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现在进行体出现了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即VPing。本文从结构构成、句法分布和形成功用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新的考察,并与汉语中另一种新兴进行体表达形式“V中”进行了比较,从而认识到这类现象的特殊性。
关键词:VPing V中 进行体 语码转换
现代汉语在表达动作或事件正在进行时往往会依靠一些辅助手段来表明,如时间副词“正在、正”,体标记“着”以及新兴的体标记“中”等。最近另一种表达方法正趋于上升势头,即“VPing”。①目前这初看颇觉奇怪的中英组合正为人们所熟悉并慢慢接受。而且这种新兴现象还与语言间的相互接触有关②,因此颇有研究的必要。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并对这一新兴现象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VPing”的结构构成,其中VP所受到的功能限制及音节限制是分析的重点。其次通过与“V中”的比较来观察二者的各自特性。最后,通过“VPing”在语用表达上的特点去认识其形成的动因及交际功用。(本文语料皆出自百度网及谷歌网搜索,为了节省篇幅,一概不标注出处。)
一、结构构成
现代汉语表达时态时往往借助于虚化的词语,英语中则主要靠谓语动词的不同屈折变化。如:
(1)他正住在上海。→ He’s living in Shanghai.
如果使用“VPing”,则只能对表达现在进行体的句子进行转换,其变化形式为:
(2)他正住在上海。→ 他住在上海ing。
下面将从词法功能和音节多寡两方面考察“VPing”的结构构成。
(一)词法功能。VP实际上包括多种,有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如:
(3)饭局临近尾声,服务员递上账单,所谓高手就是那个第一个掏钱包却最后一个掏出钱来的人。他的动作永远停留在“掏ing”的时态中,丝毫不会让人有故意拖延停滞之感。
(4)前些日子一起出去爬山,中间休息,喝水ing,她突然把水洒到我裤子口上,然后跳出很远,非常大声地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上厕所小心点,怎么又撒倒裤子上了。”
也有形容词。比如:
(5)经常可以看到美女配野兽让人扼腕的情况,也会看到一个景泰蓝里插着狗尾巴草这样痛心疾首的事情。实在是,惋惜ing……
此外还有少量名词,但是这里的名词突显的是性状义,如“丁克ing”是指现在还处在“丁克”这个状态中。如:
(6)除了“白丁”这个绰号,“丁克家庭”中还有“丁克ing”,意思是丁克进行时,仍然在坚持丁克方式的人。
(二)音节多寡。从以上例句中也可以看出,VP大部分是双音节词语,比如“感动、担心、高兴、激动、纳闷”等。如:
(7)和爱德华约好这个周末晚上去郊外吃烧烤、看焰火,想想都好浪漫,激动ing……
单音节词语一般限制在叙述人物心理感情活动的词语中,如“想、笑、哭、烦”等,而且是伴随着作者当时的心情而出现的。
(8)最后好多同学蹦到台上去拍照,朴树就跑到台下唱歌,台上台下乱作一团,老师不得不把朴树拽回台上去,害得我没有拍到质量上乘的图片,烦ing!
这些单音节词语通过前加程度副词的形式可以转换成双音节词语。如:
(9)更精彩的是,这边厢道哥正教训奸夫,那边厢小贼小军却在替老大斥责嫂子,还以为兄弟情深之时,小军脱口说出,原来他是责怪嫂子除了他还有其他奸夫,一个急转弯,不禁让人想起《大话西游》里铁扇公主和至尊宝“私会”一幕,爆笑ing。
我们还找到了VP是四字格的固定短语及动宾短语的例子,如:
(10)那个时候,张指导正躺在房间里思考明天的《超级测评》该说点什么新鲜战术的问题,然后听着黄健翔的解说目瞪口呆ing……
(11)这是一张温暖的很有气质的唱片,没有主打歌,在唱机里循环播放,想不起哪首是头哪首是尾,不会打扰我时下的思绪,却每每突然冒出一段配器或者一小句哼唱,击中心情ing。
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没有VP的存在,只出现“ing”表示进行时。当然这种情况只是特例,如例(12)是叙述作者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假想自己回校的情景,“ing”表现的是作为学生身份的状态。
(12)你还可以回来,还可以在这里,但你的身份将不再是ing状态。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本是英语表达进行时的动词后缀“ing”,经过与汉语词语结合后,正在逐渐成规模地凝固化。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也是一种“词缀”,只不过还没有完全定型。它主要表达语法意义,通过它可以认识到,句中的动作行为正处于进行并将持续的状态。
二、句法分布
我们说“VPing”的形式能表达进行时,实际上是认同它可以作汉语中一类特殊的时态助词。在句法分布上,它一方面与“V中”“V着”有相似点,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它一般出现在句末,有时省略主语而独自充当谓语或独立小句,多用逗号与其前面成分隔开,后面没有后续成分,且为了强调持续性,后多跟省略号。它前面一般都会有出现“VPing”状态的原因。
(13)我们现在都已经算是科幻的比较老的人了吧,在这边怀旧ing……
有时其后用感叹号和句号表示。
(14)他是在安慰我,他没有怪我的意思,好感动ing!
