋。这个阴谋的成功实施,撒旦的主观努力是不能忽视的,这一切都是撒旦的意志力在支配。他被仇恨主宰着,因此而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同时又考虑到自己对手的力量,所以他采取了迂回战术,不光是手段上的迂回,语言也如此。弥尔顿从这些方面刻画了撒旦的阴险狡猾,深谋远虑,诡计多端,这种人格化的描写使撒旦更接近于常人。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撒旦的情欲。《圣经》中的上帝的儿子因为挑选人间漂亮的女子做妻子后又生子,直接导致后面的灾难,这其中堕落的天使就成为恶魔。这样看来,堕落的原因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因为情欲,即上帝所说的“终日所思想的恶”。《失乐园》中,撒旦化身蛇诱惑夏娃时,高昂着头,双眼发出红玉般的光泽,“频频地低下小塔上的头和发光的琅琅的颈项,谄媚地舔吮她踩过的泥土”,这样的撒旦就是一个向异性求爱的情人。“她那仙女般的形象,天使的神情,更显温柔,更显女性的美。她的天真烂漫,袅娜多姿,每一个举止神态,即使极细微,都使他恶意消退,甜美的魅力把他带来的凶恶企图的凶恶性夺走了。这其间,恶魔弃恶而去,茫然若失,似乎要放弃邪恶。”这些带有性色彩的暗示,加之周围环境的柔美,使读者似乎一瞬间忘了气氛的紧张,丝毫感受不到撒旦带来的危险,这样一些出自本能的渴望和即刻被掩盖的矛盾心理,使撒旦的性格更具有复杂性和人格化的特点,这不正是现实生活中爱情利益不能两全的写照吗?正如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分析的一样,“撒旦这样的爱恨心理类似弗洛伊德所解析的原初矛盾心理”。③
  弥尔顿将《圣经》中的撒旦成功地“人化”,使其拥有了人般的主观意识,拥有人般复杂的思想情感。作品问世以来,每一个读者对撒旦也是又爱又恨,即使他最后变成一条丑陋的地狱之蛇,仅能发出嘶嘶声、搅拌声,嚼着满口的苦灰。这样一个跟常人极度相似的恶魔形象,他有面对强者的嫉妒心,有面对自己同伴受苦的同情心,有面对美好女性的情欲,有复仇雪耻的决心,有满足一己私欲的自私心,有被仇恨折磨的痛苦,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毒等等,强大时如巨鲸,卑微时又似蟾蜍,每个读者似乎都能从他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一闪而过的相似,正是由于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感情羁绊,这些复杂的矛盾因素,才使得撒旦真实可感,也引起多方争论,成为当之无愧的审美中心。
  
  二、对恶的认识
  
  《圣经》中的撒旦作为恶魔,包含淫欲、傲慢、诱惑等方面的特征,如上文中所说,撒旦在《圣经》的存在是一种象征意象,它是在提醒信徒们:淫欲、傲慢、诱惑都是恶的本源。弥尔顿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也将《圣经》中关于“恶”的观念移植到了《失乐园》中,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人化”的撒旦就是其思想最好的载体。
  当撒旦还贵为天使长的时候,从他的脑袋里生出了他的女儿,因为长得明艳动人,容貌姿态使得天上的众神都害怕得往后退,并且称呼她为“罪恶”,但她的父亲撒旦却生了邪念,与自己的女儿乱伦生下了一个淫欲旺盛的怪物——“死”。这说明情欲是一种本能的冲动,但是撒旦却任由自己的冲动发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撒旦自己的选择。既然是他的选择,那么就是来自于他自己的意念。看到女儿的美貌,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做出不耻勾当的意志,这种意志催生他行动的实现。撒旦的这种思想到行动的变化,印证了奥古斯丁的观点:一切罪孽都催生于人的意志。意志产生的外因是外在存在的刺激,但最终意志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头脑中并最终去指导实践就是一种自觉了,即个体的自由意志。“正如许多研究弥尔顿的学者所提出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是他的思想核心,而他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变现在他关于人的自由意志(freewill)观点上。”④自由意志就是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人们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自觉。黑格尔曾说:“罪恶生于自觉,这是一个深刻的真理:因为禽兽是无所谓善或恶的,单纯的自然人也是无所谓善或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在进行自由选择时,才真正意义上脱离了禽兽,脱离了单纯的自然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社会人的角色,撒旦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自由选择完成自己“人化”的过程。所以,在弥尔顿看来,受意志力支配的人,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们自由选择的结果。“魔鬼堕落前是天使长,天使长之所以堕落是因为他也有自由意志,罪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天使和人误用自由意志后产生的。”⑤
  那么,选择了罪恶以后,是不是都会像撒旦一样成为地狱之蛇呢?弥尔顿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即亚当夏娃之后的选择。人类受到撒旦的诱惑后,违背上帝的命令,但他们犯“罪”之后,对上帝做出了虔诚的忏悔,依然承认上帝的意志,因而可以赎罪。而撒旦以及那些反叛的天使利欲熏心,自甘堕落,自我诱惑,所以被打入地狱,化身为蛇,嚼着满嘴的灰,无法得到救赎。所以,人类承认上帝的意志,其实就是承认一种道德的约束力。在弥尔顿看来,“欲望如果指向自我中心,那就成了罪;如果指向造物主,那就是正当的欢愉。”⑥人选择了罪恶以后,只要有忏悔之心,愿意回到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是可以为自己赎罪的,这颇有一点佛家“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意味。
