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其评价标准主要是这个国家的人均GDP。通常来说,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70%以上的处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 130多个国家被称为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仍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普遍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上有很大差距。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有着强烈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诉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所瞩目。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相似性,中国也希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发展。2013年4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三方合作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2013年10月25日,由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围绕“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的主题,20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数十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就各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传递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紧迫关切。
探索体系建设
斐济教育部职成教司高级教育官员崔尼德·瑞吉史尔介绍了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斐济政府在全国中小学启动基本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将职业教育课程全面融入到普通教育中。比如,针对中学10年级的学生开设基础技术、家政、农业科技和办公技能;对中学11到13年级的学生开设技术绘图、应用技术、家政、农业科学和计算机课程,促使所有10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职业教育,并认识到职业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斐济的职业教育也有着比较健全的发展体系。在斐济,职业教育被视作是一种提高国家技能水平,促进创业的有效方式。完成12年级中学教育水平的学生可以进入职业教育系统学习。其课程提供方有两种类型,一是职业教育中心,它是正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另外一种是独立的培训机构。这些学校所提供的职业课程包括木工、餐饮、裁缝、农业、美容、家政服务等。学校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掌握就业所需的技能,了解行业标准和设备创造有利条件。斐济所有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中心还提供适宜、高质且灵活的教育培训,从而培养正式或非正式的半熟练技术工人。
斐济还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该框架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提供满足斐济经济需求的高质教育培训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减少资格获取的障碍,明确资格获取的各种途径,且促进终身学习,从而鼓励个人提高自己的资格和级别。二是为先前的学习经历认定和当前能力认定提供支撑(包括学分转换,工作生活经历认定等)。三是建立灵活的衔接途径,使人们可以在正式教育和培训之间轻松衔接,并可以顺利进入职场。四是确保资格体系的多样灵活性,并统筹控制培训价格。
另外,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也在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据赞比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培训部主任希蒙契奇·亚历克介绍,赞比亚从2005年开始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人才进行了资格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职业技术教育资格框架。2011年,赞比亚对国家职业技能发展策略进行革新,不断扩大继续学习的途径,并实现对当前和先前学习资历的认定。
关切后续保障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代表都表达了对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师资水平、法律支持等职业教育保障制度的关切。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教育部专家贝甘·艾克拉表示,巴基斯坦职业教育系统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班级规模太大,全国职业学校师生比,私立学校为30∶1,公立学校为50∶1。另外,实习实训的条件也比较落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还偏重于理论教学,很多职业学校仍然是80%教育理论教学,20%活动教学。多数学校不强调学生实际所学,仍然注重应试教育。还需要重视的是,巴基斯坦职业教育在保证性别平等,尤其是女孩子接受教育这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
来自赞比亚的亚历克主任指出,该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难以适应产业需要。在赞比亚,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断增加;可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却日益萎缩,大量新兴的非正式行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急需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以及设备仪器方面的投入,同时要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不断完善考试和评价制度等,解决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瓶颈问题。
斐济的代表也强调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教学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等问题。他同时指出,该国缺乏优秀的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没有形成共识性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景,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建议,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衔接体系,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要注重培养生活技能,开展价值观教育,并为促进学生进入职场就业和终身学习提供准备,以培养有工作价值观、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体系,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中国贡献
“向世界学习,以先进为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30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广泛借鉴国际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把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作为推动中国中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职工教育制度改革的突破口。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社会更多的职业教育模式进入中国。2002年正式启动的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是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组织实施的最大合作项目。重庆地区共有5所项目学校和25所伙伴学校参与了TAFE的试点办学。另外,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引进的英国BTEC项目先后在天津、北京等多个城市的职业院校开设了HND课程。
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本土化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并积极走出国门,贡献世界。
2003年,教育部在天津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挂牌成立“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支援。2007年,我国政府援建的埃塞俄比亚职业学院项目竣工并正式移交埃方使用。这所学校是目前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完全采用中国职教模式管理和教学。
2007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作为项目的重要内容,学校自2009年开始举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管理研修班,截至2012年,已经为95个发展中国家的近600名学员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并成为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
