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大学职能内涵逐步丰富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本文通过考察高校职能的丰富发展历程,剖析高校职能与立德树人的内在关系,提出要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守德育信念、科学研究中持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社会中不断培育担当精神、文化传承创新中精心涵养雍容气度、国际交流合作中注重彰显大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切实履行高校职能,勇于创新服务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职能;创新研究
现代意义的大学职能内涵经历了逐步丰富发展的历程,由最初的单一教学职能拓展为教学科研并重,再到后来的社会服务。尤其是在中国,高校职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被赋予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至此,高校职能逐步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可以说,高校职能的丰富发展是高等教育规律深层次的反映,契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我国持续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强调,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因而,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宏观视域,切实发挥高校职能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职能的丰富发展历程
高校职能演进历程正是社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缩影,表现为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明晰高校职能发展丰富的历程,探求背后深层次的规律,可以深化对高校职能的认识。早在1852 年,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就界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他在著作 《大学的理念》中明确:“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机构,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唯一职能就是教学,就是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1〕到了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拓展了高校的职能,认为高校应该更侧重于引导大学生多做一些研究工作,他说:“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生的任务也不是‘学’,大学生需要独立地自己去从事‘研究’,至于大学教授的工作,则在于诱导大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去指导帮助学生去做‘研究’工作”〔2〕。并于1810 年创办了柏林大学,开创了将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中的先河。时间推进到1862 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随后“赠地学院”的纷纷建立标志着高校开始具有社会服务职能;1904 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继续扩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他主张大学应该积极为社会服务,“其一,传授知识,包括函授、开办学术讲座、辩论与公共研讨、提供一般的信息与福利;其二,专家服务,即大学的学者直接参与州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咨询及策划、管理工作”〔3〕,即后来所说的以直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威斯康辛思想”。
高校职能在中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教育强国战略的需要,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较为迫切的要求,这为高校职能的继续扩展提供了重大契机。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明确了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第四大职能。〔4〕2017年,我国高校职能被再次赋予全新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至此,高校职能经历了多年发展,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被首次正式确认下来。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职能的内化价值追求
中国历来崇尚道德,《左传》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5〕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家和教育界崇尚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形势下,更是大学生思政工作所必须遵循的人才培养理念。
立德方能树人,有德方能成人,这里的成人可以理解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建立在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社会,与高校职能的充分发挥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立德树人是高校职能的内化价值追求。我们知道,马克思强调人的发展是包含内在需要、活动能力、社会关系以及个性自由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恩格斯干脆直接呼吁,“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6〕不难看出,高校的五大职能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主动聚焦,人才培养直接指向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科学研究为人才培养的持续深入供给强有力的学理基础,社会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评价标准,文化传承创新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软实力保障,国际交流合作是人的社会关系发展需要和最终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创新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
习近平高度重视高校对立德树人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2014年5月4日,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鲜明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7〕明确强调要切实发挥高校职能,勇于创新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
(一)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守德育信念。坚守德育信念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精准发力大学生思政工作,将立德树人人才目标和评价标准真正落到实处。善于通过思政课程、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积极利用“互联网+”新功效,全方位多層次宽领域的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夯实大学生德育信念基础。
(二)在科学研究中持续强化责任意识。科学研究是高校实现长足发展的必要手段,不注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定是后劲不足,重视科学研究就是高校强化自身职能责任意识的生动体现。科技的发展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却也会被西方列强装备成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国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不堪回首的沉重灾难。科学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但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秉承造福于人的理念,强化为人类谋福祉的责任意识,从而将立德树人自觉融入科研工作中。 (三)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培育担当精神。勇于担当才能大有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即教学和科研相为促进,双向发力,精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也需要放到社会上去接受实践检验。其实,服务社会职能已经前置,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实现深度融合,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始服务社会并在服务社会中推进人才培养实效。在新的时期,唯有不断培育担当精神,大学生才能真正将德育信念外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升华德育教育。
(四)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精心涵养雍容气度。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意志刚强坚毅,处事雍容大气,厚德载物,厚实和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源泉,高校要注重对传统文化中雍容气度的传承,更要善于创新,将厚德恢弘的精神本质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切实遵循立德树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润物无声的效果作用于大学生思政工作,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服务。
(五)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注重彰显大国情怀。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大国地位愈发巩固。国际交流合作成就斐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携手“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高校理应顺势而为,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职能,自觉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际化、全球化战略教育,将大国情怀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
总之,高校职能的发挥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内在统一自成一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各职能协同发力同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对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持续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施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价值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纽曼大学理念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3(6):47.
[2]张国祥.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6):108.
[3]朱国仁.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36.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1-04-24.
[5]尚绪芝,隋云龙,林美慧.以立德树人为遵循,切实履行高校职能[J].求知,2016(9):51.
