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出现“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状况。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分析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现状,并根据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设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构建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49-03
美国高等教育家马丁·特罗认为,毛入学率大于15%即意味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1]。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在大众化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学生彼此间学习基础及学业水平差别不大,采用大班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然而,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学业水平达到普通人的程度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另外,被录取的学生来自不同省市,各生源地的教育水平也有差异。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层次,教材、教学模式和手段、課程目标完全相同,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因“吃不饱”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因“吃不消”而丧失自信心,并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精髓就是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朱熹也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归纳起来,就是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具体情况进行教育。高等教育永恒的问题是公平和质量。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教育扩招一方面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原则,普罗大众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质量不一,学校采用同样的教学,导致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下滑。针对于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势在必行。我校在2015年开始实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如何建立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正是本文拟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现状
最初提出分层教学的概念是针对中学教育(“高中数学分层教育理论与实践”,张杰亭),其次是高职院校(“论分层教学之利弊——北京外贸学校的英语分层教学个案研究”,于利新)。乔仁波首先提出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肖应雄等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提出工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问题研究。
分层教学首先涉及到如何对学生分层及分成几个层次的问题。以大学英语为例,主要采取的是测试归类法,有三种分层思路:一是直接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来分层,如我校将大学英语分成四个层级,人数比重分别为“大学英语2”占10%、“大学英语3”占50%和“大学英语4”占40%,针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新生(主要是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生源)开设“大学英语1”(英语零基础教学班)。第二种是新生入学后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分成A、B、C等不同层级。第三种是综合高考成绩和水平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
其次,就是分层教学如何实现的问题。温州大学在分为A、B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设立不同的课程目标,分配不同的听说读写学时。同时,实行“滚动式”竞争机制,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层。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入高一层级学习,同时在高层级的学生需要奋发努力,以免“掉队”,降入下一层级[2]。
学生成绩的取得是教学和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自我完善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3]。分层教学的质量评价,大都沿用未分层教学的常规课程标准。文献调研发现,就算少数高校有分层教学的评价标准,其内容较多专注于学生成绩和教师业务水平,评价方法上较多讨论的是考试或者测验。实施分层教学,不同层级教学目标不同,其侧重点也应有不同。评价指标应突出分层次教学特点,同时兼具学术性、民主性及自学性。
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和自然观察等智能各具特点,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为对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不同层次的客体,自身基础不同,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自然也不相同,其教学模式、作业、评价等也各不相同。“不同起点,分别进步”正是分层教学的价值诉求。
(一)克拉申(S.D.Krashen)的“i 1”语言输入假设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五个以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其核心部分是输入假设理论。其“i 1”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中的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学习的水平和状态,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他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的条件。第二语习得者所学的大部分内容要可以理解,所获得的输入要稍高于现有水平,不能远超出现有水平或理解能力(成了“i 2”);也不要非常接近现有水平(成了“i 0”)。此理论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特点,重视学习者现有的学习水平,强调循序渐进,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二)维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3]“最近发展区”理论体现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不断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超越。 (三)布盧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20世纪30年代,泰勒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第一次把测验和评价做了区分。泰勒模式强调评价以教育目标为中心,但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为依据[4]。泰勒的学生布卢姆在研究教育目标分类学时,把目标和评价结合,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三大类,并提出三种类型的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次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进而对教育过程的目的进行分类,以指导教学评价。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是分层教学目标分类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
明确、清晰的目标是分层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分类使评价不偏离教学目标,成为检验教学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标志。不同层级的教学,在知识、能力和情感领域需达到不同的目标。
三、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指标的设计
参照一般课程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结合分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目标,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如下[5]。
1.评价目标。不同层级教育目标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支撑;不同层级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上述教育目标;不同层级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评价对象。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过程评价和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着重关注分层教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工作态度及教学成绩。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是否达到该层级教学目标)。在学生成绩的评价上一方面分析分层教学考试成绩标准差,与上届未分层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业情况对比;对于大学英语,同时对比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测评(标准化考试)等,同时探索多渠道的信息收集,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4.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不同层级教学目标表述清晰,目标具科学性,支撑知识、能力、情感总目标。
教学内容——不同层级教学内容与该层级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内容具适切性、科学性、关联性和平衡性。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启迪思考,提供多元化的认识视野。
教学效果——教学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由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衡量,重点考评不同层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领域的达标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如表1所示。
科学、系统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以大学英语为例,建立高校公共基础课评价体系,设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构建适用于高校其他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徐丹,连进军,译.大学教育科学,2009,(3):5-24.
[2]柯艳,等.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5):42-45.
[3]Vygotsky,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 A:Harvard Univesity,978.
[4]张意中.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0-45.
[5]冯慧敏,等.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6.
[6]孙敬鸿.深入高校因材施教理念,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模式[J].科教文汇,2011,(04):119-121.