有时谓语成分也可以出现在句中,这时其后往往会引出“VPing”的原因。如:
(15)我郁闷ing,生活如此艰辛,我却为身材不辞疲劳,最后落得还是不合格。
此外,还有一种谓语成分并不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括号标明叙述者当时的心情或揣测的别人的心理状态,可认为是一种伴随静态意义。如:
(16)唔唔唔唔……我的一个月生命啊,就这么断送在了补习上,再加上做学校作业所需的时间……我不活了!(郁闷ing)
(二)直接充当定语
(17)这样想着,我开始觉得陈坤开心的表情有点“恋爱ing”的嫌疑。
(18)他们看见的是摇头ing的我,我说宁愿早生10年去看看真正的足球是什么样子——远离金钱名誉地位的足球是什么样子。
当“VPing”作定语时,其中心语一般都是VP的施事,如上面两句中的“有恋爱嫌疑的”是“陈坤”,“摇头的”是“我”。
三、“VPing”与“V中”的异同
(一)选择性
“VPing”与“V中”在VP的选择性上有很多相同点。如VP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述人]的语义特征,用来表示人物具体行为动作和表示心理变化的过程,如“感动、担心、高兴”等;至于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词语多体现在表示动作行为类的动词和动词性短语上。如“上升、下降、报名”等。
(19)圣诞节正在盼望中,圣诞大奖赛资格赛的报名也在进行中,报名截止日期到12月10日中午12点为止。
(20)打电话过去咨询,老板是她朋友,可以送货上门。强烈盼望ing!
(21)首届“ET”杯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博客大赛火热报名ing。
(22)本周末继续举行的系列活动正在报名中,包括该项目的诚意客户,都可前来体验中海带来的社区文化大餐。
“VPing”与“V中”用在句中时都标记持续意义,“ing”和“中”可以认为是时体合一的标记。这样不仅对句中VP是否具有持续意义有要求,对整个句子时间成分的体现也有要求。所以句中都不能出现表示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词语。也不能后接明确的时间成分,如“一天,一年”等。
(二)搭配与分布
“VPing”与“V中”在句中搭配有很多相似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细微的不同。“V中”前有时会出现粘宾动词“在”或修饰粘宾动词的副词“正在。”而“VPing”一般并无其他词语与之配合。比如:
(23)四名学生正在得意中,家长李黎的问题却让他们面面相觑:“你们举的事例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呢?”
(24)据说,打了此针后,可以一年不患感冒,哼哼(得意地笑),“一旦感冒,马上遣送回家”的威胁在我身上失效了,得意ing。
前面所提到的“VPing”有时并不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括号标明。在我们的语料检索中未发现“V中”有类似的例子。“VPing”多出现于句末,而“V中”多出现于句中,多带有后续小句,一方面表示本身动作的持续延长,另一方面用以表示与后一个动作相伴发生。
(三)时点与时段
“VPing”在句中表示的动作行为及心理状态一般都是可以持续的,且相比“V中”而言更突出时效性,更强调现在所发生的情况。“V中”则偏向于整个过程的统一性。同样表述一件事情或一个动作,“VPing”在一个事件轴上所描述的是其中正在发生的某一点,且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而“V中”则是始终贯穿于事情的发展,描述的是过程,并且其过程是处于静态的。如下图所示:A点代表“VPing”,AB代表“V中”:

试比较下面两句:
(25)没办法,世界杯啊!真是苦了偶们警察叔叔,还要来叫偶们睡觉,多关心偶们啊!感动ing……
(26)看那万家灯火闪耀,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个生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幸福中,喜悦中,感动中。
(四)自由度与限制度
和“V中”比起来,“VPing”的自由度要稍高,具体表现在“V中”中的“V”一般只限于双音节词语,而“VPing”中的“V”则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四字格短语甚至是一个小句。所以VP的选择要宽泛得多。
(27)哦,还真不少,有GE,世联房产KPMG,各个外企的驻沪办事机构,香港台湾的子公司也不少。踌躇满志ing!
