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临床结果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所医治老年心血管病人100例和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00例心血管病人中,冠心病病人65例(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35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心血管病人抑郁症发病率明显较多,患病时间越长,抑郁症发病率越多,且病程在10年以上病人发病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以下病人,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病人抑郁症发病率明显增加,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以情绪低落、思想迟缓、语言动作减少为主要症状。抑郁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不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将研究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1]。尤其是心血管病人,一旦伴有抑郁症,将会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的临床结果和对策,本文将选取我院医治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所医治老年心血管病人100例和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病人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5±2.5)岁;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平均年龄(66.5±2.9)岁。观察组100例病人中,冠心病病人65例(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35例,高血压又分为高血压II级和高血压III级。按病人病程分:5年以下病人30例,5-10年病人50例,10年以上病人20例。所有人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 (1)观察组所有病人均经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病;(2)冠心病、高血压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3)排除糖尿病、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所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定,评分在9分以上为老年抑郁症组,评分在4分以下为非抑郁症组。其中,抑郁症组又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抑郁指数50.0%以上为抑郁症,指数在50.0%-60.0%之间为轻度抑郁,61.0%-70.0%为中度疑云,71.0%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所有人群抑郁症人数分布情况;(2)观察抑郁症在临床症状和生活事件中的分布情况,生活事件包括:心情郁闷、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行动缓慢、家庭纠纷等;(3)观察心血管病程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有人群抑郁症人数分布情况上的对比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抑郁症人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抑郁症在临床症状和生活事件中的分布情况上的对比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心情郁闷生活事件和其他生活时间相比,所占比例较高,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 心血管病程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10年以上病程病人,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5年以下病人,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我国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大约占总口人的15.0%-22.0%,美国心血管研究学者曾表明[2]:抑郁症是导致美国冠心病患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伴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精神免疫学于1981年提出,该免疫学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可以引发疾病,并影响疾病的进展,具备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综合性医院中,5.0%-20.0%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都具有焦虑症。梁积英认为[3]: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者自身心脏功能密切相关,随着心脏功能的不断变化,患者的抑郁情况也会相应变化。
毕婧玮等[4]人研究报告表明:由于抑郁症比较特殊,现如今还没有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抑郁症和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同,可通过切断传染源、预防等进行防止。但是,预防工作也并不是不可为的。比如:优生优育,改善质量。从心理学角度看,抑郁症患者中大多数由于父母培育不当、家庭环境不良等造成。因此,优良问题对于人格的发展十分重要。再加上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管教方式不当等,都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优生优育,改善质量是预防抑郁症的最有效方法。同时,毕婧玮等人研究报告还提出,需加强对抑郁症患者日常护理:首先,需要和此类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让他们从心里信任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是否存在自杀症状,比如:情绪突然转变、卧床不起等。其次,为抑郁症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光线明亮的居住环境,并尽最大限度的让室内环境光鲜亮丽,以便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情绪,提高对生活的热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人中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病程越长,发病率和病情越为严重。由于临床医生对抑郁症认识不足,通常情况下都会将焦虑、抑郁等归根于病人躯体疾病,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对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要格外重视抑郁症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临床医生还应及时了解病人发病病因,包括:病人家庭环境等方面,尽可能的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建立良好的的医患、护患关系,从而减少病人临床症状。
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提示:除对患者进行躯体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身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疾病中走出来,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存琪.关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4(02):120-121.
[2]杜昕,尹岭,王跃波,等.老年心内科住院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J].北京医学,2010,16(03):210.
[3]梁积英.老年冠心病与抑郁症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9,14(02):132-134.
[4]毕婧玮,梁燕仪,蔡文玮,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2(03):323-326.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以情绪低落、思想迟缓、语言动作减少为主要症状。抑郁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不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将研究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1]。尤其是心血管病人,一旦伴有抑郁症,将会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的临床结果和对策,本文将选取我院医治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所医治老年心血管病人100例和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病人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5±2.5)岁;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平均年龄(66.5±2.9)岁。观察组100例病人中,冠心病病人65例(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35例,高血压又分为高血压II级和高血压III级。按病人病程分:5年以下病人30例,5-10年病人50例,10年以上病人20例。所有人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 (1)观察组所有病人均经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病;(2)冠心病、高血压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3)排除糖尿病、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所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定,评分在9分以上为老年抑郁症组,评分在4分以下为非抑郁症组。其中,抑郁症组又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抑郁指数50.0%以上为抑郁症,指数在50.0%-60.0%之间为轻度抑郁,61.0%-70.0%为中度疑云,71.0%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所有人群抑郁症人数分布情况;(2)观察抑郁症在临床症状和生活事件中的分布情况,生活事件包括:心情郁闷、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行动缓慢、家庭纠纷等;(3)观察心血管病程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有人群抑郁症人数分布情况上的对比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抑郁症人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抑郁症在临床症状和生活事件中的分布情况上的对比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心情郁闷生活事件和其他生活时间相比,所占比例较高,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 心血管病程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10年以上病程病人,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5年以下病人,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我国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大约占总口人的15.0%-22.0%,美国心血管研究学者曾表明[2]:抑郁症是导致美国冠心病患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伴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精神免疫学于1981年提出,该免疫学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可以引发疾病,并影响疾病的进展,具备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综合性医院中,5.0%-20.0%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都具有焦虑症。梁积英认为[3]: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者自身心脏功能密切相关,随着心脏功能的不断变化,患者的抑郁情况也会相应变化。
毕婧玮等[4]人研究报告表明:由于抑郁症比较特殊,现如今还没有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抑郁症和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同,可通过切断传染源、预防等进行防止。但是,预防工作也并不是不可为的。比如:优生优育,改善质量。从心理学角度看,抑郁症患者中大多数由于父母培育不当、家庭环境不良等造成。因此,优良问题对于人格的发展十分重要。再加上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管教方式不当等,都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优生优育,改善质量是预防抑郁症的最有效方法。同时,毕婧玮等人研究报告还提出,需加强对抑郁症患者日常护理:首先,需要和此类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让他们从心里信任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是否存在自杀症状,比如:情绪突然转变、卧床不起等。其次,为抑郁症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光线明亮的居住环境,并尽最大限度的让室内环境光鲜亮丽,以便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情绪,提高对生活的热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人中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病程越长,发病率和病情越为严重。由于临床医生对抑郁症认识不足,通常情况下都会将焦虑、抑郁等归根于病人躯体疾病,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对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要格外重视抑郁症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临床医生还应及时了解病人发病病因,包括:病人家庭环境等方面,尽可能的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建立良好的的医患、护患关系,从而减少病人临床症状。
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提示:除对患者进行躯体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身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疾病中走出来,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存琪.关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4(02):120-121.
[2]杜昕,尹岭,王跃波,等.老年心内科住院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J].北京医学,2010,16(03):210.
[3]梁积英.老年冠心病与抑郁症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9,14(02):132-134.
[4]毕婧玮,梁燕仪,蔡文玮,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2(03):3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