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适应人才培养高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完善整体育人体系、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解决语文教学诸多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由学校统筹,语文教研组与烹饪专业组集体教研,共同开发中职烹饪专业语文职业模块课程教材——《烹饪语文》,并在实施中不断探索创新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开发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科学领域中的整合指相邻甚至相距很远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边缘性、综合性学科。烹饪语文是个“跨界”成果,一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及烹饪专业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体现了课程内部阅读主题与实践活动的整合。可以说,整合是《烹饪语文》遵循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原则。
(2)专业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在教材开发时注重分析烹饪专业的专业元素、职业特点以及工作流程与环节,教师把专业素材引入语文教材,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凭借。
(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关注语文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针对性强的、适用的专业语文训练,使其获得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具有适用性的职业能力。
(4)实践性原则。烹饪专业的学生特点更倾向于动手,他们对能参与、能交流的内容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
2.开发的策略
(1)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学生活动。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在做中学的特点,我们形成了“以活动为主线、以选文为辅助”的设计策略。在教材内容的权重上,加大活动的比例,让体现行业情境的活动贯穿始终,活动的类型包括开放型——“五味小调查”、拓展型——“饮食小讲坛”和展示型——“我讲拿手菜”。
(2)贴近专业特色,引进专业元素。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较为深奥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适合。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在确定单元主题后,选择“短小”“精炼”,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依据职业需求,结合传统文化。《烹饪语文》教材的构建须以文化为主线,烹饪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学们从语文的角度,学习如何读懂古菜谱,就是为了将来能够不断发展烹饪技术,让这些古法美食在当代发扬光大。
《烹饪语文》在培养学生专业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目标指导下,加工整理适合中职生学习的烹饪语文学习资源,以语言学习为载体,感受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结合丰富多彩、与专业深度结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烹饪专业领域听、说、读、写能力。
1.主要内容
《烹饪语文》一书包括“食语寻踪”“食海诗航”“食文妙笔”和“食典撷英”四个学习单元。食语寻踪包括饮食口语、饮食成语、饮食名言;食海诗航包括美食古诗、意境菜肴、雅趣菜名;食文妙笔包括饮食杂谈、风味美食、茶酒风韵;食典撷英包括文化寻根、古法美食、厨艺厨德。
2.编写特色
《烹饪语文》教材基于整合理论,创新了学科与专业跨界、主题与活动交融的方法,凝练了12个阅读主题,设计了12個活动实践,形成了二者完美整合与匹配。颠覆了传统语文编写的套路,实现了教材的创新重构。
该教材在内容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跨界:一是以语言为载体,深入整理适合烹饪专业学习的语言资源。教材始终把握语文学科特性,从字词、句子、诗歌、文章(古文和现代文)等不同层面选取适合中职生学习的与烹饪有关的语言素材,构建烹饪语文学习体系。二是以文化为纽带,全面展示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材深入理解烹饪语文的跨学科特性,在语文和烹饪之间,以文化为纽带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通过挖掘语言学习素材中的烹饪文化因素,通过特色的烹饪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三是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设计烹饪语文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充分体现中职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特性,在语言材料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设计系统的特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四是以知识能力为连接点,有效促进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例如“食海诗航”单元“意境菜肴”一节,语文学科的核心训练点是“结合具体菜品的诗句意境赏析”,烹饪专业的核心关注点是“菜肴在设计与制作中的色香味形器搭配的意境美”,二者相映成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达成学生审美能力、赏析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双线”实践策略:一条线是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另一条线是纳入旅游服务专业集群支撑综合实训实践。
学科教学实践主要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集成资源,线上建课,引领学生通过“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竞赛、展示。例如烹饪语文主题活动“食语擂台赛”,从班级初赛到年级复赛到学校决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在跨专业综合实训中采取集多课程的全岗全能实训模式。将专业课与公共课统筹、分工、对标、合作共创,突出“内容整合、能力融通”。 借助真实的筵席服务任务,公共基础课配合专业实训项目实施。如语文老师教学生设计“雅趣菜名”,数学老师教学生进行宴席“成本核算”,计算机老师教学生“用PS制作菜单”,美术老师教学生设计盘饰构图,德育老师引导工匠精神的体验等。综合实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公共基础课职业模块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叠加功能。
结合“双线”教学实践,评价方式呈现出多元特征。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学科教学实践的评价中,真实的“客人”参与到综合实训的评价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实现融通,资源得到共享,多学科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育人质量。
两年中,2016级、2017级烹饪专业学生在各类素养竞赛中获奖人次比前两届学生高出15个百分比。以烹饪语文学习为例,随着“食语擂台赛”“我秀家乡味”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烹饪与酒店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大显身手,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烹饪语文》教材内容设计注重引入专业元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上有所欠缺;二是现有的资源还不能支撑起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三是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开展好学科与专业的大教研活动,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创新的方式方法,学科教学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二是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包括学科内部及学科与专业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校内校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学校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等,统筹规划,共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三是开展学生多元评价研究,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职业模块的教学中,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每个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公共基础课烹饪专业职业模块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BDB17116