(28)97年杰克逊开始与制片公司米拉麦克斯筹划将魔戒再度搬上银幕,预定推出两部名为“魔戒之王”与“魔戒之战”的影片。后来双方由于意见不和一拍两散(估计米拉麦克斯的高层目前吐血ing)。
四、形成原因及功用
(一)形成原因
李纾(2004)曾提到过新加坡有大量的学生在口语、手机短讯、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上使用汉字加“ing”的方式来造词。但在新加坡尚未发现有华文报刊杂志使用这样的词语。目前国内这样的表达方式也主要存在于年轻人的口语及网络语言上,但是有些报刊杂志也正在逐渐使用这些词语。
这些词语非常口语化,多用于非正规、非严肃的场合。由于其结构新颖,产生之后便备受年轻人的欢迎。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在经过约定俗成后,会慢慢地取代原有的表达方式;同样,一种表达方式经过不断使用后,也会产生语言的“磨损”,失去其新鲜感,从而促使人们在语言中寻找其他表达方式来以旧换新。特别是年轻人对语言有求新求异的要求,所以一些新兴词汇会在他们中间最先流行。
我们说“VPing”的产生也是与语言接触分不开的。刘红妮(2006)借鉴国外语言学者的观点,认为这也是一种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指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中选用两种(或多种)语言,对话的其他参与者能听懂所选用的语言材料。(杨春利、秦秀白,2005)这样的现象在汉语语言表达中最早见于单个的英文词汇用于整个汉语句中。随着单个英语成批地进入汉语表达中,像“VPing”这样的汉语词干加英语词缀的表达式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二)语用价值
新兴的表达方式起初对于受众者来说是陌生的,但这样的陌生化会刺激受众的接受。因为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的接触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异,这最先反映在口语表达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正是由于国际交往的频繁,以及英语学习的普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语码转换。
表示事情正在持续或正在进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也有,“VPing”的出现不是因一种语言的“词汇空缺”而出现的现象,而是因为单独使用一个“ing”就能方便地表达出“正在”等意义,并且新颖有趣。它还可以用在一些告示话语中,使人一目了然。如:
(29)特价送好礼 明基两款液晶特惠促销ing
这样的表达方式目前是处于开放状态的,“ing”不断和汉语中的词语结合,一旦语义凝固,就会稳定下来。如前文提到的“VP”和“A”,以及内涵义突显的“NP”。这样的表达方式目前是动态的,变化的。例如:
(30)歌词也多由新锐创作人填写,让取材角度更为新颖。一首歌说一个青春故事,不管你是青春ing﹐或青春ed,里面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回忆与共鸣,要你细细品味。
例句中的“青春”,其后还可以接“ed”,表达青春已经消逝。这说明不但汉语加“ing”正在成规模地形成中,就连汉语加“ed”也在悄然出现。英汉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现象,并将逐渐增多,从而丰富汉语的词汇和表达。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表示体标记的方法又多了一种,即运用英语中表现进行体的动词后缀“ing”来表示。这种新兴表达方法目前和传统的“着”“正在”“中”相比,虽然使用场合受到了很多限制,但也逐渐地被接受并使用。这是语言接触中语码转换的一个代表,也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求新求异的结果。
注 释:
①VP在这里特指包括动词、动词短语以及形容词等。
②李纾(2004)、刘红妮(2006)都曾从语言接触方面对比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纾.新加坡青年对汉语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达[J].语言研究,2004,(1).
[2]刘红妮.大陆青年对汉语语码现在进行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6,(2).
