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入胜境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他的画,包容万物,有人物山水,有谷穗松鼠,有禽鸟荷花,而无论是什么作品,皆清新明丽,灵动传神,生动而自然,传造物的外在形貌特征和内在的精神气度于笔端。他,就是晁谷,一个难得的全才画家,一位从厚重的传统中走出的当代艺术家。
  晁谷的人物画,以形写神,强调传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山水画,强调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将大自然的美与中国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他的花鸟画则托物言志、借物抒怀,通过赞美生命来歌颂大自然。晁谷的画中,处处流露着画家精神的诉求,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素朴自然的艺术精神是他永恒的追求。儒、道、释思想的融合,共同作用于晁谷思想的方方面面,进而渗透进他的笔端。
  《罗丹艺术论》中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东西,是没有感情基础的艺术,更是无法打动别人。晁谷的画,意趣、主观思想相互交融,观者往往是被其画外之意和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才能表现出鲜活、生动的艺术境地。
  纵观晁谷的作品,无不体现出一种“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他创作的作品不光是优美的景色、鲜活的鸟禽、自然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带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他的画,以独特的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形象记录,这种对话甚至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丰致、缥缈的笔情墨象,无不蕴含着情思,也体现着“道”,表现着对人格乃至对生命宇宙的体验。如其作品《秋清听泉01》,画面空灵深远,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略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远景一角山谷,墨色湿润,浓淡相宜,中留空隙为自天而下的瀑布,与近处山石下流过的溪水遥相呼应。两只老牛是点题之笔,神情闲淡,极好地表现了主题。《山林深处溪水平》同样是一幅非常有意境的作品。作者采用高远和深远的构图,疏密有致,工写相间,画面左上方的一点亮色将山谷的幽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布局是作画的战略,是一幅画在表现上最关键的部分。一幅画即使笔精墨妙,可如果布局不当,画面失去平衡,让观者难受,就不算成功的作品。晁谷的画,极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虫一鸟,无不展现着万物的生机与自然界的诗意。他的画中没有激烈的冲突,画中的物象大多都是平衡与和谐的。他的画虽不雄伟,但却精妙,常常给观者直抵心灵深处的震憾。作品《红叶小鸟》即采用折枝法,起承转合,非常富于变化。整个画面开合呼应,生动有趣。格调高雅却又生机盎然。《闹枝头》采用截取法,在花卉繁密的变化中,截取其中最美的一角来表现内容。画中所取的物象与画外有着直接的联系,物象由画外而入,由画内而出,赋予作品深广的内涵。
  中国画的创作,虽说要摆脱纸笔的限制,创造新的意境,一切服从于抒情主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扎实的技法是表达情感的基础,熟练畅快地驾驭笔墨丹青,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从晁谷的画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功底扎实稳健,点、染、皴、擦皆可见其深厚之功力。他的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晁谷的作品不光题材、内容、造型、构图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佳的。如其作品《秋塘3》,画中的秋荷色墨交融,但色不碍墨,墨不挡色,同时作者大胆运用石青和褚黄写荷,用来表现秋天的残荷,极好地表达出生命即将结束之时的垂败之感。但画面中用一只写意的水鸟点题,反衬出作者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刻思索。
  中国画历来是以线造型, 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长期的艺术实践,可使得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实,或秀美,或苍老,或厚重,或飘逸的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感人的艺术魅力。晁谷的画中,以其线条的曲美、苍劲、灵巧、朴拙成就了其作品独特的形式美感,观其画让人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我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吴昌硕有两句诗说得好:“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长期以来,晁谷对书法的钻研也让其与绘画创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创出自己鲜明的风格。
  当今中国画坛上,晁谷是颇受推崇和赞誉的画家,不少人叹服他的画法,喜好他的构图,更多人醉心于他的色彩。晁谷结合西方绘画色彩关系的科学应用,吸取国画用色之精华,在作品中娴熟地体现出用色彩造像、用色彩创造意境的艺术语言,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具备了高度的学术研讨价值。晁谷极擅用墨、用水与用色,他手中的毛笔在生宣上变化无穷,意趣绵长。观其画作可见,晁谷的作品设色清丽典雅,以墨為主,随类赋彩。他对色彩的运用不是照抄对象的固有色而是有感情因素的,将固有色的观念体现在他每幅作品中,或是根据画的内容和形式感的需要灵活运用,甚至大胆变色。如其残荷系列作品,画面多以色彩取胜,虽是表现残荷,但画家同样赋予其亮丽的色彩,将荷花与荷叶最终的生命状态描绘得极其华美壮丽,将画家对于生命的赞美之情融入色彩中,使得残荷也具有了一种动人心魄的神态,从而引起观者对于作品以及人生的深入思考,引领观者的精神进入一种高尚纯洁的理想境地。