近年来,我国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政府和民间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将得到不断拓展和深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仍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普遍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上有很大差距。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有着强烈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诉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所瞩目。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相似性,中国也希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发展。2013年4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三方合作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2013年10月25日,由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围绕“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的主题,20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数十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就各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传递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紧迫关切。
探索体系建设
斐济教育部职成教司高级教育官员崔尼德·瑞吉史尔介绍了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斐济政府在全国中小学启动基本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将职业教育课程全面融入到普通教育中。比如,针对中学10年级的学生开设基础技术、家政、农业科技和办公技能;对中学11到13年级的学生开设技术绘图、应用技术、家政、农业科学和计算机课程,促使所有10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职业教育,并认识到职业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斐济的职业教育也有着比较健全的发展体系。在斐济,职业教育被视作是一种提高国家技能水平,促进创业的有效方式。完成12年级中学教育水平的学生可以进入职业教育系统学习。其课程提供方有两种类型,一是职业教育中心,它是正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另外一种是独立的培训机构。这些学校所提供的职业课程包括木工、餐饮、裁缝、农业、美容、家政服务等。学校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掌握就业所需的技能,了解行业标准和设备创造有利条件。斐济所有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中心还提供适宜、高质且灵活的教育培训,从而培养正式或非正式的半熟练技术工人。
斐济还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该框架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提供满足斐济经济需求的高质教育培训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减少资格获取的障碍,明确资格获取的各种途径,且促进终身学习,从而鼓励个人提高自己的资格和级别。二是为先前的学习经历认定和当前能力认定提供支撑(包括学分转换,工作生活经历认定等)。三是建立灵活的衔接途径,使人们可以在正式教育和培训之间轻松衔接,并可以顺利进入职场。四是确保资格体系的多样灵活性,并统筹控制培训价格。
另外,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也在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据赞比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培训部主任希蒙契奇·亚历克介绍,赞比亚从2005年开始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人才进行了资格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职业技术教育资格框架。2011年,赞比亚对国家职业技能发展策略进行革新,不断扩大继续学习的途径,并实现对当前和先前学习资历的认定。
关切后续保障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代表都表达了对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师资水平、法律支持等职业教育保障制度的关切。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教育部专家贝甘·艾克拉表示,巴基斯坦职业教育系统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班级规模太大,全国职业学校师生比,私立学校为30∶1,公立学校为50∶1。另外,实习实训的条件也比较落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还偏重于理论教学,很多职业学校仍然是80%教育理论教学,20%活动教学。多数学校不强调学生实际所学,仍然注重应试教育。还需要重视的是,巴基斯坦职业教育在保证性别平等,尤其是女孩子接受教育这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
来自赞比亚的亚历克主任指出,该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难以适应产业需要。在赞比亚,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断增加;可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却日益萎缩,大量新兴的非正式行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急需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以及设备仪器方面的投入,同时要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不断完善考试和评价制度等,解决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瓶颈问题。
斐济的代表也强调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教学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等问题。他同时指出,该国缺乏优秀的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没有形成共识性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景,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建议,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衔接体系,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要注重培养生活技能,开展价值观教育,并为促进学生进入职场就业和终身学习提供准备,以培养有工作价值观、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体系,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中国贡献
“向世界学习,以先进为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30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广泛借鉴国际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把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作为推动中国中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职工教育制度改革的突破口。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社会更多的职业教育模式进入中国。2002年正式启动的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是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组织实施的最大合作项目。重庆地区共有5所项目学校和25所伙伴学校参与了TAFE的试点办学。另外,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引进的英国BTEC项目先后在天津、北京等多个城市的职业院校开设了HND课程。
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本土化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并积极走出国门,贡献世界。
2003年,教育部在天津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挂牌成立“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支援。2007年,我国政府援建的埃塞俄比亚职业学院项目竣工并正式移交埃方使用。这所学校是目前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完全采用中国职教模式管理和教学。
2007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作为项目的重要内容,学校自2009年开始举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管理研修班,截至2012年,已经为95个发展中国家的近600名学员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并成为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
近年来,我国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政府和民间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将得到不断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