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社会力量 用心播撒希望的种子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8月,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载使命,应时而生,走过了32个春秋。作为一家地方性5A级公募性基金会,也是中国第一家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团中央的领导下,汇聚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在青少年心中用真心种下希望的种子,在时代大考面前用真情扛起青春使命。

勠力同心“疫”战冲锋,一肩扛起时代担当


  青基会面对人民所需,总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在1998年启动“98抗洪志愿者劝募行动”、2008年發起“5·12汶川大地震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劝募行动”、2010年组织“玉树地震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劝募行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团黑龙江省委部署下,联合省青联、省青企协于1月25日率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第一时间在“慈善中国”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行动”募捐备案。动员全省各级团组织、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企事业单位,踊跃捐款捐物,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设立了“关爱抗疫医务人员子女专项基金”和“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专项基金”,定向资助一线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和感染新冠病毒或因疫情致困、返贫家庭的青少年学生。162343笔捐款实现零差错收支,全透明公示。截至5月1日,共募集资金3626万元,对接物资275万元,向湖北拨付捐款1697万元,占全国31个省级团组织为湖北捐款8800多万的19.2%;为黑龙江省拨付捐款1862万元。发起募捐倡议最早,拨付最快,捐助最实,得到了团中央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身两任“青”尽全力,双手托起明日太阳


  1992年9月,青基会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一直致力于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改善农村小学校舍危旧、拥挤的办学条件,在全省启动援建希望小学项目。截至2019年底,援建了758所希望小学。为改善抗联老区教育环境,援建14所“抗联希望小学”,成为本土特色希望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制定了“硬件基础+软件设施+跟踪服务”的三位一体式项目目标。2008年,在省委领导关心和相关建筑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省内主流媒体设立专栏大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在全省援建了112所资助标准、软件配置、建筑风格统一的新希望小学,配备了图书室、快乐体育园地、电脑教室,并相继开展了希望工程快乐系列、教师培训、希望校车、希望厨房、爱心午餐、厕所革命、小喇叭故事汇等公益项目,促进教育公平,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多年来,“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项目通过开展“圆梦行动一日捐”“志愿者劝募日”“公益晚会”“慈善义卖”“义演”等形式,与名企联合设立冠名奖(助)学金,募集专项资金9509万元,帮助了3.5万名大学新生。近几年,为响应党中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开展了共青团“金秋助学”主打品牌助力脱贫攻坚战。通过线下公益助学活动和线上助学筹款相结合等方式与官网、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捐款系统相链接,联合腾讯公益众筹平台,上线“黑龙江省圆梦行动”项目,省内55家市(县)团委、10多家团体成功关联,组织动员社会开展募捐,实现了团的“线上筹款+线下公益活动”的有机融合。三年来,共筹款4403万元,助力1.97万名省内贫困家庭的中学、高职学生和高校大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业。


志愿青春“童”行乡伴,用心呵护祖国未来


  近年来,关爱留守儿童是共青团的重点工作之一。联合省青联和高校开展“团团暖心包”“大手拉小手”“圆梦微心愿”“共享书香”“相伴成长”等关爱活动,受益儿童两万余人。作为黑龙江共青团主打的“情暖童心”系列,由青基会实施的“乡伴童行”公益项目,主要依托组织在校大学生寒暑假期返乡,以民宅、校舍及全省建立“童心港湾”等为“根据地”开展项目服务。青基会邀请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阶段性培训,专家全程指导,线上线下实时互动的形式,编订《希望工程“乡伴童行”公益项目—志愿者服务指南》指导手册。项目在留守儿童心中种下了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回报家乡的希望种子,有效地激励大学生参加有益于家乡建设的志愿服务,形成了人才反哺家乡的良好社会效应。目前,“乡伴童行”公益项目已在省内41个市区县开展,4139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受益留守儿童12890人次。

