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演示的实验,是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定律,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认知能力。同时,教师的演示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示范性。下面,谈谈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作用。
一、演示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好奇心强,演示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做细保险丝熔断实验时,发出声和烟,随即在黑板上写上“为有牺牲多壮志,一丝青烟留人间”,让学生体会保险丝的作用,以此来渲染气氛。接下来让学生操作闭合开关,实验中产生了火花和响声使学生大吃一惊,告诉学生电对人是有生命危险的,但将来学了物理后就不必害怕。这样通过出乎意料的新奇、惊险的事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觉得物理好玩、有趣,从而喜欢学习物理。
二、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桥梁
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又缺乏恒心,观察事物理解其中内涵时尚处于幼稚阶段,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却起到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二力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等等。因此,我们在从事物理教学时,应该以演示实验作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桥梁,离开了物理实验而单纯地讲授物理知识,教师不容易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接受。例如:我在《机械效率》一节中通过“打水”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用装有水的桶作水井,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挂着一个塑料杯作水桶,从“井”中提水,测量并记录桶、水的重力和“水井”的高度,然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有用功、总功,引导出额外功和机械效率。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区别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过程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观察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维并总结出一定规律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实验的导向性,采取一定的手段(如引导学生注意某个方面,根据实验过程恰当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有方向地主动思维,教师应对演示实验特别重视。我认为演示实验的成功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实践证明,老师做实验的动作干脆利落,实验一次成功,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反之,如果实验失败,即使反复补做成功,也会降低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甚至使学生对验证的科学结论产生疑问。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必须事先拿起“真枪真刀”亲自操作一番,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并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老师一起完成实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尽量给学生一些亲自动手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杠杆等知识后,可布置自制量筒、制作橡皮测力计、自制杆秤等小制作让学生去做。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务必竭尽全力、力求成功。
一、演示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好奇心强,演示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做细保险丝熔断实验时,发出声和烟,随即在黑板上写上“为有牺牲多壮志,一丝青烟留人间”,让学生体会保险丝的作用,以此来渲染气氛。接下来让学生操作闭合开关,实验中产生了火花和响声使学生大吃一惊,告诉学生电对人是有生命危险的,但将来学了物理后就不必害怕。这样通过出乎意料的新奇、惊险的事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觉得物理好玩、有趣,从而喜欢学习物理。
二、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桥梁
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又缺乏恒心,观察事物理解其中内涵时尚处于幼稚阶段,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却起到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二力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等等。因此,我们在从事物理教学时,应该以演示实验作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桥梁,离开了物理实验而单纯地讲授物理知识,教师不容易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接受。例如:我在《机械效率》一节中通过“打水”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用装有水的桶作水井,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挂着一个塑料杯作水桶,从“井”中提水,测量并记录桶、水的重力和“水井”的高度,然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有用功、总功,引导出额外功和机械效率。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区别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过程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观察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维并总结出一定规律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实验的导向性,采取一定的手段(如引导学生注意某个方面,根据实验过程恰当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有方向地主动思维,教师应对演示实验特别重视。我认为演示实验的成功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实践证明,老师做实验的动作干脆利落,实验一次成功,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反之,如果实验失败,即使反复补做成功,也会降低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甚至使学生对验证的科学结论产生疑问。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必须事先拿起“真枪真刀”亲自操作一番,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并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老师一起完成实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尽量给学生一些亲自动手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杠杆等知识后,可布置自制量筒、制作橡皮测力计、自制杆秤等小制作让学生去做。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务必竭尽全力、力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