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管理需要创新。认真处理好继承我国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与改革中存在的弊端,是教育管理创新的关键。
据国内外的学者、专家的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很多好的传统,例如和谐的家庭教育,严格的学校管理,严格的考试制度,科学的班级管理,自我修养的教育,实事求是的定性分析,教师的奉献精神,学生刻苦勤奋的目标追求,扎实的“双基”教学等。对这些优良传统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我国教育和教育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教育管理改革,要以这些经验和优良传统为基础。
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改革要以先进的教育和教育管理思想为先导,教育管理的研究要为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改革鸣锣开道。但是,什么样的思想才是先进的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思想,这往往是需要认真探讨的。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叫转换观念,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要从什么样的观念转换成什么样的观念。曾经有过一个流行的口号:“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什么是应试教育?它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从前的教育是否都是应试教育?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准确的认识,所以造成第一线教育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形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现象。第三次全教会重申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把素质教育准确定位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不再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这是非常正常的。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口号。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等,也是欠推敲的。实践反复证明,无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无论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这些教育思想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教育的规律是教与学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如果要转变教育观念,只能是从片面强调教的观念转变为教与学统一的观念,从片面强调知识的观念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统一的观念。非此即彼的二悖推理思维模式,曾经使我们几代人吃尽苦头,为了把教育和教育改革搞得更扎实,我们应有更多的唯物辩证思维。
学校管理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盲目地追求新颖,更不是脱离实际去标新立异。学校管理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是否有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不是所有新的思想和经验都具有创新价值,那些不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和做法,如炒作新鲜名词概念,对某种新鲜经验的起哄式的推行,脱离实际机械搬用外国的理论和做法等,都不属于学校管理创新范畴。
学校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实践,脱离教育管理实践是不可能创新的。因此,要大力提倡实践精神。学校管理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树立调查研究之风和实验研究之风,使具有创新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教育实际工作者运用某种理论于学校管理实践时,也应通过深入调查和反复实验。切忌大轰大嗡。
另外,学校管理创新,要以过去的实践为基础,这就要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全球化是各民族地区优势的结晶,没有民族的个性,也就无所谓全球的共性,因此越是强调全球化,越要提倡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和教育管理改革的大趋势是融合。所谓融合,即各国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合,有人称它为融通,也有人称它为整合,还有人从东西方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它称之为“东西合璧”。提法虽然有区别,但其精神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其优势,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好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差的教育;第二,将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新的理念和做法;第三,教育改革要以发扬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教育全球化要以民族化为基础,离开民族化,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球化。
这就是我们在面对全球化时应总结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我们肯定成绩,是为了发扬优势,继续前进;我们寻找问题,是为了少走弯路,加快发展。这两者的共同目标,是把握我国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
总之,学校管理的创新,既要吸收外国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做到洋为中用,又要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发扬中国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做到古为今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体系和科学体系。
据国内外的学者、专家的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很多好的传统,例如和谐的家庭教育,严格的学校管理,严格的考试制度,科学的班级管理,自我修养的教育,实事求是的定性分析,教师的奉献精神,学生刻苦勤奋的目标追求,扎实的“双基”教学等。对这些优良传统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我国教育和教育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教育管理改革,要以这些经验和优良传统为基础。
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改革要以先进的教育和教育管理思想为先导,教育管理的研究要为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改革鸣锣开道。但是,什么样的思想才是先进的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思想,这往往是需要认真探讨的。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叫转换观念,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要从什么样的观念转换成什么样的观念。曾经有过一个流行的口号:“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什么是应试教育?它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从前的教育是否都是应试教育?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准确的认识,所以造成第一线教育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形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现象。第三次全教会重申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把素质教育准确定位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不再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这是非常正常的。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口号。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等,也是欠推敲的。实践反复证明,无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无论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这些教育思想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教育的规律是教与学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如果要转变教育观念,只能是从片面强调教的观念转变为教与学统一的观念,从片面强调知识的观念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统一的观念。非此即彼的二悖推理思维模式,曾经使我们几代人吃尽苦头,为了把教育和教育改革搞得更扎实,我们应有更多的唯物辩证思维。
学校管理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盲目地追求新颖,更不是脱离实际去标新立异。学校管理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是否有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不是所有新的思想和经验都具有创新价值,那些不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和做法,如炒作新鲜名词概念,对某种新鲜经验的起哄式的推行,脱离实际机械搬用外国的理论和做法等,都不属于学校管理创新范畴。
学校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实践,脱离教育管理实践是不可能创新的。因此,要大力提倡实践精神。学校管理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树立调查研究之风和实验研究之风,使具有创新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教育实际工作者运用某种理论于学校管理实践时,也应通过深入调查和反复实验。切忌大轰大嗡。
另外,学校管理创新,要以过去的实践为基础,这就要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全球化是各民族地区优势的结晶,没有民族的个性,也就无所谓全球的共性,因此越是强调全球化,越要提倡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和教育管理改革的大趋势是融合。所谓融合,即各国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合,有人称它为融通,也有人称它为整合,还有人从东西方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它称之为“东西合璧”。提法虽然有区别,但其精神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其优势,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好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差的教育;第二,将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新的理念和做法;第三,教育改革要以发扬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教育全球化要以民族化为基础,离开民族化,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球化。
这就是我们在面对全球化时应总结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我们肯定成绩,是为了发扬优势,继续前进;我们寻找问题,是为了少走弯路,加快发展。这两者的共同目标,是把握我国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
总之,学校管理的创新,既要吸收外国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做到洋为中用,又要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发扬中国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做到古为今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体系和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