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数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述才能够实现,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作为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模仿法
由于孩子年龄小,独立组织语言有一定的困难,往往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有时想好了,却又说不上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教学“看图列式”这一内容时,要求看图说三句话,其实就是以后应用题中出现的条件和问题,所以完整和规范的用语相当重要。先请孩子仔细听老师是怎样说的,然后进行模仿,效果很好。因为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模仿练习,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通过模仿,进行内化,逐渐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二、填空法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差,在培养学生规范、有条理地说话时,可设计填空式练习,以减缓学生语言表述的难度,培养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连下贯,把数学现象、思维过程描述得完整、严密、合乎逻辑。如教学9+2时,结合教具操作出示这样的填空题,9和(1)凑成10,把2分成(1)和(1),先算(1)+(9)=10,再算(10)+(1)=(11),所以 9+2=(11)。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操作过程有序地叙述出来,并展示了9+2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训练,在教学8加几、7加几时学生就能按照9加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把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
三、说图意法
低年级的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可引导他们看图说图意再理解。教师可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如“○○○○○○○ ”,这幅图可这样设问:左边有几个圆?右边有几个圆?要求什么?让学生把三句话串在一起说,形成一段完整的话,就能明确说出这幅图要表达的数学问题,也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为后续的文字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四、造句法
教师给出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提供一些启示性的关联词语、纽带词语,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进行语言训练,是我在低年级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时,可用“先摆……再摆……然后……”的句式来说;看问题想算理时,可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的格式来说明;看完情境图可以这样说“这幅图告诉我们这样的数学信息……”;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长期这样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有条理。
五、变换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语言基础后,可引导学生变换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数学现象,进行一题(图、式)多“说”,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算理、公式的理解,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180里面有1个百和8个十”,这句话可让学生变换为“180里面有8个十和1个百”、“180里面有18个十”等形式。这样的训练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用自己的话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
六、编题法
如我让学生用“30÷5=6”编应用题,学生编得语句啰嗦,很像语文课中描写的句子一样。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炼:“有30个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边说边板书)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又指出了不够简洁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与引导,接下来同学们的编题语言简洁了很多。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帮助学生使抽象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而且通过编题活动加深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
七、说解题法
说解题思路就是说解题的想法和策略,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把握题目的核心。如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相应的进位和退位的口算,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还采取了多种形式,如集体说、小组说、同桌说。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思考,学会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想法。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可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场合、语言氛围。教师平时要注意指导训练一批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带动另一批学生,使全体同学都提高。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在学生的示范下,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掌握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的数学语言。
一、模仿法
由于孩子年龄小,独立组织语言有一定的困难,往往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有时想好了,却又说不上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教学“看图列式”这一内容时,要求看图说三句话,其实就是以后应用题中出现的条件和问题,所以完整和规范的用语相当重要。先请孩子仔细听老师是怎样说的,然后进行模仿,效果很好。因为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模仿练习,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通过模仿,进行内化,逐渐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二、填空法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差,在培养学生规范、有条理地说话时,可设计填空式练习,以减缓学生语言表述的难度,培养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连下贯,把数学现象、思维过程描述得完整、严密、合乎逻辑。如教学9+2时,结合教具操作出示这样的填空题,9和(1)凑成10,把2分成(1)和(1),先算(1)+(9)=10,再算(10)+(1)=(11),所以 9+2=(11)。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操作过程有序地叙述出来,并展示了9+2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训练,在教学8加几、7加几时学生就能按照9加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把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
三、说图意法
低年级的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可引导他们看图说图意再理解。教师可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如“○○○○○○○ ”,这幅图可这样设问:左边有几个圆?右边有几个圆?要求什么?让学生把三句话串在一起说,形成一段完整的话,就能明确说出这幅图要表达的数学问题,也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为后续的文字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四、造句法
教师给出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提供一些启示性的关联词语、纽带词语,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进行语言训练,是我在低年级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时,可用“先摆……再摆……然后……”的句式来说;看问题想算理时,可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的格式来说明;看完情境图可以这样说“这幅图告诉我们这样的数学信息……”;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长期这样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有条理。
五、变换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语言基础后,可引导学生变换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数学现象,进行一题(图、式)多“说”,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算理、公式的理解,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180里面有1个百和8个十”,这句话可让学生变换为“180里面有8个十和1个百”、“180里面有18个十”等形式。这样的训练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用自己的话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
六、编题法
如我让学生用“30÷5=6”编应用题,学生编得语句啰嗦,很像语文课中描写的句子一样。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炼:“有30个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边说边板书)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又指出了不够简洁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与引导,接下来同学们的编题语言简洁了很多。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帮助学生使抽象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而且通过编题活动加深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
七、说解题法
说解题思路就是说解题的想法和策略,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把握题目的核心。如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相应的进位和退位的口算,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还采取了多种形式,如集体说、小组说、同桌说。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思考,学会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想法。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可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场合、语言氛围。教师平时要注意指导训练一批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带动另一批学生,使全体同学都提高。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在学生的示范下,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掌握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的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