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生应具有良好日常口语表达的能力,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顺畅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但实际上,很多中学生达不到上述要求。中学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口语表述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其与外界的交流,对其思想性格等身心各方面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介绍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况,分析了出现其状况的相关原因,从课堂内及课堂外两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口语表达;能力;课堂;兴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信息交流的增加,口语表达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具有日常口语表达的基本功能,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堪忧,他们有话不敢说、不愿说,在公共场合更不能谈吐自如。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愿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其次,教师的教风要民主。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彻底打破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进行“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言权,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消除心理障碍,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 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说
当前学生没有强烈的口语表现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满堂灌”“大包干”,学生根本就没有说的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的性质类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血色很难干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勤表达。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给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强烈愿望,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交给学生说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让他们敢说、勤说,还要让他们会说、善说,教给他们说的方法。多读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途径。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要求学生读时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感情丰富,不读破、读错、读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教师可让学生多听广播、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多看新闻联播、影视剧经典片段,及时强化学生听后、看后的热身口语训练。复述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课文内容的训练课文内容的训练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简明、连贯的说话能力。不论是学了课文,还是听了故事,都可以让学生多复述。另外,也可让学生利用每节课的5分钟口述前一天或当天的见闻和感受。学生讲述、复述的机会多了,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4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要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实际情境,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教师还应创造符合学生情感需要、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要规范、科学、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怀。比如,在动员以“没准备”为借口不愿上台的胆小同学时可以这样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说得不理想,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说得很精彩,难能可贵。你不愿试一试吗?”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定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是潜在的语言天才。只要我们用充足的时间、灵活的方法,就能张扬他们自由的心灵,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关键词 口语表达;能力;课堂;兴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信息交流的增加,口语表达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具有日常口语表达的基本功能,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堪忧,他们有话不敢说、不愿说,在公共场合更不能谈吐自如。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愿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其次,教师的教风要民主。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彻底打破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进行“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言权,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消除心理障碍,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 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说
当前学生没有强烈的口语表现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满堂灌”“大包干”,学生根本就没有说的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的性质类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血色很难干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勤表达。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给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强烈愿望,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交给学生说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让他们敢说、勤说,还要让他们会说、善说,教给他们说的方法。多读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途径。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要求学生读时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感情丰富,不读破、读错、读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教师可让学生多听广播、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多看新闻联播、影视剧经典片段,及时强化学生听后、看后的热身口语训练。复述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课文内容的训练课文内容的训练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简明、连贯的说话能力。不论是学了课文,还是听了故事,都可以让学生多复述。另外,也可让学生利用每节课的5分钟口述前一天或当天的见闻和感受。学生讲述、复述的机会多了,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4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要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实际情境,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教师还应创造符合学生情感需要、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要规范、科学、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怀。比如,在动员以“没准备”为借口不愿上台的胆小同学时可以这样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说得不理想,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说得很精彩,难能可贵。你不愿试一试吗?”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定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是潜在的语言天才。只要我们用充足的时间、灵活的方法,就能张扬他们自由的心灵,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