[3]杨春丽,秦秀白.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英语语码转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邓隽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英语教研室 215600)
关键词:VPing V中 进行体 语码转换
现代汉语在表达动作或事件正在进行时往往会依靠一些辅助手段来表明,如时间副词“正在、正”,体标记“着”以及新兴的体标记“中”等。最近另一种表达方法正趋于上升势头,即“VPing”。①目前这初看颇觉奇怪的中英组合正为人们所熟悉并慢慢接受。而且这种新兴现象还与语言间的相互接触有关②,因此颇有研究的必要。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并对这一新兴现象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VPing”的结构构成,其中VP所受到的功能限制及音节限制是分析的重点。其次通过与“V中”的比较来观察二者的各自特性。最后,通过“VPing”在语用表达上的特点去认识其形成的动因及交际功用。(本文语料皆出自百度网及谷歌网搜索,为了节省篇幅,一概不标注出处。)
一、结构构成
现代汉语表达时态时往往借助于虚化的词语,英语中则主要靠谓语动词的不同屈折变化。如:
(1)他正住在上海。→ He’s living in Shanghai.
如果使用“VPing”,则只能对表达现在进行体的句子进行转换,其变化形式为:
(2)他正住在上海。→ 他住在上海ing。
下面将从词法功能和音节多寡两方面考察“VPing”的结构构成。
(一)词法功能。VP实际上包括多种,有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如:
(3)饭局临近尾声,服务员递上账单,所谓高手就是那个第一个掏钱包却最后一个掏出钱来的人。他的动作永远停留在“掏ing”的时态中,丝毫不会让人有故意拖延停滞之感。
(4)前些日子一起出去爬山,中间休息,喝水ing,她突然把水洒到我裤子口上,然后跳出很远,非常大声地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上厕所小心点,怎么又撒倒裤子上了。”
也有形容词。比如:
(5)经常可以看到美女配野兽让人扼腕的情况,也会看到一个景泰蓝里插着狗尾巴草这样痛心疾首的事情。实在是,惋惜ing……
此外还有少量名词,但是这里的名词突显的是性状义,如“丁克ing”是指现在还处在“丁克”这个状态中。如:
(6)除了“白丁”这个绰号,“丁克家庭”中还有“丁克ing”,意思是丁克进行时,仍然在坚持丁克方式的人。
(二)音节多寡。从以上例句中也可以看出,VP大部分是双音节词语,比如“感动、担心、高兴、激动、纳闷”等。如:
(7)和爱德华约好这个周末晚上去郊外吃烧烤、看焰火,想想都好浪漫,激动ing……
单音节词语一般限制在叙述人物心理感情活动的词语中,如“想、笑、哭、烦”等,而且是伴随着作者当时的心情而出现的。
(8)最后好多同学蹦到台上去拍照,朴树就跑到台下唱歌,台上台下乱作一团,老师不得不把朴树拽回台上去,害得我没有拍到质量上乘的图片,烦ing!
这些单音节词语通过前加程度副词的形式可以转换成双音节词语。如:
(9)更精彩的是,这边厢道哥正教训奸夫,那边厢小贼小军却在替老大斥责嫂子,还以为兄弟情深之时,小军脱口说出,原来他是责怪嫂子除了他还有其他奸夫,一个急转弯,不禁让人想起《大话西游》里铁扇公主和至尊宝“私会”一幕,爆笑ing。
我们还找到了VP是四字格的固定短语及动宾短语的例子,如:
(10)那个时候,张指导正躺在房间里思考明天的《超级测评》该说点什么新鲜战术的问题,然后听着黄健翔的解说目瞪口呆ing……
(11)这是一张温暖的很有气质的唱片,没有主打歌,在唱机里循环播放,想不起哪首是头哪首是尾,不会打扰我时下的思绪,却每每突然冒出一段配器或者一小句哼唱,击中心情ing。
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没有VP的存在,只出现“ing”表示进行时。当然这种情况只是特例,如例(12)是叙述作者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假想自己回校的情景,“ing”表现的是作为学生身份的状态。
(12)你还可以回来,还可以在这里,但你的身份将不再是ing状态。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本是英语表达进行时的动词后缀“ing”,经过与汉语词语结合后,正在逐渐成规模地凝固化。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也是一种“词缀”,只不过还没有完全定型。它主要表达语法意义,通过它可以认识到,句中的动作行为正处于进行并将持续的状态。
二、句法分布
我们说“VPing”的形式能表达进行时,实际上是认同它可以作汉语中一类特殊的时态助词。在句法分布上,它一方面与“V中”“V着”有相似点,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它一般出现在句末,有时省略主语而独自充当谓语或独立小句,多用逗号与其前面成分隔开,后面没有后续成分,且为了强调持续性,后多跟省略号。它前面一般都会有出现“VPing”状态的原因。
(13)我们现在都已经算是科幻的比较老的人了吧,在这边怀旧ing……
有时其后用感叹号和句号表示。
(14)他是在安慰我,他没有怪我的意思,好感动ing!