[6]马克思,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25.
[7]习近平.青年要自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作者简介:蒋伟(1981—),男,安徽蒙城人,政工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党建、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职能;创新研究
现代意义的大学职能内涵经历了逐步丰富发展的历程,由最初的单一教学职能拓展为教学科研并重,再到后来的社会服务。尤其是在中国,高校职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被赋予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至此,高校职能逐步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可以说,高校职能的丰富发展是高等教育规律深层次的反映,契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我国持续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强调,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因而,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宏观视域,切实发挥高校职能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职能的丰富发展历程
高校职能演进历程正是社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缩影,表现为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明晰高校职能发展丰富的历程,探求背后深层次的规律,可以深化对高校职能的认识。早在1852 年,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就界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他在著作 《大学的理念》中明确:“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机构,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唯一职能就是教学,就是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1〕到了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拓展了高校的职能,认为高校应该更侧重于引导大学生多做一些研究工作,他说:“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生的任务也不是‘学’,大学生需要独立地自己去从事‘研究’,至于大学教授的工作,则在于诱导大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去指导帮助学生去做‘研究’工作”〔2〕。并于1810 年创办了柏林大学,开创了将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中的先河。时间推进到1862 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随后“赠地学院”的纷纷建立标志着高校开始具有社会服务职能;1904 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继续扩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他主张大学应该积极为社会服务,“其一,传授知识,包括函授、开办学术讲座、辩论与公共研讨、提供一般的信息与福利;其二,专家服务,即大学的学者直接参与州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咨询及策划、管理工作”〔3〕,即后来所说的以直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威斯康辛思想”。
高校职能在中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教育强国战略的需要,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较为迫切的要求,这为高校职能的继续扩展提供了重大契机。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明确了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第四大职能。〔4〕2017年,我国高校职能被再次赋予全新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至此,高校职能经历了多年发展,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被首次正式确认下来。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职能的内化价值追求
中国历来崇尚道德,《左传》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5〕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家和教育界崇尚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形势下,更是大学生思政工作所必须遵循的人才培养理念。
立德方能树人,有德方能成人,这里的成人可以理解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建立在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社会,与高校职能的充分发挥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立德树人是高校职能的内化价值追求。我们知道,马克思强调人的发展是包含内在需要、活动能力、社会关系以及个性自由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恩格斯干脆直接呼吁,“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6〕不难看出,高校的五大职能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主动聚焦,人才培养直接指向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科学研究为人才培养的持续深入供给强有力的学理基础,社会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评价标准,文化传承创新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软实力保障,国际交流合作是人的社会关系发展需要和最终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创新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
习近平高度重视高校对立德树人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2014年5月4日,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鲜明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7〕明确强调要切实发挥高校职能,勇于创新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
(一)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守德育信念。坚守德育信念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精准发力大学生思政工作,将立德树人人才目标和评价标准真正落到实处。善于通过思政课程、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积极利用“互联网+”新功效,全方位多層次宽领域的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夯实大学生德育信念基础。
(二)在科学研究中持续强化责任意识。科学研究是高校实现长足发展的必要手段,不注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定是后劲不足,重视科学研究就是高校强化自身职能责任意识的生动体现。科技的发展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却也会被西方列强装备成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国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不堪回首的沉重灾难。科学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但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秉承造福于人的理念,强化为人类谋福祉的责任意识,从而将立德树人自觉融入科研工作中。 (三)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培育担当精神。勇于担当才能大有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即教学和科研相为促进,双向发力,精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也需要放到社会上去接受实践检验。其实,服务社会职能已经前置,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实现深度融合,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始服务社会并在服务社会中推进人才培养实效。在新的时期,唯有不断培育担当精神,大学生才能真正将德育信念外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升华德育教育。
(四)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精心涵养雍容气度。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意志刚强坚毅,处事雍容大气,厚德载物,厚实和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源泉,高校要注重对传统文化中雍容气度的传承,更要善于创新,将厚德恢弘的精神本质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切实遵循立德树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润物无声的效果作用于大学生思政工作,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服务。
(五)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注重彰显大国情怀。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大国地位愈发巩固。国际交流合作成就斐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携手“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高校理应顺势而为,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职能,自觉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际化、全球化战略教育,将大国情怀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
总之,高校职能的发挥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内在统一自成一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各职能协同发力同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对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持续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施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价值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纽曼大学理念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3(6):47.
[2]张国祥.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6):108.
[3]朱国仁.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36.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1-04-24.
[5]尚绪芝,隋云龙,林美慧.以立德树人为遵循,切实履行高校职能[J].求知,2016(9):51.
[6]马克思,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25.
[7]习近平.青年要自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作者简介:蒋伟(1981—),男,安徽蒙城人,政工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党建、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