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两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听了两节优秀的阅读教学的家常课。一位教师执教《早》第一课时,一位教师执教该文的第二课时。因为是完整的一篇文章的教学,于是就自然地不能让自己只思考一节课的设计与现场。
首先这篇文章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典范。作为一篇游记,文章的题目按照“寻常路”应该定为“游三味书屋”,或者“三味书屋游记”等,可是作者不走寻常路,所以有了《早》这个“文眼”。在行文的过程中,作者也是“不走寻常路”的:本文的重点意在向我们介绍鲁迅,可是作者却从“蜡梅”写起;介绍蜡梅时,没有直接写蜡梅的样子,而是开篇就写“深冬,酿雪的天气”——应该是匠心独运的开篇;介绍蜡梅时,首先写“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说明这种香兼具了桂花和兰花香味的优点——但“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真是一波三折,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面对如此“没走寻常路”的文本,我们的教学当然也不能走寻常路!
于是,想到了一个词语:板块阅读。
什么是“板块阅读”?还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和推敲,但基本的意思应该有,面对高年级的学生,面对已经有了一定驾驭文本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我们的阅读对话——需要学会寻找文本中的一些重点阅读段落,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在咀嚼回味重点段落中,达到悟情、明理、习文等目的。
1.板块阅读,首先要学会选择。
面对一篇特点鲜明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明白哪些段落值得我们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去品味和咀嚼。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高年级的文本篇幅开始变长。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去选择重点段落。而且,课堂中,有了重点,才会拥有亮点。
2.板块阅读,更要学会舍弃。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舍弃的过程。面对文本,我们也常常是“选择容易,舍弃困难”!所以,我们要去思考,高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文本,哪些是不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哪些不是本节课需要研究的?哪些是本节课无法研究的?把这些“不值得”与“没办法”研究的东西去掉,我们的课堂可能就会一下子变得简约起来,我们的教师就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如何进行《早》一文的板块阅读教学呢?
首先,需要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阅读《早》这篇文章时,阅读的障碍还是比较大的。文中出现了诸如“酿雪、子曰、诗云、对课、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词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前,要帮助学生(如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等)加以解决。
然后,在此基础上,我想把阅读对话分为三个板块进行即可:
第一板块:品味蜡梅,感受“早”。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蜡梅花瓣的“形之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其“香之浓”与“开之早”。在品味的过程中,自然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开篇即写“深冬,酿雪的天气”,为什么写“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等。
第二板块:阅读鲁迅,感受“早”。鲁迅桌子上“早”的来历,五年级的学生肯定能够读懂,但是,学生未必能够复述清楚,因此,不妨让学生读完相关段落后,不看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讨论几个关键的问题:①面对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话语,鲁迅为什么没有辩解?此时,鲁迅心中想的是什么?②鲁迅仅仅是把“早”这个字刻在书桌上吗?
第三板块:寻找联系,感悟写法。通过上面两个板块的阅读,我们的阅读对话只进行到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寻找、发现“蜡梅早”与“鲁迅早”之间的联系。在寻找联系的过程中,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感悟到作者布局谋篇的用心。
阅读对话,需要彰显年段特点,需要关注文本特点。高年段的阅读教学,需要多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尝试。有了“不走寻常路”,才会“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首先这篇文章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典范。作为一篇游记,文章的题目按照“寻常路”应该定为“游三味书屋”,或者“三味书屋游记”等,可是作者不走寻常路,所以有了《早》这个“文眼”。在行文的过程中,作者也是“不走寻常路”的:本文的重点意在向我们介绍鲁迅,可是作者却从“蜡梅”写起;介绍蜡梅时,没有直接写蜡梅的样子,而是开篇就写“深冬,酿雪的天气”——应该是匠心独运的开篇;介绍蜡梅时,首先写“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说明这种香兼具了桂花和兰花香味的优点——但“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真是一波三折,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面对如此“没走寻常路”的文本,我们的教学当然也不能走寻常路!
于是,想到了一个词语:板块阅读。
什么是“板块阅读”?还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和推敲,但基本的意思应该有,面对高年级的学生,面对已经有了一定驾驭文本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我们的阅读对话——需要学会寻找文本中的一些重点阅读段落,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在咀嚼回味重点段落中,达到悟情、明理、习文等目的。
1.板块阅读,首先要学会选择。
面对一篇特点鲜明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明白哪些段落值得我们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去品味和咀嚼。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高年级的文本篇幅开始变长。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去选择重点段落。而且,课堂中,有了重点,才会拥有亮点。
2.板块阅读,更要学会舍弃。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舍弃的过程。面对文本,我们也常常是“选择容易,舍弃困难”!所以,我们要去思考,高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文本,哪些是不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哪些不是本节课需要研究的?哪些是本节课无法研究的?把这些“不值得”与“没办法”研究的东西去掉,我们的课堂可能就会一下子变得简约起来,我们的教师就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如何进行《早》一文的板块阅读教学呢?
首先,需要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阅读《早》这篇文章时,阅读的障碍还是比较大的。文中出现了诸如“酿雪、子曰、诗云、对课、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词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前,要帮助学生(如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等)加以解决。
然后,在此基础上,我想把阅读对话分为三个板块进行即可:
第一板块:品味蜡梅,感受“早”。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蜡梅花瓣的“形之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其“香之浓”与“开之早”。在品味的过程中,自然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开篇即写“深冬,酿雪的天气”,为什么写“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等。
第二板块:阅读鲁迅,感受“早”。鲁迅桌子上“早”的来历,五年级的学生肯定能够读懂,但是,学生未必能够复述清楚,因此,不妨让学生读完相关段落后,不看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讨论几个关键的问题:①面对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话语,鲁迅为什么没有辩解?此时,鲁迅心中想的是什么?②鲁迅仅仅是把“早”这个字刻在书桌上吗?
第三板块:寻找联系,感悟写法。通过上面两个板块的阅读,我们的阅读对话只进行到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寻找、发现“蜡梅早”与“鲁迅早”之间的联系。在寻找联系的过程中,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感悟到作者布局谋篇的用心。
阅读对话,需要彰显年段特点,需要关注文本特点。高年段的阅读教学,需要多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尝试。有了“不走寻常路”,才会“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