有时谓语成分也可以出现在句中,这时其后往往会引出“VPing”的原因。如:
(15)我郁闷ing,生活如此艰辛,我却为身材不辞疲劳,最后落得还是不合格。
此外,还有一种谓语成分并不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括号标明叙述者当时的心情或揣测的别人的心理状态,可认为是一种伴随静态意义。如:
(16)唔唔唔唔……我的一个月生命啊,就这么断送在了补习上,再加上做学校作业所需的时间……我不活了!(郁闷ing)
(二)直接充当定语
(17)这样想着,我开始觉得陈坤开心的表情有点“恋爱ing”的嫌疑。
(18)他们看见的是摇头ing的我,我说宁愿早生10年去看看真正的足球是什么样子——远离金钱名誉地位的足球是什么样子。
当“VPing”作定语时,其中心语一般都是VP的施事,如上面两句中的“有恋爱嫌疑的”是“陈坤”,“摇头的”是“我”。
三、“VPing”与“V中”的异同
(一)选择性
“VPing”与“V中”在VP的选择性上有很多相同点。如VP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述人]的语义特征,用来表示人物具体行为动作和表示心理变化的过程,如“感动、担心、高兴”等;至于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词语多体现在表示动作行为类的动词和动词性短语上。如“上升、下降、报名”等。
(19)圣诞节正在盼望中,圣诞大奖赛资格赛的报名也在进行中,报名截止日期到12月10日中午12点为止。
(20)打电话过去咨询,老板是她朋友,可以送货上门。强烈盼望ing!
(21)首届“ET”杯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博客大赛火热报名ing。
(22)本周末继续举行的系列活动正在报名中,包括该项目的诚意客户,都可前来体验中海带来的社区文化大餐。
“VPing”与“V中”用在句中时都标记持续意义,“ing”和“中”可以认为是时体合一的标记。这样不仅对句中VP是否具有持续意义有要求,对整个句子时间成分的体现也有要求。所以句中都不能出现表示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词语。也不能后接明确的时间成分,如“一天,一年”等。
(二)搭配与分布
“VPing”与“V中”在句中搭配有很多相似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细微的不同。“V中”前有时会出现粘宾动词“在”或修饰粘宾动词的副词“正在。”而“VPing”一般并无其他词语与之配合。比如:
(23)四名学生正在得意中,家长李黎的问题却让他们面面相觑:“你们举的事例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呢?”
(24)据说,打了此针后,可以一年不患感冒,哼哼(得意地笑),“一旦感冒,马上遣送回家”的威胁在我身上失效了,得意ing。
前面所提到的“VPing”有时并不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括号标明。在我们的语料检索中未发现“V中”有类似的例子。“VPing”多出现于句末,而“V中”多出现于句中,多带有后续小句,一方面表示本身动作的持续延长,另一方面用以表示与后一个动作相伴发生。
(三)时点与时段
“VPing”在句中表示的动作行为及心理状态一般都是可以持续的,且相比“V中”而言更突出时效性,更强调现在所发生的情况。“V中”则偏向于整个过程的统一性。同样表述一件事情或一个动作,“VPing”在一个事件轴上所描述的是其中正在发生的某一点,且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而“V中”则是始终贯穿于事情的发展,描述的是过程,并且其过程是处于静态的。如下图所示:A点代表“VPing”,AB代表“V中”:

试比较下面两句:
(25)没办法,世界杯啊!真是苦了偶们警察叔叔,还要来叫偶们睡觉,多关心偶们啊!感动ing……
(26)看那万家灯火闪耀,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个生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幸福中,喜悦中,感动中。
(四)自由度与限制度
和“V中”比起来,“VPing”的自由度要稍高,具体表现在“V中”中的“V”一般只限于双音节词语,而“VPing”中的“V”则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四字格短语甚至是一个小句。所以VP的选择要宽泛得多。
(27)哦,还真不少,有GE,世联房产KPMG,各个外企的驻沪办事机构,香港台湾的子公司也不少。踌躇满志ing!