  虚怀若谷,敦厚和睦,这是晁谷的人品、画品追求的理想境界。几十载砚边沉思修炼,晁谷深悟出中国画绘画之真谛。以简淡冲和修身养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无论是他的谷穗残荷,还是花鸟虫鱼,在他的笔下都显示出淡雅空幽的意味。悉心体味晁谷,你会为中国文化之精深、中国文化之博大而叹服,为这方水土养育了一个艺术感觉能力如此之好的民族而骄傲。   二
  晁谷,凭着笔下一幅幅灵动多姿、出神入化的作品驰名当今中国画坛。古往今来,国画家流派纷呈,数不胜数。然而,读晁谷的作品,却给人许多异于流俗的感觉。他的画中,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朵闲花野草都有着与人类共同的性情。看他画的山,能让人感到“仁者乐山”的豁达;观他画的水,会给人一种高山流水的遗韵;品他的花鸟,更让人有如临禅诗画意之境。晁谷作品以其题材之广,画路之宽,令人追随、赞叹。
  说晁谷的作品异于流俗,是因为他的画中,流动着独特的气韵。从《骆驼祥子》连环画创作到《法海寺壁画》临摹,从《2008北京奥运》巨幅长卷到现在残荷系列、谷子系列、生肖系列精品,无一不让人感动于他对艺术的挚爱,感受到他的勤奋和执着,更让我体会到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晁谷的作品格调高雅,但却不清高,浓郁的时代气息,爽朗欢欣的生活情感是洋溢在他作品中的鲜明个性。如他的谷子系列作品,谷子的色彩随性而来,红色、灰色、蓝色、紫色、黑色全有,取平常百姓最熟悉的田园风景,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他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与热爱。看了他的作品,不禁让我们感到震撼:多么让人惊叹的艺术想象力!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表现。
  气韵者,艺术之生命也。有了气韵,画面必然生动。有了气韵,画面就有了艺术生命,即“有气韵,则有生动也”。 晁谷的作品,构图不拘一格,设色鲜丽高雅,用墨浓淡相宜,浓处精彩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他的作品均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自然入妙,除了生动的表现了自然物象的生命活力还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寓意。观其代表作品《春雀图》,画面构图疏密得当,工写结合,既形象地再现了花鸟秀丽灵动的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展开这幅作品,呈现在观者眼前的是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几枝春日里盛开的桃花,花瓣以淡彩写之,瓣尖施以重彩点画,娇艳欲滴;一只麻雀从右方飞入,振翅疾飞的样子,仿佛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飞上枝头向大家宣告:春天来了。观者似乎能听到麻雀翅膀扑愣愣的响声,一派“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的欢快意境,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画的神韵和画家的心灵境界。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晁谷而言,他的气韵是其整个心性的自然流露。气韵生动是绘画的首宗要义,也是晁谷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晁谷从事绘画创作的历程也是不断提升浩然之气、心源之气的过程,从文化艺术修养的深化与提升,到国学渊源的理解与升华,物象与艺术表现的契合始终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如晁谷创作的《关公》特种邮票,他深度挖掘了关公精神的内涵,利用多年对中国传统壁画的临摹经验,以传统技法结合现代审美,充分表现了关公忠义的精魂所在,进而画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这种独特的气质,是晁谷创作主观能动性与创作个性的呈现与彰显。新儒学学者徐复观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中国的绘画,是要把自然物的形象得成为神、灵、玄。通过某种形象而将其画了出来,达到最高的画境,以自己的精神为创造对象传承中国画的精神。晁谷创作作品的气韵正是以其思想精神与艺术领悟将创作对象的内在精神表现和表达于画面的形象气韵之中。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言“六法”时,首先提出“气韵生动”之后,接着说“骨法用笔是也”。很明显,谢赫将“骨法用笔”列为“六法”中第二大法,这一方面说明气韵与笔墨的重要关系,气韵全由笔墨而生,舍笔墨则无从谈气韵。笔墨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说明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氛围。
  如其谷子系列作品《五谷丰登闹枝头》,选取的题材是近乎最原始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再平凡不过的谷子,那么平易、自然,那么的不饰雕琢,卻依然能够体现出生活的雅致,墨色协调,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中,首先映入观者眼帘的就是一纸艳丽,谷子所表现出的富丽堂皇不亚于花魁牡丹。此画的点题之处是几只麻雀。麻雀刻画得极其生动传神,观其画仿佛叽喳之声就在耳边。
  晁谷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所以,当我们欣赏晁谷的作品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他的作品,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内在节律与情感起伏,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如其彩荷系列作品,晁谷采用纯水墨和彩墨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种独特意境,以此来表达一种对生命终结的思考与赞美。同时他也创建了自己独特的水墨画表现语言。
