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药理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开发的喹诺酮类药物相较于早期的此类药物具有增强抗菌活性和扩大抗菌谱的优势,药物主要以托氟沙星、加替沙星、曲伐沙星、格帕沙星、克林沙星和莫西沙星等为主。新开发的喹诺酮类药物不仅增强了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而且明显增强了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等菌类的活性。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药物动力学性质好,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半衰期较长,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的概述,旨在借此来促进此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发展。
  关键词:氟喹诺酮;药理;临床应用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氟喹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成功应用,此类药物便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不同品种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断的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氟喹诺酮类是由人工合成的广谱类,疗效高,毒性低的抗菌类药物[1]。在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抗菌谱广、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分布广泛、消除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轻、价格相对低廉等[2]。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细菌感染性疾病[3]。除此之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既可以口服,又可以静脉注射。因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1 药理作用
  1.1抗菌谱较广
  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都有杀灭作用,对前者的抗菌活性最强。这类药物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枸橼酸菌属等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病原体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高,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次之[4]。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分枝杆菌也敏感,对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病原体也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现今临床上应用的喹诺酮类分四代。第一代喹诺酮类由于其疗效不明显现在已经很少在临床中应用,主要以萘啶酸、吡咯酸等为主。第二代喹诺酮类相较于第一代药物抗菌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大,主要以吡哌酸、新恶酸和甲氧恶喹酸等为主。第三代喹诺酮类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药物明显的扩大了抗菌谱,并且除了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增强之外,对革兰阳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主要以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以及环丙沙星等为主。第四代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的抗革兰阴性菌活性的基础上,引入8-甲氧基结构有助于抗厌氧菌活性加强,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的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加强,不良反应更少,但价格较贵[5]。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增强,主要包括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6]。大部分药品半衰期延长,如加替沙星、莫昔沙星等。
  1.2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使DNA不能形成正常超螺旋结构,DNA单链暴露,mRNA与蛋白质合成失去控制,因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致细菌灭活。
  1.3 细菌耐药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已出现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最为常见。如应用本类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国内耐药菌株已在50%以上。
  2 临床应用
  2.1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尿中浓度高,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和宫颈炎,环丙沙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尿路感染的首选药。临床上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7]。
  2.2呼吸系统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中,以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为主的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在治疗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以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为主的药物再其治疗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同时,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也可以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或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所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对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8]。喹诺酮类可代替大环内酯类用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病等[9-10]。
  2.3消化系统感染与伤寒
  对于消化系统感染,首选用于治疗志贺菌属引起的各种细菌性痢疾,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弯曲杆菌等引起的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急性胃肠炎,治疗效果优于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环丙沙星与西咪替丁等药物联合应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与头孢曲松同为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以左氧氟沙星疗效最优。
  2.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等药物有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也可以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用于治疗重症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二线治疗用药[11]。
  2.5其他部位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骨关节感染、外科感染、妇产科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耳鼻咽喉和眼科等感染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的常用替换药物。
  3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为5%-1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痛、腹泻和胃部不适等症状[13]。但是,这类不良反应常不严重,患者一般都可以耐受。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常见,和此类药物抑制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有关,轻症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和睡眠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惊厥、抽搐、复视、色觉分辨能力下降等表现。由于本类药品的中枢神经刺激作用,故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如严重脑动脉硬化,癫痛患者应慎用,口服大剂量给药时,应多饮水,注意结晶尿,并避免过度碱化尿液。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皮疹、皮肤瘙痒、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司氟沙星、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光敏反应,主要症状为光照部位皮肤出现疼痛性发痒、红斑和肿痛等,严重患者会出现皮肤糜烂和脱落,大部分患者在停药之后可恢复正常。由于本类制剂能抑制幼鼠胚胎中的软骨、肢体等生长,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小儿应慎用或禁用。另外,尚可出现肝脏和肾脏功能异常,也可致跟腱炎、心脏毒性及眼毒性,停药后可恢复。   本类药品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喹诺酮类过敏的患者禁用[14]。对18周岁以下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这类药物对未成年儿童骨关节发育有损害,对于尚无其他安全有效治疗药物的少年儿童感染,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方可选用[15]。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因该类药物对幼年动物的软骨有损害作用故不应用于孕妇和幼儿,该类药物可渗入乳汁故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如必须应用则用药期间应暂时停止哺乳。制酸剂和含Ca2=、A13+、Mg2+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应避免同时使用,如必须合用则应间隔3h左右。肾功减退者必须依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酌情减量用药,以防止抽搐等CNS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类药物不宜用于癫痫或有其它CNS基础疾病者,因此,临床应用本类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小结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合成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等特点,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从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现状,在此同时,也使临床医师和患者及其家属逐渐意识到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中要严格按照医疗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指导应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现象出现。因此,如何使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在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其功效已经成为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促进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徐艳艳,冯平,郭小红,顾海娟.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02(07):124-125.
  [2]石晖霞,李江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综合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05(11):465-468.
  [3]林赴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06(13):247-252+291.
  [4]刘远飞.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04(18):783.
  [5]刘明亮,冯连顺,柴芸,郭慧元,肖春玲.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03(05):190-198.
  [6]侯淑凤.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4(04):37-38.
  [7]李星如,毕凤兰.浅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现状[J].中国药物警戒,2013,01(19):44-46.
  [8]黎微微.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12(03):1090-1093.
  [9]刘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06(13):120.
  [10]蔡芸.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08(02):676-6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树脂修复材料的材料性能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材料修复,实验组采用复合树脂修复材料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复合树脂修复材料修复,95%修复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患者对修复疗效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和比较临床上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囊肿的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1年04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112例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开放手术组采用开放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情况、切口感染率、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等情况。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妇科急腹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到2013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在血液动力学上,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心率、血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而对照组术后的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出血得到控制,4例死亡。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多为晚期患者,死亡率高,对患者进行熟练、及时的抢救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预见性、全面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人工按压穿刺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心脏病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出现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以及血液循环障碍的患儿均较少,两组临床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临床结果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所医治老年心血管病人100例和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00例心血管病人中,冠心病病人65例(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35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心血管病人抑郁症发病率明显较多,患病时间越长,抑郁症发病率越多,且病程在10年以上病人发病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以下病人,差异显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肛肠科常见肛门疾病手术患者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253例术后均予综合镇痛治疗,利用的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行术后1天、2天、3天疼痛评估,以患者满意度作为术后疼痛疗效评定。结果:253例手术患者,术后VRS评分均较低,术后患者对疼痛满意度高。结论:肛门疾病术后综合镇痛治疗效果确切、简单易行,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少。  关键词:肛门疾病;手术;综合镇痛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联合用药对于小儿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0名患有心肌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联合用药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单一用药治疗方式。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43%)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其中实验组显效人数(149例)比对照组显效人数多(45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180位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90位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通过内科治疗以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的概率为97%,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的概率为81%,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好,P0.05,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