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它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阅读;自主;兴趣;习惯;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文本对话者。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章阅读的教与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则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它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站在讲台之上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老师说一句学生读一句,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写,画一画文中的重点,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自主学习恰好与之相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营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来,并且在积极合作中探究知识,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只有对阅读的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声像并茂”的氛围,或者模拟生活场景,将学生带进一个语文学习的情景中去,并让学生在此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深刻感悟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应该学习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除了创设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课前设置悬念,分角色朗读,进行语文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文本的主人,从而提高其阅读的能力。
二、 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关系到我们终身学习的大事。在自主学习中如果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积极思考问题,用心体悟重点词句的习惯,自主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具体要求,比如,可以培养学生自身阅读文本的良好习惯,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可一目十行,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将自己融入文本中,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并把自己的感受或者疑惑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另外,还要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与文本有关的课外资料进行交流,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获取新知。使小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小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三、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阅读的方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知识的传授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同一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定一样。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的领会有所不同,读出的情感也就不同,教师要有课堂教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读出自己的内心感情,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要读懂文本,首先要掌握文本的特点,明确阅读的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表达方式也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阅读意在弄清文中的人、事、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说明文则是要求学生弄明白文本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事物进行阐述的。比如在教学《太阳》一文时,可以先让同学们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太阳的,找出相关的词句。介绍太阳和我们的距离时,写到“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大小的时候,写到“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的温度时写到“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深刻含义的主要方法。斟词酌句,品味语言,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推断词义和句意,联系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感受、揣摩、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比如在教学《白杨》一课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在这里,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爸爸会在沉思什么呢?后来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顿时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对于难点、不足,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完成教学任务。
陶行知先生说过:“课堂是知识的圣地,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只有关注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体验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參考文献:
[1] 覃海度.浅议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6(23):195.
[2] 郑春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7(20):147-148.
作者简介:张昌寿,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桥中心小学。
关键词:阅读;自主;兴趣;习惯;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文本对话者。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章阅读的教与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则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它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站在讲台之上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老师说一句学生读一句,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写,画一画文中的重点,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自主学习恰好与之相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营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来,并且在积极合作中探究知识,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只有对阅读的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声像并茂”的氛围,或者模拟生活场景,将学生带进一个语文学习的情景中去,并让学生在此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深刻感悟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应该学习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除了创设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课前设置悬念,分角色朗读,进行语文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文本的主人,从而提高其阅读的能力。
二、 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关系到我们终身学习的大事。在自主学习中如果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积极思考问题,用心体悟重点词句的习惯,自主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具体要求,比如,可以培养学生自身阅读文本的良好习惯,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可一目十行,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将自己融入文本中,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并把自己的感受或者疑惑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另外,还要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与文本有关的课外资料进行交流,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获取新知。使小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小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三、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阅读的方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知识的传授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同一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定一样。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的领会有所不同,读出的情感也就不同,教师要有课堂教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读出自己的内心感情,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要读懂文本,首先要掌握文本的特点,明确阅读的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表达方式也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阅读意在弄清文中的人、事、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说明文则是要求学生弄明白文本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事物进行阐述的。比如在教学《太阳》一文时,可以先让同学们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太阳的,找出相关的词句。介绍太阳和我们的距离时,写到“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大小的时候,写到“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的温度时写到“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深刻含义的主要方法。斟词酌句,品味语言,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推断词义和句意,联系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感受、揣摩、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比如在教学《白杨》一课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在这里,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爸爸会在沉思什么呢?后来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顿时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对于难点、不足,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完成教学任务。
陶行知先生说过:“课堂是知识的圣地,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只有关注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体验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參考文献:
[1] 覃海度.浅议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6(23):195.
[2] 郑春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7(20):147-148.
作者简介:张昌寿,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