不忘使命“益”路前行,阔步迈进新时代征程


  围绕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立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聚焦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使命定位。针对青少年学业问题,实施助学兴教计划。提质升级乡镇中心地区、覆盖生源广、持续发展潜力足的希望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打造10所希望(农村)小学特色校。精准帮扶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助力其更好地完成学业;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实施健康守护计划。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开展健康教育,关注青少年卫生、营养、心理健康等问题,升级希望厨房,实施医疗救助项目;针对青少年素质教育问题,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在全省希望小学探索推广科技、体育、美育、环保教育等公益项目,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针对灾害事件和青少年特殊困难,实施紧急救助计划。提升应急响应率和专业性,发挥团属社会组织动员优势,回应特殊群体青少年需求;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铸魂育人计划。在助人过程中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引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引导每一位希望工程受助生都能成为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创新“组织设置”,知道三个“在哪里”。知道“青年在哪里”。下发《青年调查信息采集表》,经调查,全县共有在校生29828人。除學生外,现有14-35岁青年25876人,其中,14-28岁青年11282人,29-35岁青年14594人;外出务工青年10597人,在县内青年15279人(其中,在县城内务工青年1488人、机关事业单位35周岁以下青年1526人、在工业园区务工35周岁以下青年294人)。知
期刊
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省视察指导工作,先后到四平、长春两地,深入农村、社区、科技园区、企业、军队,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进东北振兴、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所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立足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大格局,立足于“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战略,提出了
期刊
近年来,按照团中央工作部署,团吉林省委坚持把12355青少年服务台作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主阵地抓建设,作为了解青少年诉求的主渠道谋发展,作为联系青少年的主桥梁促创新,打通工作痛点,优化区域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了全省统一的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整合多方力量,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维权服务。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委副书记高广滨亲临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视察指导。集中统筹抓建设,建立“1+2+N
期刊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哈尔滨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基于学校“112349”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施“理想信念铸魂、专业情志奠基、实践能力提升、思想文化浸润、劳动教育淬炼”育人工程,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007年,学校作为首批全国“青年
期刊
作为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18个综合试点区县之一,哈尔滨市道里区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两次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团的组织体系建设、聚焦党团队造血输血、聚焦团的作用发挥,全面建强基层团组织。  聚焦团的组织体系建设“固本强基”。打破地域、行业、体系壁垒,建立了道里区乡镇联合团工委、区教育团工委、区青年社会组织团工委以及中央大街等5个商圈团工委,组建了覆盖全区23个街道、镇的团建指导员队伍,实现组
期刊
黑龙江大学团委紧密结合当代青年思想特点和现实需求,深入实施“青年思想教育计划、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文化发展计划”,努力建设“更富营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团组织,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引导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 构筑信仰之基  学校以获批成为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为契机,加强青年工作的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重大课题
期刊
团牡丹江市委始终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营造支持青年就业创业良好环境,构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实效,更好展现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整合建設实体服务阵地,打造“青创园”  创建“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为青年求职者提供人才招聘、技能培训、职业规划“一站式”综合性就业服务。不断强化“青创大厦”综合服务功能,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为青年创
期刊
青年技能人才队伍是技工人才中的生力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支撑与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团齐齐哈尔市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人才强国战略,解放思想、整合资源、聚焦中心,全方位畅通青年职业技能成长的快车道。以“五小”系列活动为牵引,打造青年职业技能提升
期刊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一度被称作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30多年来,宁德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宁德模式”被誉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团宁德市委在中共宁德市委和团福建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不知道当初的那一封信是否还留在那位8年里一直资助我的叔叔那里,那是年少时候我在收到人生第一笔学费资助与新书包的时候,写下的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当时内心感激的流露。叔叔可能不知道的是,您的那封信,还躺在我床头柜里,折痕很深,但字迹依旧清晰,10多个装学费的壳套在我的抽屉里,几次搬家,还是留了下来;因为那是你们帮助我一路成长的见证,我又怎么能够丢掉。”  这是小玲两年前写在日记里的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