Abstract:In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are uneven. Some students cannot get enough,and some students cannot stand.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is a sign of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eaching philosophy,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mov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Taking college English as an example,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e state of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designs the content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and then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basing on the theoretic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multi –level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multi–level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49-03
美国高等教育家马丁·特罗认为,毛入学率大于15%即意味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1]。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在大众化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学生彼此间学习基础及学业水平差别不大,采用大班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然而,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学业水平达到普通人的程度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另外,被录取的学生来自不同省市,各生源地的教育水平也有差异。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层次,教材、教学模式和手段、課程目标完全相同,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因“吃不饱”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因“吃不消”而丧失自信心,并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精髓就是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朱熹也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归纳起来,就是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具体情况进行教育。高等教育永恒的问题是公平和质量。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教育扩招一方面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原则,普罗大众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质量不一,学校采用同样的教学,导致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下滑。针对于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势在必行。我校在2015年开始实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如何建立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正是本文拟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现状
最初提出分层教学的概念是针对中学教育(“高中数学分层教育理论与实践”,张杰亭),其次是高职院校(“论分层教学之利弊——北京外贸学校的英语分层教学个案研究”,于利新)。乔仁波首先提出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肖应雄等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提出工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问题研究。
分层教学首先涉及到如何对学生分层及分成几个层次的问题。以大学英语为例,主要采取的是测试归类法,有三种分层思路:一是直接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来分层,如我校将大学英语分成四个层级,人数比重分别为“大学英语2”占10%、“大学英语3”占50%和“大学英语4”占40%,针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新生(主要是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生源)开设“大学英语1”(英语零基础教学班)。第二种是新生入学后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分成A、B、C等不同层级。第三种是综合高考成绩和水平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
其次,就是分层教学如何实现的问题。温州大学在分为A、B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设立不同的课程目标,分配不同的听说读写学时。同时,实行“滚动式”竞争机制,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层。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入高一层级学习,同时在高层级的学生需要奋发努力,以免“掉队”,降入下一层级[2]。
学生成绩的取得是教学和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自我完善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3]。分层教学的质量评价,大都沿用未分层教学的常规课程标准。文献调研发现,就算少数高校有分层教学的评价标准,其内容较多专注于学生成绩和教师业务水平,评价方法上较多讨论的是考试或者测验。实施分层教学,不同层级教学目标不同,其侧重点也应有不同。评价指标应突出分层次教学特点,同时兼具学术性、民主性及自学性。
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和自然观察等智能各具特点,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为对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不同层次的客体,自身基础不同,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自然也不相同,其教学模式、作业、评价等也各不相同。“不同起点,分别进步”正是分层教学的价值诉求。
(一)克拉申(S.D.Krashen)的“i 1”语言输入假设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五个以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其核心部分是输入假设理论。其“i 1”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中的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学习的水平和状态,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他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的条件。第二语习得者所学的大部分内容要可以理解,所获得的输入要稍高于现有水平,不能远超出现有水平或理解能力(成了“i 2”);也不要非常接近现有水平(成了“i 0”)。此理论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特点,重视学习者现有的学习水平,强调循序渐进,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二)维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3]“最近发展区”理论体现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不断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超越。 (三)布盧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20世纪30年代,泰勒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第一次把测验和评价做了区分。泰勒模式强调评价以教育目标为中心,但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为依据[4]。泰勒的学生布卢姆在研究教育目标分类学时,把目标和评价结合,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三大类,并提出三种类型的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次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进而对教育过程的目的进行分类,以指导教学评价。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是分层教学目标分类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
明确、清晰的目标是分层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分类使评价不偏离教学目标,成为检验教学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标志。不同层级的教学,在知识、能力和情感领域需达到不同的目标。
三、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指标的设计
参照一般课程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结合分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目标,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如下[5]。
1.评价目标。不同层级教育目标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支撑;不同层级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上述教育目标;不同层级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评价对象。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过程评价和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着重关注分层教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工作态度及教学成绩。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是否达到该层级教学目标)。在学生成绩的评价上一方面分析分层教学考试成绩标准差,与上届未分层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业情况对比;对于大学英语,同时对比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测评(标准化考试)等,同时探索多渠道的信息收集,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4.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不同层级教学目标表述清晰,目标具科学性,支撑知识、能力、情感总目标。
教学内容——不同层级教学内容与该层级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内容具适切性、科学性、关联性和平衡性。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启迪思考,提供多元化的认识视野。
教学效果——教学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由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衡量,重点考评不同层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领域的达标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如表1所示。
科学、系统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以大学英语为例,建立高校公共基础课评价体系,设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构建适用于高校其他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徐丹,连进军,译.大学教育科学,2009,(3):5-24.
[2]柯艳,等.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5):42-45.
[3]Vygotsky,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 A:Harvard Univesity,978.
[4]张意中.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0-45.
[5]冯慧敏,等.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6.
[6]孙敬鸿.深入高校因材施教理念,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模式[J].科教文汇,2011,(04):119-121.
Abstract:In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are uneven. Some students cannot get enough,and some students cannot stand.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is a sign of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eaching philosophy,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mov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Taking college English as an example,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e state of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designs the content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and then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basing on the theoretic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multi –level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multi–level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