《烹饪语文》教材开发的原则与策略
1.开发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科学领域中的整合指相邻甚至相距很远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边缘性、综合性学科。烹饪语文是个“跨界”成果,一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及烹饪专业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体现了课程内部阅读主题与实践活动的整合。可以说,整合是《烹饪语文》遵循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原则。
(2)专业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在教材开发时注重分析烹饪专业的专业元素、职业特点以及工作流程与环节,教师把专业素材引入语文教材,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凭借。
(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关注语文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针对性强的、适用的专业语文训练,使其获得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具有适用性的职业能力。
(4)实践性原则。烹饪专业的学生特点更倾向于动手,他们对能参与、能交流的内容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
2.开发的策略
(1)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学生活动。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在做中学的特点,我们形成了“以活动为主线、以选文为辅助”的设计策略。在教材内容的权重上,加大活动的比例,让体现行业情境的活动贯穿始终,活动的类型包括开放型——“五味小调查”、拓展型——“饮食小讲坛”和展示型——“我讲拿手菜”。
(2)贴近专业特色,引进专业元素。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较为深奥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适合。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在确定单元主题后,选择“短小”“精炼”,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依据职业需求,结合传统文化。《烹饪语文》教材的构建须以文化为主线,烹饪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学们从语文的角度,学习如何读懂古菜谱,就是为了将来能够不断发展烹饪技术,让这些古法美食在当代发扬光大。
《烹饪语文》教材内容与特色
《烹饪语文》在培养学生专业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目标指导下,加工整理适合中职生学习的烹饪语文学习资源,以语言学习为载体,感受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结合丰富多彩、与专业深度结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烹饪专业领域听、说、读、写能力。
1.主要内容
《烹饪语文》一书包括“食语寻踪”“食海诗航”“食文妙笔”和“食典撷英”四个学习单元。食语寻踪包括饮食口语、饮食成语、饮食名言;食海诗航包括美食古诗、意境菜肴、雅趣菜名;食文妙笔包括饮食杂谈、风味美食、茶酒风韵;食典撷英包括文化寻根、古法美食、厨艺厨德。
2.编写特色
《烹饪语文》教材基于整合理论,创新了学科与专业跨界、主题与活动交融的方法,凝练了12个阅读主题,设计了12個活动实践,形成了二者完美整合与匹配。颠覆了传统语文编写的套路,实现了教材的创新重构。
该教材在内容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跨界:一是以语言为载体,深入整理适合烹饪专业学习的语言资源。教材始终把握语文学科特性,从字词、句子、诗歌、文章(古文和现代文)等不同层面选取适合中职生学习的与烹饪有关的语言素材,构建烹饪语文学习体系。二是以文化为纽带,全面展示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材深入理解烹饪语文的跨学科特性,在语文和烹饪之间,以文化为纽带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通过挖掘语言学习素材中的烹饪文化因素,通过特色的烹饪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三是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设计烹饪语文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充分体现中职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特性,在语言材料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设计系统的特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四是以知识能力为连接点,有效促进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例如“食海诗航”单元“意境菜肴”一节,语文学科的核心训练点是“结合具体菜品的诗句意境赏析”,烹饪专业的核心关注点是“菜肴在设计与制作中的色香味形器搭配的意境美”,二者相映成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达成学生审美能力、赏析能力的培养。
《烹饪语文》教材实施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双线”实践策略:一条线是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另一条线是纳入旅游服务专业集群支撑综合实训实践。
学科教学实践主要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集成资源,线上建课,引领学生通过“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竞赛、展示。例如烹饪语文主题活动“食语擂台赛”,从班级初赛到年级复赛到学校决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在跨专业综合实训中采取集多课程的全岗全能实训模式。将专业课与公共课统筹、分工、对标、合作共创,突出“内容整合、能力融通”。 借助真实的筵席服务任务,公共基础课配合专业实训项目实施。如语文老师教学生设计“雅趣菜名”,数学老师教学生进行宴席“成本核算”,计算机老师教学生“用PS制作菜单”,美术老师教学生设计盘饰构图,德育老师引导工匠精神的体验等。综合实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公共基础课职业模块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叠加功能。
结合“双线”教学实践,评价方式呈现出多元特征。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学科教学实践的评价中,真实的“客人”参与到综合实训的评价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实现融通,资源得到共享,多学科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育人质量。
两年中,2016级、2017级烹饪专业学生在各类素养竞赛中获奖人次比前两届学生高出15个百分比。以烹饪语文学习为例,随着“食语擂台赛”“我秀家乡味”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烹饪与酒店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大显身手,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问题与建议
《烹饪语文》教材内容设计注重引入专业元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上有所欠缺;二是现有的资源还不能支撑起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三是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开展好学科与专业的大教研活动,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创新的方式方法,学科教学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二是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包括学科内部及学科与专业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校内校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学校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等,统筹规划,共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三是开展学生多元评价研究,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职业模块的教学中,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每个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公共基础课烹饪专业职业模块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BDB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