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探讨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美术 美术欣赏 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个“公式”,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到了素质教育的今天,情况可能有所改变,但是效果不大。做为美术教师,有时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既使上了,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2 对比分析,提高对美术欣赏的感知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知,在教材中那些欣赏画面的内容、形式、风格和表现的情感、方法是多样化的,千姿百态的。如错综复杂的抽象画,心旷神怡的山水画,风趣逗人的变形画,活泼可爱的夸张画,还有细腻流畅的线描画等等。不同内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和教学时不同的分析手法,势必影响感知力。所以,每次教学前,对画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要从画面的色彩、力度技法等方面对画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比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欣赏展子虞的《游春图》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重新欣赏了米罗的《小鸟围着的女人》一图,引导学生想起画面的错综复杂,图中纷乱的小鸟围绕在女人周围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与《游春图》在绘画形式上有何区别?学生很快得出:“这幅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无不显示着春的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小鸟围着的女人》从技法上来看却给人以工整有序感,色彩上对比强烈。”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了不同的绘画技法和不同的表达意境,然后进行了颜色、意境、衣撞等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时还注意,让学生感知,哪怕在同一幅图中相同的技法,但如果用不同的心情去绘画,去欣赏,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由此可见,在欣赏课中,通过不同的画面的对比,技巧对比,颜色对比,心情对比,很容易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绘画技法的不同。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感知力。
  3 充分发挥学生欣赏的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在主动地参与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学生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的,学生的这种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制约,感受到的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十分有限。因此,上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其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开讲,可先让学生读画几分钟,或经讨论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接着再出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美术作品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上好美术欣赏课,则需要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去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1 常松涛.浅谈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方法.魅力中国,2010(3)
  2 余文森.自主学习的真谛是什么.人民教育,2002(11)
  3 丁祥青.让美术欣赏课动起来.考试周刊,2009(28)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想单纯、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1.1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小学生课前学习包括制定执行学习
期刊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升华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结合本人教学体验,本文就此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 重视教学实践 突出参与过程 形成主体人格   参与过程就是把主题教学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期刊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教学中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灵活使用多品牌软件四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阐述了学习原因、教学内容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教学时,要循序渐进,随时补充相关的知识,将最新的发展趋势带入课堂。  【关键词】 层次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 核算型软件 管理型软件 多品牌软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过二十多年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自身学校实际,从中职生的生源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自己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法制教育 实践   在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中职生遵纪守法素质,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有力保证。  1 中职生的生源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阶段的招生顺序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就整体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
期刊
现代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指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的“全部行为和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正因为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如此重要,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要理论。其最具代表性的应是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不断升华,他把人的这五种基本需要描绘成塔型,
期刊
针对不少学生面对写作难以下笔的情况,我想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写作教学的一些方法。  1 引导学生多观察  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观察是有目的、有方向的知觉,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说、写能力的基础。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
期刊
作为一个老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果老师作为一个“头”来说,那么“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说,如何去了解他们,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去教育他们,是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
期刊
笔者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十余年,在作文教学方面,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 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作文训练才能顺利进行。在作文训练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呢?一般地说,在低年级,我们引导学生把作文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联系起来,具体措施是:  1.1 提倡放胆作文。所谓放胆,
期刊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及家庭等。但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计算机网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学习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日记作为练笔,它能培养学生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信息的能力,其表达的自由度和训练的长期性,是其他练笔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是常用的一种写作能力训练手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观察生活,丰富表象,让学生有话可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