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情境创设,打造“有心”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互动,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情境创设贯穿政治课教学过程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涵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感受而动情,因体验而晓理。
  关键词: 情境创设 思想政治课堂 高效教学
  在市场经济中有这么一句话:商品,赢得市场就是好商品,如果把这句话套用过来,上课赢得学生就是好课堂。那么我们如何赢得学生呢?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应当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而传统政治课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是说教、枯燥、古板这样一些印象。传统政治课采取从观点到观点、概念到概念、原理到原理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如何赢得学生?如何改变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思想品德课应追求案例情境教学所要达到的教育境界,即隐蔽思想道德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下,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在自身生活体验和与同伴的交流中,不知不觉获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和知识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使用案例呢?
  一、创设“有笑”情境,注重趣味性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激活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趣味十足的题材,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参与热情,使课堂一下子“热”起来、“动”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
  如一教师在教学《经济生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一消费原则时,正遇上绍兴地区严重的雾霾天气,于是选择网上流行的词《沁园春·霾》为题材:“绍兴风光,千里雾封,万里尘飘。望运河内外,浓雾莽莽,高架上下,雾霾滔滔。车舞长龙,黑烟直冒,欲上沪宁把车飚。需晴日,盼大风吹过,北风狂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学生不出操,比南京北京,这里稍好;都市风景,全戴口罩。一代天骄,灵岩天平,只见山顶不见腰;俱往矣,想要活命者,赶紧外逃。”该词巧妙地改编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幽默风趣,从而为探究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且不失诙谐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兴趣和欲望。当然,所选题材在趣味性等方面不宜过度,以免喧宾夺主,冲淡探究问题本身。只有围绕主题,适度使用,方能增效。
  二、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现实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经典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采撷生活实例,用心捕捉生活现象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现实又有吸引力的探究问题。这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探究问题能引导学生真正回归到生活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强调情境问题设置的生活性对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直接帮助作用,使学生很容易“入戏”,很容易被“激活”,很容易被“感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如在讲“合理消费”这一内容过程中,首先,我问:“有哪些同学愿意上黑板把他一个星期的消费情况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学生的表演欲望都很强,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因为这一情境是很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我邀请了几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黑板把他们一个星期的花费情况写下来,班上其他同学一起看看他们的消费情况。当学生看到黑板上的消费情况:买零食:10元,买学习用品:5元……这些和他们平时消费情况很相似的数字,觉得很亲切。接着我提出讨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消费呢?”这时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就应该怎样消费这一话题摆出自己的观点,我在结合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突出学生主体,体现真实性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日常教学中常看到一些老师在开展探究活动中会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某市长、如果你是董事长、如果是你会……”似乎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从学生的回答看,很少有学生真正能够用“市长”或“董事长”的眼光和语言解决问题。他们针对此类“哗众取宠的领导型”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直接罗列教材观点,缺乏自身的真正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设计探究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现实感受、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担当参与课堂探究,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往往只是“探究材料的观察者、思考者和分析者”,而非真正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巧妙转换,提高学生参与真实性,如还原生活经历的角色和情景模拟、动手操作等。
  如教学《经济生活》“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引入“近年来绍兴地区经常出现雾霾天气”这一情境材料,然后让学生讨论:作为普通公民,请你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就如何解决雾霾天气提出建议。学生就此开展探究讨论并提出很多有益建议。设问:如果你是市长,你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雾霾天气?尽管市长和普通公民在雾霾天气中“同呼吸,共命运”,但显而易见的是,相比市长而言,普通公民的角色更真实,因而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思考。   又如在一节优质课中一位教师在讲“劳动者的就业、择业和创业”内容时,在课堂上创设了情境剧表演环节:几个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不同经历。学生很感兴趣,积极要求上来参加角色扮演。几个富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同学们的快乐笑声和阵阵掌声。接着顺势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就业和择业的误区?”由于学生在刚才情景剧表演笑声中意识到了这方面的知识,纷纷畅所欲言。