  那么人类为自己赎罪后,还能够重返伊甸乐园吗?美国学者施密特说:“当弥尔顿重笔浓墨基督教基本教义时,他也流露了对人类堕落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绵延不绝的后果的忧患……他是在重重地提醒我们:被逐出乐园处境以及随之而来的可怕的后果始终与我们相伴。”⑦其实,没必要这么悲观,把他们赶出去,才是上帝对人类始祖犯禁的原谅,他们曾经生活的伊甸园,是一切美好和谐的体现,他们就像温室的花朵、襁褓中的婴儿一样,撒旦一降临,他们就会折翅。经过这一劫之后,他们懂得分辨真假善恶,去到伊甸以外的世界,懂得用自由意志选择信仰上帝,歌唱上帝的神明,再有诱惑他们违背上帝的权威时,他们就会懂得坚定自己的信仰,去审判那些不忠的人,报偿上帝忠实的信徒,让这些忠实的信徒去过幸福美好的日子,那么他们仍然是住在伊甸园里,甚至是更广阔的伊甸园。所以,人类的始祖用歌唱感谢了上帝的安排:“啊,无限的善良,莫大的善良!善变为恶,恶又变为善!比创世时最初从黑暗中生出光明更加神奇!我怀着满心疑惑,我是改为自己造成或引起的罪恶而痛悔呢,还是改为更多的善由此产生而庆幸呢?更多的光荣属于上帝,上帝更多的善意归于人,他的恩惠无边……”经过恶的洗礼的“善”,比无污染,没有经过风吹雨打的“善”来得更加珍贵,就像凤凰涅槃再获重生一样,会更加炫目、耀人。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转引自周小红,《“人化的自然”命题在李泽厚美学中的运用与发展》,《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③[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④肖明翰:《<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与人的堕落和再生》,《外国文学评论》,1999.1。
  ⑤⑥齐宏伟:《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7页,第229页。
  ⑦[美]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沈晓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6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晚期胆管癌姑息胆道引流的治疗效果,探讨晚期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经胆道引流术治疗的晚期胆管癌35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胆肠吻合术,胆肠置管搭桥引流,U管引流
声乐演唱是一门科学的、优美的艺术,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在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声乐演唱的声区和换声的角度来浅谈声乐演唱这门艺术。    一、声区的划分    在人们歌唱的全音域中,到底有几个声区,究竟是如何划分的,这个问题的论证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目前人们公认的科学说法有两个:一是认为有两个声区,即分为低音场区和高音场区,下边的低音以真声为主,上边
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责任成本管理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首先从责任成本管理的总则出发,指出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意义,然后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
【摘要】小学阶段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自我探索期,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智力能力训练以及创造性人格塑造。学校应积极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构建校本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谋求社会的广泛支持,担当起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创新人才;小学;重要性;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37-02 
本文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了研究综述。首先明确其概念,之后分析了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评价及未来展望。
语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无论是英美分析哲学(比如:维特根斯坦),还是欧陆人本哲学(比如:海德格尔)都在不同方面作过研究。随着现代西方这两大思潮的融合,解释学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哲学解释学的最大代表——德国著名哲学家迦达默尔,对语言的问题有着相当多的论述,由此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观。本文试图从语言和世界,语言和人以及语言和思想等方面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在激发人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并逐渐变成迫切需要。由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起步较晚,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处于摸索阶段。文章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策略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路径  【基金项目】2017年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本文采用文献查询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国有企业核心员工忠诚度的基本含义,使得对于忠诚度的研究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核心员工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关系到企业的
文章介绍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与组成,着重对光纤煤矿瓦斯检测技术的可行性、井下检测站和光纤CAN总线通信系统进行了阐述.
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离不开这样一个前提条件:有关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思想理念上的转变;执政观念转变的内容,主要是权力观、领导观、“代表”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