(28)97年杰克逊开始与制片公司米拉麦克斯筹划将魔戒再度搬上银幕,预定推出两部名为“魔戒之王”与“魔戒之战”的影片。后来双方由于意见不和一拍两散(估计米拉麦克斯的高层目前吐血ing)。
四、形成原因及功用
(一)形成原因
李纾(2004)曾提到过新加坡有大量的学生在口语、手机短讯、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上使用汉字加“ing”的方式来造词。但在新加坡尚未发现有华文报刊杂志使用这样的词语。目前国内这样的表达方式也主要存在于年轻人的口语及网络语言上,但是有些报刊杂志也正在逐渐使用这些词语。
这些词语非常口语化,多用于非正规、非严肃的场合。由于其结构新颖,产生之后便备受年轻人的欢迎。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在经过约定俗成后,会慢慢地取代原有的表达方式;同样,一种表达方式经过不断使用后,也会产生语言的“磨损”,失去其新鲜感,从而促使人们在语言中寻找其他表达方式来以旧换新。特别是年轻人对语言有求新求异的要求,所以一些新兴词汇会在他们中间最先流行。
我们说“VPing”的产生也是与语言接触分不开的。刘红妮(2006)借鉴国外语言学者的观点,认为这也是一种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指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中选用两种(或多种)语言,对话的其他参与者能听懂所选用的语言材料。(杨春利、秦秀白,2005)这样的现象在汉语语言表达中最早见于单个的英文词汇用于整个汉语句中。随着单个英语成批地进入汉语表达中,像“VPing”这样的汉语词干加英语词缀的表达式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二)语用价值
新兴的表达方式起初对于受众者来说是陌生的,但这样的陌生化会刺激受众的接受。因为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的接触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异,这最先反映在口语表达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正是由于国际交往的频繁,以及英语学习的普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语码转换。
表示事情正在持续或正在进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也有,“VPing”的出现不是因一种语言的“词汇空缺”而出现的现象,而是因为单独使用一个“ing”就能方便地表达出“正在”等意义,并且新颖有趣。它还可以用在一些告示话语中,使人一目了然。如:
(29)特价送好礼 明基两款液晶特惠促销ing
这样的表达方式目前是处于开放状态的,“ing”不断和汉语中的词语结合,一旦语义凝固,就会稳定下来。如前文提到的“VP”和“A”,以及内涵义突显的“NP”。这样的表达方式目前是动态的,变化的。例如:
(30)歌词也多由新锐创作人填写,让取材角度更为新颖。一首歌说一个青春故事,不管你是青春ing﹐或青春ed,里面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回忆与共鸣,要你细细品味。
例句中的“青春”,其后还可以接“ed”,表达青春已经消逝。这说明不但汉语加“ing”正在成规模地形成中,就连汉语加“ed”也在悄然出现。英汉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现象,并将逐渐增多,从而丰富汉语的词汇和表达。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表示体标记的方法又多了一种,即运用英语中表现进行体的动词后缀“ing”来表示。这种新兴表达方法目前和传统的“着”“正在”“中”相比,虽然使用场合受到了很多限制,但也逐渐地被接受并使用。这是语言接触中语码转换的一个代表,也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求新求异的结果。
注 释:
①VP在这里特指包括动词、动词短语以及形容词等。
②李纾(2004)、刘红妮(2006)都曾从语言接触方面对比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纾.新加坡青年对汉语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达[J].语言研究,2004,(1).
[2]刘红妮.大陆青年对汉语语码现在进行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6,(2).
[3]杨春丽,秦秀白.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英语语码转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邓隽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英语教研室 215600)