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论述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六大前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制造;前瞻性;发展趋势
1.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
我国机械制造业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不在限于制造本身,更多的涉及到其他内容,如: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等,这些内容已经结合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先进的制造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效果,目标就是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2.六大前瞻性技术
2.1趋于技术创新与生产率
提升制造技术产业的生产力仍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制造业是独立发展的产业,他详细分析并批驳了这些错误观念,强调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制造技术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所以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2.2趋于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融合
日本发那科长介绍,发那科公司开发了使用智能机器人能长时间无人操作的机械加工系统,机器人单元可杨用搬运重量从4㎏~1200㎏的各种类型的发那科机器人,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工件的上下料作业。并且,所开发现智能控制装置既具有控制机床的功能,也具有控制机器人的功能,以促进机床和机机器人的配合。因此,在未来,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融合将成为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2.3趋于绿色生态机床
同济大学教授张曙教授阐述了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除高速、高精度、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外,绿色生态机床日益受到重视。前者着眼于数控机床性能的不断提高,后者关注数控机床与环境和人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在大幅度提高机床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系统对环境的负荷以及对操作者健康的危害。
2.4趋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
当前的制造业、面临着产品的多样化、更新换代的加速、以及老龄化社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机床的智能化,使机床自身具备可替代高度热熟练技能者的智能化功能,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以弥补人才不足。日本山崎马扎克机床所具有的7项智能化功能,即:智能化主轴监控功能;智能化振动防止功能;智能化防止干涉功能;语言导航功能以及智能系统检测功能。
2.5趋于高速高精密机床的测量和数控系统的发展
机床的精度以及测量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状况和发展方向,包括:第一,高效可靠且具有诊断功能的接口技术,第二,分辩率达到皮米级的光栅尺技术,第三,绝对式玻璃光栅尺技术,第四,绝对式钢带光栅尺技术,第五,高精密绝对式角度编码器技术等。
2.6数控机床人体工学设计理念
在期间,德马吉公司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几款最新的机床设计,新设计基于功能性、、人体工学以及造型之间的交互,确定了超越机床行业的未来设计发展方向。德国吉迈集团董事会成员斯密特博士认为构想的驱动力是为客户增加价值。德马吉新一代机床的一个鲜明的元素就是加工区域更好的可视性,由于将安全玻璃制成的视窗扩大了40%,极大地提高了加工过程的透明度。
3.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制造技术,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他们重视制造技术有关。信息科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也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强对制造技术的重视程度。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机械制造业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成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工业。
3.2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机械制造业上已经采用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我国机械制造业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已经具备了规模。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方法都有待于提高,重点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手段的转变。各国应广泛的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生产模式的不断更新,有经验管理转化为网络化管理。
(2)我国目前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及应变能力还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人们的需求多样化,对产品的规格、功能等都有不同的要求。鉴于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因此,造成了库存和产品的大量积压,导致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用,与现代化所需要的管理手段相距甚远。
(3)制造技术和设计手段是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微型机械和纳米技术来进行设计必将使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到另一个高度。对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说,计算机集成制造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和集成化,我国在这一阶段还应加强。
4.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全球化方向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井。不少折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此外,网络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迅技术使得制造业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4.2网络化方向
网络通迅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一的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传都可以异地或跨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4.3自动化方向
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單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4.4虚拟化方向
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和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4.5绿色化方向
绿色制造则通过绝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室最高。
5.结束语
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在未来将沿着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以及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是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我们要以六大前瞻技术发展趋势为目标,将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发展放在战略地位,不断创新,不断缩短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董双辉,吉典恺.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9,(11).
[2]王玉.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09,(02).
[3]梁训.世界机械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30年来的四大质变[J].航空制造技术,2009,(05).
[4]马艳春,方超,张美娟,等.浅谈我国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3.
[5]李明明.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3,10.
【关键词】机械制造;前瞻性;发展趋势
1.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
我国机械制造业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不在限于制造本身,更多的涉及到其他内容,如: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等,这些内容已经结合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先进的制造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效果,目标就是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2.六大前瞻性技术
2.1趋于技术创新与生产率
提升制造技术产业的生产力仍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制造业是独立发展的产业,他详细分析并批驳了这些错误观念,强调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制造技术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所以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2.2趋于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融合
日本发那科长介绍,发那科公司开发了使用智能机器人能长时间无人操作的机械加工系统,机器人单元可杨用搬运重量从4㎏~1200㎏的各种类型的发那科机器人,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工件的上下料作业。并且,所开发现智能控制装置既具有控制机床的功能,也具有控制机器人的功能,以促进机床和机机器人的配合。因此,在未来,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融合将成为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2.3趋于绿色生态机床
同济大学教授张曙教授阐述了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除高速、高精度、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外,绿色生态机床日益受到重视。前者着眼于数控机床性能的不断提高,后者关注数控机床与环境和人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在大幅度提高机床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系统对环境的负荷以及对操作者健康的危害。
2.4趋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
当前的制造业、面临着产品的多样化、更新换代的加速、以及老龄化社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机床的智能化,使机床自身具备可替代高度热熟练技能者的智能化功能,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以弥补人才不足。日本山崎马扎克机床所具有的7项智能化功能,即:智能化主轴监控功能;智能化振动防止功能;智能化防止干涉功能;语言导航功能以及智能系统检测功能。
2.5趋于高速高精密机床的测量和数控系统的发展
机床的精度以及测量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状况和发展方向,包括:第一,高效可靠且具有诊断功能的接口技术,第二,分辩率达到皮米级的光栅尺技术,第三,绝对式玻璃光栅尺技术,第四,绝对式钢带光栅尺技术,第五,高精密绝对式角度编码器技术等。
2.6数控机床人体工学设计理念
在期间,德马吉公司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几款最新的机床设计,新设计基于功能性、、人体工学以及造型之间的交互,确定了超越机床行业的未来设计发展方向。德国吉迈集团董事会成员斯密特博士认为构想的驱动力是为客户增加价值。德马吉新一代机床的一个鲜明的元素就是加工区域更好的可视性,由于将安全玻璃制成的视窗扩大了40%,极大地提高了加工过程的透明度。
3.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制造技术,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他们重视制造技术有关。信息科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也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强对制造技术的重视程度。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机械制造业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成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工业。
3.2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机械制造业上已经采用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我国机械制造业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已经具备了规模。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方法都有待于提高,重点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手段的转变。各国应广泛的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生产模式的不断更新,有经验管理转化为网络化管理。
(2)我国目前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及应变能力还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人们的需求多样化,对产品的规格、功能等都有不同的要求。鉴于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因此,造成了库存和产品的大量积压,导致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用,与现代化所需要的管理手段相距甚远。
(3)制造技术和设计手段是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微型机械和纳米技术来进行设计必将使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到另一个高度。对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说,计算机集成制造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和集成化,我国在这一阶段还应加强。
4.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全球化方向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井。不少折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此外,网络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迅技术使得制造业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4.2网络化方向
网络通迅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一的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传都可以异地或跨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4.3自动化方向
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單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4.4虚拟化方向
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和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4.5绿色化方向
绿色制造则通过绝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室最高。
5.结束语
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在未来将沿着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以及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是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我们要以六大前瞻技术发展趋势为目标,将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发展放在战略地位,不断创新,不断缩短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董双辉,吉典恺.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9,(11).
[2]王玉.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09,(02).
[3]梁训.世界机械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30年来的四大质变[J].航空制造技术,2009,(05).
[4]马艳春,方超,张美娟,等.浅谈我国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3.
[5]李明明.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