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特别是高校发展的热潮,大学生创业也是常态。本文立足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从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出发,在与公办高校的比较中,从学校的教育出发,研究了民办高校对待创新创业的特点和现状。
【关键词】:创新创业;民办高校;学校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性的人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研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首先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一、民办高校学生优点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珍惜自己上大学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丝毫不比公办院校差,同样重视真才实学,总体上学生是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文学艺术体育特长明显。在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就业上比较积极主动,能够主动出击,迅速进入市场,融入社会,不会坐等机会来临。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潜力。近年来,我省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和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相关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理念,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使很多本是高考落榜生的学生成为能创新敢创业的市场干才,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所建树。
二、民办高校学生弱点
民办高校学生有其比较显著的的弱点。学生的入学成绩总体上比较差,普遍比同档次公办高校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决定了他们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素质差异较大,这些差距暴露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存在问题。所以存在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民办高校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民办高校学生引发的思考
我们认为,年轻人可塑性强,民办高校学生不因高考分数比公办院校学生低几十分,各方面就比他们差。创新是人的本能,人的创造性是潜在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大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非智力因素发展迅速。大学生求知欲强,富于幻想,想象力开始尝试与社会现实接轨,具有目的性、现实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创新动力充足。因此,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民办高校大有潜力可挖。
四、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提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
(一)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的氛围,构造大学生创新文化生态,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在课程设置上,应紧跟时代脚步,及时更新不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及时更新时代理念。在教学手段上,应大力提倡运用最新科学手段,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在课外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业,自营。
意识是市场经济赋予的时代内容。要想今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发展,就必须在校时
(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的理念
民办高校要在学业和素质培养方面积极引导,实行辅导员与班主任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
在双导师制中,辅导员主要承担德育教育(非专业素质拓展)的职责。以教育学生“有知识、会做人、能实践”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班主任将成为学生的专业导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双导师制将班主任的专业指导和辅导员的思想工作两条线有机结合,以强化思想教育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学习成效来巩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思想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正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三)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做准备
民办高校应根据专业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与能力并重,尽量为学生提供条件,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创新创业做准备。
(四)改革考试方法,把创新创业成果纳入考核之中
现在的考试方法偏重知道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考试方法。可以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到成绩中。
五、民办高校学生要立足现实,认清形势,提高创新创业的水平
当前民办高校要认清现实,结合自身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水平的发展。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培养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综合運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所处的环境进行积极大胆的创业,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手段。
学生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民办高校必须从机制创新走向教育创新,在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适用性强、综合素质优良的合格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生命力。特色化高素质人才来自于学校的精心培育和优质教学,因此,利用创新创业,合理设置专业,注重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综上,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具有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较好地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2]秦晓燕.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罗美萍.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
【关键词】:创新创业;民办高校;学校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性的人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研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首先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一、民办高校学生优点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珍惜自己上大学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丝毫不比公办院校差,同样重视真才实学,总体上学生是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文学艺术体育特长明显。在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就业上比较积极主动,能够主动出击,迅速进入市场,融入社会,不会坐等机会来临。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潜力。近年来,我省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和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相关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理念,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使很多本是高考落榜生的学生成为能创新敢创业的市场干才,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所建树。
二、民办高校学生弱点
民办高校学生有其比较显著的的弱点。学生的入学成绩总体上比较差,普遍比同档次公办高校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决定了他们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素质差异较大,这些差距暴露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存在问题。所以存在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民办高校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民办高校学生引发的思考
我们认为,年轻人可塑性强,民办高校学生不因高考分数比公办院校学生低几十分,各方面就比他们差。创新是人的本能,人的创造性是潜在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大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非智力因素发展迅速。大学生求知欲强,富于幻想,想象力开始尝试与社会现实接轨,具有目的性、现实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创新动力充足。因此,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民办高校大有潜力可挖。
四、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提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
(一)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的氛围,构造大学生创新文化生态,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在课程设置上,应紧跟时代脚步,及时更新不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及时更新时代理念。在教学手段上,应大力提倡运用最新科学手段,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在课外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业,自营。
意识是市场经济赋予的时代内容。要想今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发展,就必须在校时
(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的理念
民办高校要在学业和素质培养方面积极引导,实行辅导员与班主任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
在双导师制中,辅导员主要承担德育教育(非专业素质拓展)的职责。以教育学生“有知识、会做人、能实践”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班主任将成为学生的专业导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双导师制将班主任的专业指导和辅导员的思想工作两条线有机结合,以强化思想教育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学习成效来巩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思想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正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三)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做准备
民办高校应根据专业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与能力并重,尽量为学生提供条件,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创新创业做准备。
(四)改革考试方法,把创新创业成果纳入考核之中
现在的考试方法偏重知道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考试方法。可以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到成绩中。
五、民办高校学生要立足现实,认清形势,提高创新创业的水平
当前民办高校要认清现实,结合自身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水平的发展。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培养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综合運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所处的环境进行积极大胆的创业,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手段。
学生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民办高校必须从机制创新走向教育创新,在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适用性强、综合素质优良的合格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生命力。特色化高素质人才来自于学校的精心培育和优质教学,因此,利用创新创业,合理设置专业,注重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综上,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具有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较好地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2]秦晓燕.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罗美萍.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