  四、与时代发展同步,强调时代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分析和探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统一,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中应以国家大事时政为背景,科学地把握和引导,指导学生在实际的、具象的情境中接触知识、体验知识、应用知识,获知的同时,实现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合理性辨析,透过时政问题情境习得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学习情感,从内心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时政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在信息和素材选择上要力求最新,同时具有教育价值,便于学生多角度应用知识对其内涵和本质进行挖掘,感悟生活、感受社会,体验通过主动探究解决社会问题的成就感。如《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热议,人们看完纪录片觉得各种美食各种美好,但面对现实生活,人们又觉得各种食品各种剧毒——“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爆炸西瓜”等一系列问题真实存在。一方面是一个自然角度、人文角度、传统角度上的中国,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一个安全角度、商业角度、现实角度上的中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自媒体,都展现了舌尖上的两个“中国”:一个是“有味中国”和一个“有毒中国”。把这些内容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生动地解释所学知识。一方面可以从《经济生活》角度探讨出现食品安全的原因,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五、重视价值引领,凸显情感性
  老一辈教育家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和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学情境既包括“境”(背景、环境、条件),又包含“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充满情感力量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响应,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以情生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能深入开展。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重激励、重道德的课堂“情感场”,以润泽学生柔嫩的心灵。但是,有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仅关注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态度的激励、情感的滋养和价值观的优化,表现之一是情境内容和呈现方式缺少情感,表现之二是情境呈现的是勉强、虚假甚至错误的价值导向。
  如教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时,我援用历史故事:朱元璋的父母是农民,“田无半垄,地无半分”,靠给地主打工维持生活。朱元璋16岁那年,家乡遭遇天灾,之后又闹瘟疫,15天之内父母相继病亡,留下他与哥哥兄弟二人,可是他们连一块下葬双亲的地都没有。兄弟两个到地主家想讨一块地安葬父母,结果被地主骂着赶了出来。朱元璋的一个名叫刘英的好朋友,其父母同情朱元璋,送给他一小块地,父母才有了葬身之地。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当时雪中送炭的刘姓人家被世袭封侯。
  为什么那个时代,一对夫妻给地主累死累活地当长工,养两个孩子那么艰难,死时穷得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变得可感可知,继而鲜活起来。
  故事本身是载体,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情感发力,教育无痕。试想,在封建社会,一个是半个月内失去双亲、家中一贫如洗的朱元璋,尝尽人间苦难,后来取得人生的“巨大成功”;一个是得知朱元璋家中遭遇巨大不幸,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的邻居。故事蕴含的现实教育价值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作用,即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站在时代高度,寻生活之源,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调学生之趣,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筑制图》这一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绘制图纸和阅读图纸能力而开设的基础专业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对制图的学习陷入困难之中。本文以学生学习建筑制图课程的关于形体的三面投影中的困难情况为例,说明以Auto-CAD这一建筑制图重要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建筑制图 Auto-CAD 三视图 投影  图纸是工程的语言,阅读图纸的能力是每个建筑人必备的技能。《建筑制图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为基础,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 高中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
摘 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始进入教育教学中,这些技术不仅能提高课堂质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相关机构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引入高效课堂相关理念,以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本文主要从构建的必要性、途径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教育制度不断创新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机构开始运用此种技术提高
以杂交水稻三系提纯种子为材料,在正季繁殖和良好的隔离栽培条件下,采用“三系四圃,优系片选轮环法”,既省时、省工,又强化了群体遗传功能。其不育系种子纯度达99800%~99999%,不育系与恢复系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时效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学时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负担,教学时效高,教师占用学生们的时间就少,学生们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反之,学生们的负担就会很重。为了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时间管理,本文就提高教学时效的途径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 思品课堂 优化管理 教学时效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人们的一个必备技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推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现状 解决对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人
目的对比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前、术后尿液中NGAL与α1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筛选我院20
摘 要: 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分析、研究教学形势和学生身心特点,与时俱进补充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模式和紧密联系生活,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拓展课外教学空间,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分析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计算机已经融入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
由兖州矿业 (集团 )公司南屯煤矿和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研制的KGJ—B型综采工作面综合监测系统 ,为地面和井下的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了实时的工作面生产与安全信息 ,是保证高产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知识,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用更为普遍。如果能让学生像迷恋游戏那样迷恋学习,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远比在郁闷中学习来得有效而持久。本文就如何将“游戏”与“任务”融合起来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