  晁谷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创作个性与艺术理解或许都已深深镌刻在每幅作品之中。每幅优秀作品中流淌着的神思飞扬或是恬美宁静的气韵,以其自然的贯通,呈现着历史人文抑或艺术领悟的作者特征。从作品欣赏的角度品味,不禁让观者似融入其境界神韵之中;笔墨游弋、线条勾勒,仿若清澈悠长的自然律动与人文情怀或远或近的碰触融汇产生的交响。
  从残荷系列到野谷子系列,从十二生肖的鼠系列到金牛系列,从关公特种邮票到福禄寿喜全图的表现,晁谷的作品让人更深的领略到中国绘画作品的精髓,其鲜明的表现形式,原质的文化意味,继承并发扬着中华文明璀璨的文化资源。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哲学理念、美学意韵和文化精神搭建构筑出一个精神高地。作为一个立志用丹青书写精神的当代画家,晁谷用纯净透明的心,深沉炽热的爱,来演绎世间万物精神之所在,去传达艺术家对自然、对人生观照的心境,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绘画。
其他文献
惠永康 字长乐,别署惠缘居士。1964年出生,江苏无锡人。曾先后就学于无锡二泉画院,江苏省国画院。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徐悲鸿研究中心秘书长,无锡黄养辉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先后主编了《百年粱溪》《盛世和谐》《流风余韵》等大型画册。个人艺术成就被编入《当代书画百家》《江苏收藏艺术》等典籍。并入选旅游卫视《艺术人生》栏目专题介绍,并有《明清状元研究》等文章刊登于报刊。  一、明中晚期
期刊
方然  方然,字光春,号黄山大痴,徽州歙县人,1960年生人。少年师学,兼工诗文,擅长以自己原创诗文入画。早年致力研习黄宾虹、钱松嵒、刘海粟等大家作品,获益匪浅。后极力追崇“大风堂”,探秘张大千泼墨泼彩画风,渐入堂奥,且自出心韵。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竹刻”代表性传承人、黄山市美术馆特聘画家、黄山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拥有
期刊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等。湖州安吉人。“海派”代表人物,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集有《缶庐集》。  吴昌硕作为“海派”后期重
期刊
这些年来,我与画家们的交往,有的是由于先接触到作品,然后才认识创作该作品的画家;有的则是先认识画家,之后才品读到他们的作品。我与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田园山水画家陈危冰的交往,就是先认识其人,然后才关注他的艺术个性以及风格独特、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田园山水画。  2016年6月6日,我应邀前往苏州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主题为“艺术与人文”的第二届中国美术苏州园桌会议。由于广州到苏
期刊
崔强兼擅山水画与花鸟画,他的画有以工致胜至神韵,又能萧散闲逸写意以抒情怀。画法在文徵明与陈白阳之间并兼得其长。现在的画多淡墨轻毫、温雅幽澹又灵性弥漫,愈来愈溢出己意,一派可亲可近和谐雅正的气象。他画了很多冰清玉洁的梅花,尤其爱写寒瘦贞骨般的冬梅,画梅从不肯多着颜色,有的只微微点些香蕊,显得古澹幽奇,有古意中的高士风范。他画的一花半叶枯木竹石也都有文质彬彬的君子气息。从画中可探出他的一味尚古是在崇尚
期刊
内容提要:韩天衡将草篆印发扬光大,并以之入印,使其成为其篆刻的重要特征,是其以印入书、以书入印的印书同源思想的结晶。  关键词:韩天衡;草篆;印书同源  一、草篆书、印的源流  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曰:“汉《祀三公山碑》中‘屡’字,下半带行草之势。”这是目前篆书趋于草化的较早碑刻。而草篆作为一种书体,始自明代赵宦光。他创造性地将草书的笔法融入到篆书中,形成一种带有写意特征的篆书新面貌。虽后世
期刊
几十年在外省谋生,与刘云泉先生缘悭一面,只能隔着迢递的山海,寄送我的神往。回川数年,多有机会亲炙拜谒,观其谈艺、作画,大致也印证了我的猜想。  云泉先生作画的时候,颇似1940年代《新民报》副刊圣手程沧,“不写文章的条件多得很,及至他提起了笔,那就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什么他都不管,整个的生命都交给了那一支笔……唯有他才有这样一双冷眼!”  观其作画,有出尘之想;赏味其题跋,但觉奇气、壮气、山水气扑面
期刊
林顺文  林顺文,1965年生于广东普宁。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理事,《广东美术报》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岭南美术院副院长、广东商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教育局美术教育专家库专家。先后于美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及香港、台湾、澳门、北京、上海、山东、广州、太原等地举办画展。作品《致富农家》《雨林记游》《雨林·雾浓》《尖峰
期刊
日前,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先生主编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此书的出版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毋庸置疑,此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关于重大题材研究的系统性专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构成中外美术史最重要部分之一,也是美术史研究一直关注的重要内容。但把中外重大题材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把中国古代重大题材绘画
期刊
对于当代人的国画创作,特别是山水画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洋气!洋气这个词很难界说,但一张画是否洋气,一眼就看得出——那是一种感受,这个感受是当代人才有的,是当代人的美感、意趣、感觉和精神状态所决定的,是一种时代感,一种现实感,多少还有一点点超前感。它的对立面,是土气,是俗气,是陈腐气,是匠气。当代人画的画儿,是给当代人看的,所以它必须洋气。这一点可以看作对所有造型艺术的要求,无论什么材质,无论什么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